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锐 《传媒》2023,(20):41-43
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围绕青年受众主体地位,创新传统文化大众表达,展现中华典籍思想传承,凸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满足青年群体多元需求。《典籍里的中国》依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互补、联动,实现多渠道立体传播,进而提升传播效能,强化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外国电影并逐渐受到全球受众的关注。本文就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应用及传播为例,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因素的考量和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好莱坞常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策略与手段,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塑造更为正向良好的中国形象,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3.
曹立新 《视听》2024,(3):101-104
在全球化不断加深,外来文化不断侵袭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断层渐显,我国急需创作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来改善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重塑文化记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秀代表,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构建出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典籍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广泛的情动场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有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中个体记忆的呈现、仪式化表达以及场景内涵,为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詹雯丽  江文豪 《新闻世界》2023,(10):118-120
《典籍里的中国》抖音号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采用“文化+话剧”的方式,讲述典籍中的故事,旨在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别从文化、语境、意义、媒介、形式五个层面分析《典籍里的中国》抖音号的传播内容与效果,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前在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传播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高语境叙事、东方文化特色明显、文化折扣与刻板印象等问题。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对家国情怀、文人品格、诗意人生的诠释,让观众们以诗为径,与千年前的诗人们同频共振,感受中国文化的浪漫。【方法】文章从共情传播的角度分析《长安三万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诠释与表达。从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三维度对中华文化传播进行创新性分析。【结果】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个人化的切入视角,具象化的诗词呈现,别出心裁的情景叙事,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以及现代数字技术的巧妙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观众在丰富的想象中体验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结论】该研究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找到一个的全新角度,创造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2020年9月,迪士尼真人影片《花木兰》在中国上映.虽然制片方进行了巨额投资和大肆宣传,但《花木兰》在中国口碑暴跌,票房扑街,原因在于影片有"文化挪用"之嫌,制片方改变主人公背景且有违中国文化的剧情改写让中国观众无法与影片内容产生共鸣.文章着重分析影片《花木兰》中女主角"女巫"身份的塑造及影片传达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以...  相似文献   

7.
白贵  王南 《当代传播》2005,(1):34-35
本文以文化分析的角度研究海外华文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归属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考察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本内容"中传递出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等文化要素,并将这些文化要素置于所在国环境中,研究《联合早报》在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社会格局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异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藏书通史》以其丰富的内容再现了中国藏书文化的悠久和辉煌,是一部中国藏书的全史。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本论文试图把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放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再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改编特征,剖析近年来动画大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营销传播逻辑,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角度,解读《长安三万里》如何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协同,寻找到政治、市场与艺术的平衡关系,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着精神食粮和前行动力.如何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表达和时代阐述,既需要对原来的内容和元素进行解构,也需要以生活视角和情感共鸣进行再度连接和重构.四集纪录片《太行·王屋》在创作上寻找中国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联系,在内容上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  相似文献   

11.
唐春梅  高月 《传媒》2023,(8):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瑰宝。纪录片以纪实加视听传播为主要特色,对于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具备天然优势。本文聚焦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出品的非遗纪录片《四季中国》,对其内容制作和国际传播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升非遗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效度,助力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2,(Z1):29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月9日,光明日报出版社举办了"故事中的文化,影像里的中国"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展示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在民俗民族文化出版领域的开拓性成果,涉猎大型图书《中国节日志》200卷、《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60卷)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0月13日,央视制作的《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即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议.2020年10月2日起,《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相比过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在表现形式、故事讲述方式和中国精神传递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在发展传播学的视角下,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深入探究其创新之处,以期对其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以《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一本好书》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利用情绪传播规律,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创作模式,打破单一线性叙事,同时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建构互动空间,增强了节目的情绪感染力量,实现了节目“出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姚瑶 《视听界》2007,(6):78-79
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投资较大、制作周期长、变化因素多,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绝非易事。中央电视台和南通电视台举办的第九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晚会《中华情——欢聚南通》,由中、日、韩三国艺术家同台献艺,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中国、江苏以及南通本土的文化特色,让中国观众特别是江苏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人民观赏到日本和韩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南通江海文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应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评论中心的邀请,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文彬2007年4月7日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湖南电视的文化密码》的演讲,这是中国内地传媒界人士第一次登上哈佛的讲坛。从湖湘文化的渊源到《超级女声》的价值主张,魏文彬在演讲中生动地阐述了湖南电视现象与其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由于湖南电视独特的文化气质及其在海外的影响力,魏文彬的这次演讲在美国引起了学术界和传媒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刊以《湖湘文化与电视湘军》为题,刊发演讲稿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以来,从春节联欢晚会、《新闻联播》的新气象,到《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开播与发展,都向我们展示着文化元素在新闻传播中的效果与力量.好的新闻传播一定是具有温度,带有情感,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意义的.在新媒体环境中更是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新闻传播中,在新闻稿件制作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充分注意对新颖的传播形式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对《江南Style》国际传播和中国传播的特点与过程进行梳理,挖掘它得以网络走红的文化涵义,认为流行文化的本土化过程受到制度框架的约束和社会规训的改造,文化群体能够予以妥协接受,并自觉进行内容创新与社会传播.《江南Style》的网络传播实践,可以提炼为流行文化国际传播的三要素,即话语立场、形式创新和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19.
黄璐 《新闻界》2013,(11):31-33
对《江南style》国际传播和中国传播的特点与过程进行梳理,挖掘它得以网络走红的文化涵义,认为流行文化的本土化过程受到制度框架的约束和社会规训的改造,文化群体能够予以妥协接受,并自觉进行内容创新与社会传播。《江南Style》的网络传播实践,可以提炼为流行文化国际传播的三要素,即话语立场、形式创新和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20.
李蓉 《新闻前哨》2022,(6):79-80
本文以曲江涛导演执导的中国小成本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和交融进行讨论.《孙子从美国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揭示了以蜘蛛侠和孙悟空这两个作为东西方文化符号的现实隐喻下,探析了以此为代表的中西方文化冲突逐渐转化为文化融合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之路中深刻的实践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