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蒙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5-21
[目的/意义]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结论] 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活态文化资源,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十分琐碎,缺少直观且全面的展现,通过结构化、可视化的研究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层信息,对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方案,并以两岸同源"歌仔戏"为例,通过关键事件技术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以及可视化的展示。[结果/结论] 直观地展示歌仔戏动态演化的过程,并提炼出对其发展有所影响的一些因素,为其将来发展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因其为两岸同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所提出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可视化的方案在文化传播上也具有可延展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化标注系统用于数字档案资源组织后带来的资源检索与导航问题,提出依托主题图的数字档案资源聚合模型,以期提高数字档案资源检索效率并建立有序的可视化导航。[方法/过程]在剖析利用主题图实现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聚合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档案领域基于主题图的资源聚合模型,给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形式概念分析析取数字档案资源主题图的主题类型、关联关系及资源指引三要素的体系化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数字档案标注系统资源聚合。[结果/结论]以NARA数字档案标注系统中的"Women at War"话题为例,利用所提方法并结合Ontopia工具实现目标话题的数字档案资源聚合,有效提高系统中数字档案资源的检索效率和导航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将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和服务中产生的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以信息图的形式进行可视化表达,让用户能更清晰、容易理解服务数据及数据背后的意义。[方法/过程] 在确定信息图的受众后,从多种途径对数据进行采集,经过数据的清洗、整合、分析,提取要表达的主题,并采用合适的表现方式进行信息图的绘制。[结果/结论] 实践表明,合理的可视化表达有助于更清楚了解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利用情况,明确读者对图书馆各类服务的需求,预测图书馆未来工作的开展方向,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旨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的传承可视化研究,揭示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传承规律。首先讨论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继而尝试将时间维度传承可视化与空间维度传承可视化结合起来,实现一种新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即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在此基础上,以湖口青阳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对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林 《文化遗产》2015,(1):1-10,157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文化遗产日益普遍化,其资源建设、技术赋能、服务供给等亟需通过协同治理实现提质增效。[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论述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提出的合理性;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政策等文本中析出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协同要素,结合数字文化遗产特性构建其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借助案例分析法,选取 Europeana项目进行映射分析,验证上述逻辑框架并探讨其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与技术协同构成,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其实现路径包括:缔造多主体合作网络、创设统一化标准方案、打造各色多元资源服务、提供可操作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文化遗产图像是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资源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人文学科研究的关键研究材料和重要研究对象.数字人文视域下,对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开展系统性调研,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远读的概念,推动对海量文化遗产图像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实现对其价值的挖掘.[方法/过程]首先,从数字人文的远读理念出发分析文化遗产图像...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标签的资源导航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主题图不仅能解决一般社会化标注系统中标签云的语义缺失和语义模糊问题,还可以实现资源导航的可视化。基于社会化标签与主题图技术的资源导航可通过以下3个步骤实现:采集与预处理用户标签;形成具有明确架构和语义关系的知识网络;实现资源导航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简述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聚合相关技术,调研国内外图书馆利用关联数据进行资源聚合的相关应用与研究。详细阐述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聚合方案,具体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元数据标引、创建与发布、浏览与检索、多维度聚合等。最后,以"瓯塑"为例设计并实现数字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聚合实例。  相似文献   

11.
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重点,进一步拓展其资源描述、语义揭示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外延,为促进我国非遗数字化技术发展、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借助信息空间理论,对非遗数字化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问题进行全面综述,提出面向传承与传播的非遗数字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多维度研究框架,并阐明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及不足之处。[结果/结论]非遗资源的语义描述与知识传播还需要大众广泛参与,这将有助于不同用户学习、交流与创新相关非遗知识,解决非遗知识传播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非遗图片资源社会化标签是大众对图片内容的意识反映,蕴含丰富的知识价值。研究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构建针对标签的非遗图片资源主题导航,并对非遗图片资源的组织和展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标签关联视角探讨非遗图片资源网站社会化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关联标签网络和共标签网络,对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和对比,并采用可视化方法对主题特征进行展示。[结果/结论]所分析的非遗图片资源社会化标签存在一定主题特征,便于从用户角度组织和利用非遗图片资源,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向前  向瑞琪  陈海玉 《山西档案》2021,(2):53-61,52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云南省非遗数字资源的建设中来有利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集体维护、追溯信源、公开透明等优势无疑给非遗数字资源的建设提供了革新的技术支持,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通过分析云南省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寻求区块链技术与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的契合点,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数字资源系统模型,以期为云南省少数民族非遗数字资源建设提供新思路,并有效地保护云南省少数民族非遗数字资源,传承处于消亡边缘的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非遗传承人在自媒体中发布的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非遗项目、非遗自媒体资源,传承主体、时间、地点、事件6个大类组成的非遗传承人自媒体数字资源领域本体,以及数据-语义-关联-应用四层非遗传承人自媒体数字资源语义组织理论框架,据此可以实现对非遗传承人自媒体数字资源的语义组织。  相似文献   

15.
聚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对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梳理,并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部分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对德国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进行分析,学习其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与网络调查方法,探讨BAM门户的功能及管理体制,阐述如何开发数据交换格式、使用规范文档和发展搜索技术功能。[结果/结论]认为整合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文化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从文化门户的重要意义、组织管理体系、资金来源、元数据标准和全文搜索引擎架构、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面对我国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翟姗姗  张纯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1):140-148
[目的/意义]针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并对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关改进策略,以期实现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承传播,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方法/过程]指出以开发利用为目标实现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长期保存的必要性,并对国际数字化长期保存及开发利用最佳实践案例"威尼斯时光机"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据此提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结果/结论]借鉴国外优秀实践经验,以开发利用为导向,从资源覆盖、技术集成、服务模式3个方面制定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