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奇 《中国编辑》2007,(4):47-51
阅读,是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校对工作的基本方式。编辑阅读叫做审读(本文所指的审读是指决定书稿取舍的三级审读),校对阅读叫做校读。审读和校读,表面看都是阅读,但由于阅读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差异,由此带来对编辑和校对职责要求、素质要求、绩效评估和职业训练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分析读者的层次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读者的层次性(宜昌师范专科学校)张道葵图书馆工作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分析读者的层次性,是搞好阅读服务的基础。走进图书馆来的都是读者,但却区分为不同的层次。“读者是各种类型的[2]”,有着不同的阅读需求,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同一时代不同文化层次、不...  相似文献   

3.
中专学校图书馆要想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就必须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阅读分析,从而了解他们的阅读特点和不同的需求。由于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以及读者自身的阅历、职业、文化水平等诸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读者阅读需要的多样性。一般来说,阅读可分为消遣性和学习性两大阅读类型。消遣性阅读是读者出于好奇,或为开拓眼界,或在紧张工作之余借助阅读调节神经,消除疲劳的一种需要,这种阅读需要的主要特点,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学习性阅读是读者在社会实践中,为了维持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种阅读需要,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指意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校对的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奇 《中国编辑》2005,(4):53-56
校对阅读的特殊性 校对的阅读,不同于通常成人的阅读,有点儿像孩童的阅读,阅读的注意力在书面语言的细节,即字、词、符号、图表、公式等。当然,校对的阅读,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文字”,而是为了猎错,发现并改正书面语言中的错讹。这种阅读,既与孩童的阅读有着本质区别,又与成人浏览式、跳跃式的阅读不同,所以说校对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是校读。  相似文献   

5.
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是乡村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其作用发挥关系到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与乡村文化的振兴。农家书屋和自助图书馆是在不同时期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不同形式,它们各有优势,也有内在联系。近几年两者的发展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农家书屋发展和使用渐弱,自助图书馆则日益成熟,研究这两种空间的变化趋势可以探究乡村公共阅读空间迭代的内在原因,为今后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比较不同经典阅读推广模式的效果,推动经典阅读推广实践卓有成效地开展。[方法/过程]根据阅读推广活动对于受众阅读过程与效果的把控程度,将当前的经典阅读推广方式分为经典书目推荐模式、常规阅读交流模式、阅读项目模式、阅读共同体模式,采用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分析4种模式的推广成效。[结果/结论]阅读共同体模式是大学经典阅读推广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试图从现实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内容以及发展前景,论述建立“阅读学”的初步构想。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读者群阅读行为之研究探索阅读的共同规律,而其阅读需求、阅读旨趣、阅读心理、阅读方法、阅读倾向、阅读环境、阅读效应则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少儿读者阅读需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少儿读者阅读心理、阅读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数据掌握少儿读者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智力水平对阅读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以此为根据来分析少儿读者的实际需要,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提出了满足少儿阅读需求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但对阅读推广的评估目前仍停留在数量、规模等层面,并且计量的方法还未深入到读者感知的层面。本文从阅读推广活动能够为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出发,分析阅读体验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结合微信传播指数WCI评定不同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的传播效应,并探究读者在关注和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时的阅读体验取向。在此基础之上,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提出建议。表6。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10.
张波 《图书馆》2007,(6):56-57,77
讨论了网络时代文化的特点及对阅读的影响,阅读有各种方式,每一个人应当根据自已的需要选择不同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对北京市5所高校学生网络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了高校学生的网络阅读行为及相关特性。网络阅读已经在广大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每天的网络阅读时间和传统阅读时间已经很接近,分别为1.55和2.16小时。他们最常阅读的3类网络文档是网络新闻、博客和学术性书刊文章。高校学生在性别、学历层次、网龄长短、有无博客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某些网络阅读特性的差异。文章提出网络阅读系数的概念,用以计量网络阅读在整个阅读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出不同的阅读形式。精读为精细的、充分透彻的阅读;泛读为广泛的阅读,如浏览报纸之类;速读为一掠而过的迅速阅读,把文本中不重要的部分甩到一边;细读为审慎的阅读,其要义为读懂文本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仔细地揣摩它们的本义和言外之意。阅读还有真读和伪读。有人用木头做的假书装点门面,放在大书橱里唬人。还有人买了新房子以后,  相似文献   

13.
立足对高校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分析,针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文献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读者的阅读规律。分析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规律,指出了图书馆应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阅读需求特点,以最大限度来满足读者所要的要采取的不同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英美报刊时,人们习惯于先浏览标题,再取舍阅读的内容,英美报刊的新闻标题是新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具有与一般英语语法不同的独特的语法体系和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对中国传统典籍进行阅读推广,提出对中国传统典籍进行分类指导阅读推广,并以此分类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各类不同推广策略。[方法/过程]界定适合阅读推广的中国传统典籍范围,建立以阅读推广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典籍分类书目体系,梳理研究中国传统典籍推广现有模式及案例。[结果/结论]建立起一套以阅读推广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典籍自主分类体系,面向不同阅读群体提出各具特色的推广模式,促进中国传统典籍阅读推广工作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的阅读心理进行分析,探讨怎样针对读者不同的阅读心理开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是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矛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政府为单一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严重地制约了阅读空间高质量建设的转型升级。随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成为新的重要模式,供给者需要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态,依托培育专门阅读空间和移植改造附属阅读空间两个主要路径,赋能阅读空间布局,下沉公共阅读市场,满足垂直市场和水平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动阅读空间在新模式下的行业转型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8.
王世伟 《图书馆建设》2024,(1):18-43+54
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与陈列的绘画作品所呈现的文献与阅读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不同的文献类型,二是不同的文献装帧,三是不同的持书姿态,四是不同的阅读场所,五是不同的阅读群体。这些碎片化的文献与阅读信息,为图书馆学和文献学在研究世界文献发展史和阅读发展史上提供了一个艺术维度的全新视角,为相关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有关研究信息,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珍视。  相似文献   

19.
E—book的发展现状与走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图书(e-book):电子图书是书籍以电子版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出版、发行,并通过便携式阅读终端进行下载或接收,最后实现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它不需要纸张、油墨、运输、库存,是完全数字化的。 美国新媒体(Nuvo-Media)公司出品的火箭书Rocketbook标志着E-book的诞生。 现状 现在E-book的阅读有两种形式,二种是PC式的,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直接在线阅读网站提供的免费或付费的电子图书,也可以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阅读。制作方式的不同使得目前使用的阅览软件五花八门。这…  相似文献   

20.
面向盲人阅读的触觉交互服务框架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在全民阅读的推广过程中,满足视障人群的阅读需求、保证其阅读权益具备重要的社会意义。针对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从传统的文本向文字、图像和图形等多元化进行拓展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盲人阅读和力触觉自然交互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种面向盲人阅读的触觉交互服务框架。[方法/过程]盲人阅读的触觉交互服务框架在对触觉认知规律、感知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触觉对象建构、触觉智能交互和触觉信息呈现等盲人阅读中的关键技术。引入典型的笔式触觉再现设备构建面向盲人阅读的触觉交互服务的实验平台,分阶段对信息资源触觉阅读的有效性和不同层级信息资源的可理解性进行实验。[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在信息资源的盲人阅读方面拥有良好的沉浸感、交互性和可行性;同时验证不同层级的信息资源在触觉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上存在着差异,而干预训练的合理引入可有效提升操作者对信息资源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