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曾淋 《兰台世界》2014,(6):66-67
隋文帝杨坚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本文首先概述了隋文帝杨坚生平,然后介绍了其"依法惩子"事迹,最后从隋文帝杨坚的儒学造诣和隋文帝杨坚对儒学发展作出的努力两个方面对其教育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便编制了《开皇律》以树立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在法律中他贯彻了儒法佛道等思想,并贯彻"德刑兼备"的法律思想,倡导"轻罚"主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仁治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开始露出他法家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1,(19):26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西方,隋文帝被捧为中国皇帝的NO.1",这样的评价从何而来?隋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一个皇帝?百家讲坛王牌主讲人蒙曼通过敏锐、细微、独特的视角,层层叠进释疑原委,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还原隋文帝这一个被人们深深误解的历史剪影。随着蒙曼主讲的百家讲坛《大隋风云》系列节目火热上映,同名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也于6月底与广大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西方,隋文帝被捧为中国皇帝的NO.1",这样的评价从何而来?隋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一个皇帝?百家讲坛王牌主讲人蒙曼通过敏锐、细微、独特的视角,层层叠进释疑原委,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还原隋文帝这一个被人们深深误解的历史剪影。随着蒙曼主讲的百家讲坛《大隋风云》系列节目火热上映,同名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也于6月底与广大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5.
唐山师范学院王士立、闻有红同志撰写的《威外疑内·隋文帝杨坚》,由哈尔滨出版社于 1 997年 1 2月出版。该书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为隋史园地增添了一项新成果。该书吸收了近年来特别是 1 992年以来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研究的新成果 ,既叙述了隋王朝建立者杨坚的家族史 ,也展示了隋朝建立及初期发展的全过程 ,勾勒出中华民族由民族纷争到南北一统的历史发展轨迹。总体上看 ,本书在如下方面有新的阐发 :第一 ,对杨坚家族历史的材料进行细致搜集和考订。作者依据《周书》记载 ,认定杨坚祖籍是“神武树颓”,杨氏家族世居神武 ,后在长安定…  相似文献   

6.
王阿敏 《兰台世界》2014,(3):158-159
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便编制了《开皇律》以树立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在法律中他贯彻了儒法佛道等思想,并贯彻“德刑兼备”的法律思想,倡导“轻罚”主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仁治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开始露出他法家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7.
儒学文化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着重从儒学与公共关系的同一性入手,阐释了儒学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终极追求,为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的终极关怀提供了本土文化的依据;儒学文化对"和"的谨而慎行,为中国公共关系提供了本土文化的践行原则;儒学文化对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的实践,为中国公共关系实践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营养。笔者希望可以借儒学文化来进一步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8.
韩愈<原道>提出"博爱之谓仁",这个说法在宋代以后产生极大影响,成为儒家仁学中有代表性的阐释.本文梳理了韩愈以"博爱"论"仁"的思想渊源,认为以"博爱"论"仁"的意见,在汉唐时期逐渐流行,反映了汉唐儒学的理论旨趣.韩愈对这一旨趣的继承,反映了其思想与汉唐儒学的复杂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其儒道革新思想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秋原 《今传媒》2014,(5):98-99
韩剧之所以在中国流行除了动人的画面、感人的情节,其对儒学思想的诠释也是成功的组成部分,韩剧将传统的儒家思想融入到剧情当中,让观众通过观看潜移默化的对传统礼教产生认同,本文通过"孝悌之义"、"礼貌待人"、"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四个方面来分析韩剧当中的儒学魅力,从而提出中国应当重视自己的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创造优质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繁花似锦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学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独树一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孟子作为儒学文化的创始者和发展者一直受到世人的景仰,被人们尊为"至圣"和"亚圣"。子思子作《中庸》,上承孔子、曾子,下启孟子,作为儒学文化发展史上的承启之人功不可没。其历史光环虽然没有孔子、孟子大,但能被后人尊为"述圣",亦反映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颂扬。  相似文献   

11.
李志峰 《兰台世界》2015,(6):123-124
朱陆之辩是儒学史上著名的公案。朱陆之争的问题意识,可以《中庸》中"尊德性"与"道问学"何者优先来概括,其哲学的分歧集中在"性即理"还是"心即理"上。抓住朱陆之争的主线,是我们理解儒学、中国哲学发展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王晨旭 《兰台世界》2024,(2):152-155
邺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三方之乱”后被隋文帝彻底拆除,邺城自此逐渐消失在了中国古代历史之中。此研究系对隋文帝拆除邺城原因的考察与论证,通过考察历史地理视角下邺城本身战略地位和魏晋南北朝特有的地缘政治势力对抗两个角度,探求隋文帝拆除邺城背后的原因。邺城的衰落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乱世的终结和新大一统王朝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农村社会的衰变始于清末,百余年过去了,这一趋势并未得到遏止。那么,今日的衰败是否出现了新的特征呢?20世纪30年代,在乡土中国日益分崩之际,"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曾试图运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那么,今天是否还存在儒学"下乡"的可能?儒学既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知识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儒学本来就孕育于农业文明,那么,何来"下乡"之说?应该说,儒学本来是"在乡"的,只是近代以来,诸多外部力量对中国农村不断介入与冲击,先是"革命下乡",接着又是"法律下乡"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一个外延极广而内涵较为明确的概念。它是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的儒家思想[1];宽泛而言,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学问和研究都可以称为儒学。儒学从其当前的存在形态来说,主要包括学术儒学、文化儒学以及民间儒学。所谓学术儒学是指“对传统儒学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儒学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来梳理儒学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阐发儒家的各种思想”[2];文化儒学探讨的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民间儒学则是儒学在民间的文化表现,如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书院、学堂以及各种儒家启蒙读物等。本文侧重于对2020年学者关于儒学的前两种形态(学术儒学和文化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15.
刘炫伪造书籍显示了隋代儒学尚处于发展困境中的文化事实。即从外部来看,儒学至隋代尚未能够再次在主流文化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内部来看,儒学尚未能够为文人在"道"与"行"之间寻找到新的价值联系。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学之精髓"天人和谐"、"贵人重生"、"爱民济众"、重"和"轻"争"等价值理念中所富含的防灾减灾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通过对其相关理论观点进行归纳梳理,希望对防灾减灾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左康华 《东南传播》2011,(3):103-105
儒学是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时间跨度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学术思想派别.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儒学的成功可视为传播上的成功."学在王官"的背景下,孔子以私学作为承载其传播意图的实现途径,结合了言传身教以及编辑典籍这两种传播方式,切合了当时的传播现实,取得了最佳的传播效果.私学不但使儒学成为了当时社会知识阶层共同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212年(乙丑)——一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地位,在咸阳活埋了460余人,史称“坑儒”事件。公元前17年(丁丑)——从该年起,各地农民起义接连发生,导致绿林起义,使王莽的统治摇摇欲坠。公元317年(丁丑)——普朝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485年(乙丑)——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女应耕地数目,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581年(辛丑)——北周的外戚杨坚夺取了皇位,建立了隋朝,史称隋文帝。605年(乙丑)——隋杨布先后征发200多万劳力,开凿大运河。617年(丁丑)——以窦建德领导…  相似文献   

19.
4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与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儒学知识系列讲座",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开讲。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原轻工业部部长、国际儒联副会长杨波出席了活动。国家图书馆副馆  相似文献   

20.
路则权 《兰台世界》2013,(19):110-111
<正>余英时是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名家。他治学自史学起,后达至中西、古今贯通,著述等身,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为中外史学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参照。对于余英时是不是现代新儒家,尽管说法各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具有浓厚的"儒学情结"。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具有如此情怀?我们认为导致这一思想趋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认识余英时"儒学情结"的形成对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