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短视频作为一种短视频类型受到了受众的追捧。严肃新闻呈现出娱乐化趋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央视新闻《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栏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上来看,短视频中的新闻内容利用"网言网语"吸引大众眼光,成功引导舆论场,获得了大量流量。文章通过梳理央视新闻娱乐化表达成功的原因及影响,探索新闻娱乐化表达的尝试方向。  相似文献   

2.
孙妍 《新闻爱好者》2010,(2):170-171
随着媒介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媒体在新闻制作方式上不断求新以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在新闻报道方式上,新闻娱乐化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在法制新闻中被广泛使用,我们以近年来的法制新闻报道为例,分析法制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新闻娱乐化最早出现在美国,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新闻娱乐化慢慢波及到全世界,而中国的电视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在这发展期间有些媒体为了收视率而忽略娱乐的度,使得娱乐的意义逐渐变质,暗含谄媚。这样让严肃的电视新闻陷入了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清醒的认识,从而改变大众的娱乐水平,并引导其建立正确的舆论价值观,更好地利用新闻娱乐化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娱乐化之风已经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领域。网络时政新闻更是凭借网络这一推手把娱乐化渗透到了时政新闻的各个角落。在我国时政新闻报道的网媒过分强调例外甚于常规,强调形式过于内容,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时政新闻关系国家大计和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性和政治性,造成了报道的失焦。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真实性更多地涉及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报道,而新闻娱乐化专注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与技术化。在全民狂欢的大众传播时代,电视新闻娱乐化使电视新闻节目渐渐失去了"新闻真实性",如何平衡电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李傲 《记者摇篮》2005,(8):54-54
新闻娱乐化近年被引入内地,它的出现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持反对意见者忧心忡忡。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持肯定意见者却将“新闻娱乐化”当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说,新闻娱乐化与报纸的严肃性、权威性有背离之处,如果毫无原则地对所有新闻事件都做“娱乐”处理.势必影响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种无原则的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相似文献   

7.
赵亮晨 《新闻传播》2013,(5):169-170
本文通过分析"黄浦江漂猪事件"(以下简称"漂猪事件")中的传媒的表现,进而理解与反思在当前新的传播环境之下,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实践的变化。研究发现,媒体在报道中存在过度娱乐化导致的新闻失焦现象,在面对系统性的复杂问题时亟需更多地运用多向归因、梳理的能力,同时需要更多地充当政府部门与民间舆论之间沟通桥梁的功用。研究认为,在新的传播环境之下,新闻工作者应更深入地审视自身的专业实践,完善自身的提问、调查和认知能力,明确自身作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定位,进而通过报道使得每一起公共事件都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闻现象,在"离老百姓更近些"的同时,如何避免新闻庸俗化、娱乐化,深入挖掘新闻厚度,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关注的  相似文献   

9.
李曼嘉 《今传媒》2020,29(3):68-72
2016年发生的吴谢宇弑母案曾轰动一时,2019年罪犯落网后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案件告破后,媒体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报道,通过挖掘吴谢宇的性格与成长经历以分析其作案动机。在这些报道中出现了真实性不足、新闻娱乐化和媒介审判等各种伦理失范行为。本文试分析在吴谢宇弑母案告破之后媒体的报道失范行为,用康德义务论的观点指导媒体的报道实践,让媒体根据自立的准则规范其报道话语,从而更好地发挥正面引导大众舆论的社会公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维  马妤 《今传媒》2008,(6):50-51
在各种娱乐报道充斥着电视、网络和大量报纸版面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绯闻化报道得到记者的青睐,娱乐新闻的绯闻化逐步形成一种倾向.媒体强调娱乐新闻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功能中,带来了都市类电视、网络、报纸新闻的娱乐化、媚俗化,尤其表现在文化娱乐新闻的绯闻化报道上,这种倾向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正常轨道,值得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并研究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股汹涌的世界潮流,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的出现,新闻娱乐化现象从西方到中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十几年来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文献,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表现、成因、影响以及一些应对策略或建议方面进行了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媒体报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笔者首先介绍新闻娱乐化的内涵以及新闻娱乐化给社会和受众带来的影响,最后阐述对新闻娱乐化这种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丁晓旭  刘慧 《今传媒》2013,(2):142-143
戏仿新闻是将"戏仿"引入到新闻实践之中,对传统新闻进行"恶搞式"的摹仿,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舆论焦点。戏仿新闻最为直接的两个特点是"假"和娱乐性。"假"是建立在一定事实依据之上,并非凭空杜撰,"假"只是呈现给受众的表象,传达的是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同样,戏仿新闻以一种娱乐化、戏谑调侃的方式"说新闻",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暗含对社会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浅论新闻娱乐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引起了媒体理论界和实践阶层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就新闻娱乐化的诸种表征而言,所谓新闻娱乐化,其实就是新闻传播主体无论是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制作形式上都努力将休闲娱乐元素引入到新闻节目的制作中去的一种倾向和手段。新闻娱乐化现象起于上世纪40年代,  相似文献   

15.
新闻娱乐化浪潮猛涨的今天,法制新闻也被"淘进"新闻娱乐化浪潮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药家鑫杀人案报道,揭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法制新闻娱乐化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法制新闻该如何避免娱乐化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迪 《记者摇篮》2010,(3):76-77
如今,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肯定它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既是在报道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细节,深化新闻主题。既然娱乐是观众的普遍要求,那么大量制作、播出娱乐性节目甚至将新闻也用娱乐化手段来制作就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可以说,电视把一切都变成了娱乐,新闻也变成了娱乐。但是,在娱乐化新闻创造较高收视率的时候,过度娱乐化也会对电视新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任倩 《报刊之友》2012,(1):50-51
娱乐新闻的恶意炒作、无中生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不择手段追逐成名等低俗化现象,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业的“四大公害”。当前,娱乐新闻“低俗化”有日渐蔓延,成为娱乐新闻常态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全国自上而下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抨击。但是舆论谴责和道德呼吁并不会在根本上改变现状,只有首先仔细深入地对娱乐新闻低俗化进行理性思考和有效的解释,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经济上的深层成园,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改善现况,找到一条真正使娱乐新闻报道适应时代需要、人民需要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娱乐化”不忘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锋 《新闻实践》2006,(10):56-56
近两年以来,国内各地新闻以及省内各档新闻,都有一种“娱乐化”倾向。要不要“娱乐化”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新闻“娱乐化”?有的把社会新闻的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民生新闻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奇闻逸事增多,叫做“娱乐化”;也有的把报道方式的“剧情化”叫做“娱乐化”。以我的理解,娱乐化应该是,“用多种娱乐方式,侧重选择一些非传统题材,为增加报道可看性的新闻报道倾向”。它把新闻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要求,向以观赏性、娱乐性目的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就连一些严肃新闻,也有媒体从新闻娱乐化的角度来报道。电视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之一.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清电视新闻娱乐化与信息真实之间的关系.关系到电视新闻的健康发展和受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任倩 《今传媒》2012,(1):50-51
娱乐新闻的恶意炒作、无中生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不择手段追逐成名等低俗化现象,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业的"四大公害"。当前,娱乐新闻"低俗化"有日渐蔓延,成为娱乐新闻常态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全国自上而下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抨击。但是舆论谴责和道德呼吁并不会在根本上改变现状,只有首先仔细深入地对娱乐新闻低俗化进行理性思考和有效的解释,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经济上的深层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改善现况,找到一条真正使娱乐新闻报道适应时代需要、人民需要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