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影 《中国档案》2020,(5):84-85
1925年5月30日,上海2000余名学生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残杀中国工人顾正红,走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游行。此举却遭到以英国为首的租界当局血腥镇压,由此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带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辽宁人民也积极投身其中,全省学、工、商界纷纷罢工罢市,在辽沈大地燃起反帝爱国运动的烈火。在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清晰地记录了这场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2.
尹静 《中国档案》2023,(12):82-83
<正>1922年9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为了争取自身权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4天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与株萍铁路、路矿总局正式签订“十三条协约”,答应了工人的罢工要求。该协约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萍乡矿务局委员会宣传部于1963年1月拨交,是国家一级文物。该件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斗争的历史见证,同时也展现出了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勇气和谋略。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重返上海 1925年春天,刘少奇从湖南回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 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为了镇压工人的罢工斗争,枪杀了中国工人顾正红,激起上海工人极大的愤怒.中共中央决定在学生和工人中发动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为了领导好这场运动,决定派中共上海领导人李立三筹建上海总工会,刚刚成立的全国总工会也委托副委员长刘少奇赶到上海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5月30日,英租界向南京路上游行示威的工人、学生开枪,上海爆发了20余万工人罢工的大规模反帝运动,即"五卅运动".  相似文献   

4.
热血五卅     
韩峰 《湖北档案》2023,(5):42-44
<正>上海,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拥抱着十里洋场的繁荣,也同样因袭着历史的悲凉与沧桑。1925年5月15日,设于上海的日本内外棉七厂资本家枪杀了身为共产党员的中国工人顾正红,并打伤十多名工人。中共中央立即发布第三十二号、第三十三号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号召各群众团体援助上海罢工工人,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十余天后,青岛又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镇压中国工人罢工的“青岛惨案”。  相似文献   

5.
李琮 《中国档案》2023,(3):84-85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阶级逐渐以一支独立的力量走上历史舞台。19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泛开展全国工人运动,这其中,粤汉铁路工人即成为党开展运动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坚强领导下,粤汉铁路武汉-长沙段(武长段)工人运动成果显著。1921年10月,粤汉铁路工人即组织罢工并取得胜利,虽规模有限,但这次罢工对之后中国工人运动特别是粤汉铁路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维 《新闻天地》2011,(6):11-13
【红色档案】粤汉铁路岳州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工人运动,发生于1922年9月9日,组织者和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郭亮。罢工中,郭亮率领工人和家属横卧轨道,阻止满载军火的火车南驶。粤汉铁路湘鄂段局长王世靖进行残酷镇压,当场打死工人6名,伤60余人,郭亮等37人被捕押往武昌入狱。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闻讯,立即通电全国,引起全国极大反响,纷纷声援粤汉铁路工人,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7.
《当代传播》2006,(2):75-75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工人日报是省港罢工委员会于1925年6月24日出版的《工人之路特号》。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第一张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  相似文献   

8.
1923年2月間在中国共产党領导下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我国工人第一次有組織地从經济斗爭轉到政治斗爭的伟大运动。这次罢工虽然由于封建軍閥的血腥镇压而遭到挫敗,但是却显示了我国工人阶級組织力量和革命精神的迅速增长,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因此,这一次罢工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十七年前(1925年6月)香港和广州工人为了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屠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省港大罢工。这次罢工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事件,也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坚持罢工最久的一次斗爭。它有力地动搖了当时英帝国主义在华南的統治基地,巩固了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工人之路》日报,就是在这个时期党为了維护工人阶级利益,坚持反帝反封建斗爭而創办的。它是  相似文献   

10.
邓培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较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和著名活动家.他曾任中国共产党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为民族崛起和人民解放不惜献身,是十分值得敬仰和纪念的.在唐山活动期间,他组织领导了"职工同人会"和"救国十人团",发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使唐山地区的反帝爱国民...  相似文献   

11.
张海艳 《兰台世界》2020,(4):115-118
二战后,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对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历次审判中,以南京审判和沈阳审判最著名、影响最大。两次审判分别是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主导下进行,致使在两次审判中,日本战犯认罪态度,采取“宽大处理”方针的目的以及对中日关系影响方面的诸多不同点。从现象看本质,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推护中国人民基本权益,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光明的政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共正式成立为时间节点考察了共产国际对建党前后中共报刊出版的影响。认为,虽然共产国际是为革命而来,但在其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对于中共报刊出版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中共正式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对中共报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代表的个人活动实现的,中共正式成立之后,则主要通过组织层面进行。鉴于当时苏维埃俄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共的上下级关系,共产国际与建党前后中共报刊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苏俄单方向地影响了中共的报刊出版,涉及内容、资金、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在解放区出版发行了大量图书报刊,是该时期的重要文献。天津图书馆藏有不少革命文献,其内容及版本价值较高,对从事党史及其出版史研究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出版工作是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科技期刊作为促进科学知识传播、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提高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媒介,有必要加强党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直接领导,促进科技期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本文分析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存在的问题,并以笔者工作的农业科技期刊为例,提出强化意识引领、创新工作形式、织密组织机制及盘活人才资源等农业科技期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决定>抓住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主题;包含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提出了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党的建设新要求;因此,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理论贡献,是新世纪党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中,出于形势的需要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口号,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之一,就是新闻媒体重视依靠工农群众办报,并由此促进了工农通讯员事业的发展。本文以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通讯员为视点,试图通过新闻从业者和工农群众在新闻实践中互动的微观描述,来印证知识分子工农化以及工农分子知识化的一种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文书档案工作的建立,揭开了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崭新的篇章.作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档案法规的重要基础和渊源,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档案法规被打上了深刻的历史烙印.本文从宏阔的视角出发,笼盖了中共档案法规时代特点的要端及表征,并在其中简要探寻了档案法规演进与革命斗争形势变换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8.
侯震 《兰台世界》2020,(3):125-127
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吉东领导组建的抗日武装。中共吉东党组织以反日同盟军为基础,联合并团结吉东地区义勇军,结合吉东地区各抗日武装的形势,成立反日联合军第五军。面对穷凶极恶的日伪"讨伐",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固守绥宁根据地的同时,派出两支部队分进合击,扩大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同时,壮大了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对列宁主义的介绍逐渐增多,态度也由负转正;其中,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其转折点。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后,传播和实践并行,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帮助先进中国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积极实践列宁党报思想,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红色中华》等报刊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中共新闻媒体批评性报道的基本经验。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批评思想和实践,形成于瑞金时期。理论源头来自于列宁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