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长期以来作为信息主要承载形式的档案的存储介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由纸张为介质的传统纸质档案正逐步向以磁惫、光盘等形式为介质的电子文件过渡。但是,由于当前技术力量、设备配置、法律保障等问题不能得到同步发展,因此,在从现在开始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工作将处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并存阶段。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档案已不再仅仅是以单一的纸质介质形式存在,以磁、电、光等介质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文件应运而生,使之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以下简称"电子档案"),于是,档案部门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开始受到冲击和动摇.面临信息网络、信息一体化中产生的大量电子档案,对档案人员来说,有福音,也有困惑.我们应扬长避短,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3.
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在电子时代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恒 《档案管理》2005,(5):31-33
电子时代的来临,使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文件、档案的主导形态。明确认识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条件,就可以辨别二者的重要区别与联系,有利于了解电子档案的形成规律,有助于完整地收集电子档案、科学地鉴定档案价值、自觉做好档案工作。因此,本文尝试性地探讨了电子文件向电子档案转化的条件问题,得出传统的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在电子时代依然适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何畏 《云南档案》2004,(4):30-31
电子政务工程的的推广实施,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各级档案部门迫切需要一种可靠的介质对其进行归档保存。CD-R一次写光盘由于大容量、低成本、使用方便、保存期长,不可更改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存档。  相似文献   

5.
一、电子文件形式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导介质 众所周知、纸是我们过去文件的主导介质;现行文件,从宏观上看还是以纸为主导介质。电子文件和计算机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的增删改容易、存储量大、远距离传递、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很突出,使计算机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愈加普遍,也可以说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长期以来作为信息主要承载形式的档案的存储介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以纸张为介质的传统纸质档案正逐步向以磁盘、光盘等形式为介质的电子文件过渡.  相似文献   

7.
1950年由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发明了软磁盘。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由此开创存储时代新纪元。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数量日益增长,关于电子文件(档案)应该选择何种介质作为长期(永久)保存的载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1.思想源于实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辅助系统(CAS)的使用,以磁、电、光等介质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文件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公文、电子图书、电子图形图像、电子文献资料等,这些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但人们却往往忽视这些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电子文件的特性与长期保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电子文件形式将成为未来社会现行文件的主导介质。大家都知道,纸是我们过去文件的主导介质;现行文件,从宏观上看也还是以纸为主导介质。电子文件和计算机是密不可分的,自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也不过50多年,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空前的速度急剧发展着,产生了多次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十年来,呈直线上升,其发展速度快得惊人。综观这几年,随着计算机的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数字通信等功能日趋完善。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技…  相似文献   

10.
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电子文件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所以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是很重要的.空气中的灰尘是影响电子档案误码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子计算机利用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新的载体、介质对有关文件材料进行处理,由此产生了电子文件。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这些新型载体档案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了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一、电子文件的归档与鉴定电子文件是数字化的,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  相似文献   

12.
刘丽 《湖北档案》2014,(2):19-22
正引言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以电子化形式存在。档案已不再是以单一的纸质形式存在,以磁、电、光等介质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文件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同时,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已并非是传统档案管理的延伸,而是档案管理中的一次实质性的飞跃和发展[1]。自20世纪90年代起,电子文件逐步成为档案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以国内电子文件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电子文件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统计分析,探索电  相似文献   

13.
电子文件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存在较其他传统存贮介质更不稳定、更容易损坏的风险,为此,有必要对电子文件实施专门管理.一、高校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现状据调查,河南省高校2002年"档案部门计算机装备率为90%,产生的电子文件数量在10个GB左右,建有档案数据库的只占8.7%,有3%的单位保存有电子文件,类型只有文本型.  相似文献   

14.
企业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电脑),摄录像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文件,图像资料,它们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贮存在磁盘,磁带和光盘介质上,这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档案,即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15.
宋婷 《陕西档案》2013,(3):30-30
电子文件、纸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采取“双轨制”,归档内容形成“两套制”,即纸介质与磁、光介质两种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其归档时使用不同的编目方法和存贮装具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社会在不断进步,办公自动化越来越普及,传统的纸质文件已不能与最新技术接轨,在纸质文件的管理经验上及信息技术促进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完善。作为一名档案管理者,面对技术的变化及档案管理的要求,必须有清晰的头脑,无论是纸质文件还是电子文件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分清两种文件形式的不同特点,在重视现代化电子文件管理的基础上还有重视传统的纸质文件管理。本研究中,笔者在介绍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共存状态及分析两者在管理上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对不同介质受技术寿命差异的影响、信息保护的差异对不同介质的影响及双重管理纸质、电子档案的优点进行了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认识及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电子文件归档,将成为未来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目前还没有得到密切的关注和足够重视。大力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是当前档案工作发展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电子文件和数据是极宝贵的数据资源,如何提高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认识,切实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是档案工作者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电子文件是指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存储在磁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就是根据电…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异质备份是以防范风险、安全管理为目的,将电子文件转换成其他介质形式的多份信息进行保存,是新形势下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电子文件的致命弱点还没有完全被克服,我们就不得不在保存电子文件的同时也对它进行异质备份,把它转化为不易被篡改但又易于识读的其他载体文件。由此可见,电子文件异质备份已列入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日程,亟待得以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3,(S6):48-49
<正>电子档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的,以代码形式存储于特定介质上的档案。过去我们称其为"机读档案"。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文件不断涌现,电子档案管理已成为企业档案管理中的新课题,它从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手段等各方面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发起全方位的挑战。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具有紧密联  相似文献   

20.
邹杰  高菊梅 《中国档案》2006,(12):17-18
2002年,青岛市档案局印发《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试行)》,结合自主开发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易初档案管理系统)。在全市机关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工作。2003年,第一批机关电子文件接收进馆。2004年.以实现“机关电子文件资源共享。推行网络环境下馆室一体化管理”为目标的青岛市数字文件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标志青岛市已从单纯的电子文件管理发展到电子文件利用。从只限于查阅本单位电子文件发展到全市电子文件共享。截止到2006年9月,青岛市市直机关文书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率达到100%。青岛市档案馆接收电子文件18万件。30个市直机关建立了数字档案室,实现室藏档案全部数字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