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历史时空的逆向建模和回溯是推进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智能化档案数据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重需要。本文在介绍欧盟“时光机”等城市时空回溯类数字人文项目的基础上,综合“城市记忆工程”和“逆向工程”理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概念并对其学术内涵、理论基础、实践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是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及公共文化机构以收藏和保存的历史档案文献为依据,通过语义数据反向推导和关联融合,在网络空间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模拟社会活动过程,构建城市时空本体数据集,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和利用的过程,是我国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领域,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人工智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2.
档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是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体现,是响应国家虚拟仿真“金课”建设的必要行动和解决实验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向。教学改革应遵循价值、技术和资源体系要求,实现意义赋值、资源重塑和技术赋能。本文以“档案展览集成开发”项目建设为例,提出了项目确定方法、内容设计思路和系统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3.
张琦 《档案学研究》2019,33(3):113-117
档案术语体系是反映档案理论的概念系统。连续体模型既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可靠的记录保存体系,也创建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的、多元的档案术语体系。“records”是该档案术语体系的元概念,是由“document”“record”“archive”“archives”组成的有机组合,能够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联系起来,为各种社会行为提供“证据体系”支持。从逻辑和价值角度分析,连续体模型中“records”翻译为“记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4.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边媛 《档案学研究》2021,35(3):90-96
“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化档案”等观念的提出,意味着档案学者对数字技术到来的认可,其结果是档案数字化将促成档案从知识策略到记忆策略转换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最大意义在于档案资源不仅限于文本的数字化,还包括物体、场景以及行为的数字化,使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整合成为大趋势。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过程中,各主体参与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利用,化档案归档移交为参与式数字化建档。本文在分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的趋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建档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7.
赵跃  乔健 《档案学研究》2019,33(3):44-54
本文基于研究主题的挖掘与演化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化规律、热点变迁与研究前沿进行了透视。发现:①“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领域形成的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主题社区;②“档案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主题形成前后,我国档案学领域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明显的主题分化与融合现象;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有很明显的“世纪分割”现象,“互联网+”“大数据”等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指出,档案学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思维保守以致超前研究较匮乏;②盲目追求热度而研究深度不足;③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间的冲突。面对问题,档案界应:①做好规划,树立自信;②稳中求进,逆向思维;③正视差别,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档案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从“有形档案”向“无形档案”转变,危害档案安全的档案犯罪也呈现出新形势、新特点,现行刑法的规定日益显示出不能完全适应数字环境下档案安全保护的需要,存在着犯罪主体的复杂多元性、犯罪对象范围狭窄以及行为方式规定的滞后性等问题。为有效发挥刑法作为保障法的功能,需要在数字环境下档案安全刑法保护的理念上强调国有档案与集体、个人档案同等保护的价值取向;在刑事立法上调整刑法的有关规定,做好《档案法》与《刑法》的有效衔接;在刑事司法上完善档案犯罪情节的认定标准,充分发挥刑法治理作用,保障档案安全。  相似文献   

9.
档案一直扮演着凭证工具、管理工具乃至资源配置工具的角色,以“工具”的视角来看待档案,是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当前档案价值在社会多个范围内被广泛发掘、认知之后必然吸引、激发更多的主体尤其是市场主体以更为丰富、多元的方式参与档案信息资源产品或服务中来,以“产品”的眼光来检验其价值,是档案价值认知以及实现的重要转型。基于市场化和信息化趋势,融入“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市场经济业态之中,以“产业”的胸怀来发展档案信息产业,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全面跨越。  相似文献   

10.
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拓展,有助于满足档案公共利益充分保护与档案行政管理权力全面监督的二元现实需求。诉的利益理论、客观诉讼理论以及风险预防理论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多维证成进路。尽管“诉讼法”模式、“档案法”模式以及“专门法”模式均可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立法建构的可选模式,但从经济性与协调性角度看“诉讼法”模式更为适宜。立足于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现行规定,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立法建构可从受案范围的扩展与诉前程序的优化两方面进行规范回应,期冀实现档案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健全与善用。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档案知识服务与档案价值阐释是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代表性场景,数字人文能增强档案知识服务的技术刚性,延展档案价值阐释的人文柔性。档案化管理能帮助实现数字人文资源对象的全过程管理,保障数字资源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维护背景联系有助于构建资源信任,拓展数字人文的价值空间。数字记忆是记忆在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形态,体现了档案与数字人文在人文—记忆之维与数字—叙事之维的融合共生。从档案与数字人文的双向视角考察二者相互的概念理解、价值意义,分析二者相互建构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学科对话,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人文与档案学跨学科背景下,通过探讨“数字人文”等概念的内涵,调研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现状及数字人文对现有服务体系构成要素中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凸显基于数字人文视角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通过列举实践案例以论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最后从管理、技术、法规维度构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馆作为数字人文学术实践的场所之一,其档案资源的组织利用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助力。借鉴开放档案倡议,探讨了高校开放档案的内涵、分类与价值,结合数字人文演进历程与核心特征,分析了高校档案馆如何满足数字人文研究不同层次需求,进而从资源采集、语义描述和知识展示三个层面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开放档案资源组织策略,并进一步从知识服务、协助育人、数字文创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开放档案资源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华 《档案与建设》2021,(1):31-36,30
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现状,然后采用主题分析法,重点分析学界关于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主题,包括档案管理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数字人文与档案工作策略、数字人文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等,总结并归纳,进而从加大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力度、重视国外研究成果本土化与时代性探索、持续丰富研究方法与内容三方面对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是立足社会公众需求,通过行业融合,采用技术工具,深入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文本分析、关联挖掘和视觉呈现的行为过程。其时代价值体现为:视频图像展播红色记忆,传承革命历史;智能工具助力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数字元素驱动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本文通过访问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官方网站,发现档案馆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上存在开发主体协同不够、开发技术应用薄弱、开发成果形式有限、开发内容延伸乏力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组织专业团队介入,促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项目化;运用视觉沉浸技术,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场景化;追求故事叙述形式,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产品化;打造情感依赖内容,助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空间化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数字人文研究发端较早,与档案领域的交流互动频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数字人文与档案领域的合作历程,把握两者的研究趋向及发展环境,总结出美国数字人文对档案理论研究、档案业务实践、档案教育培训三个维度的影响。同时,指出我国档案领域可借鉴美国经验:从思想层汲取并融合数字人文理念;从业务层开展"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才层注重培养档案人才的数字人文素质;从平台层打造特色的涉档数字人文中心。  相似文献   

17.
以数字人文为目标,开展声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了解数字人为的含义及其满足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本文探讨了声像档案在现有管理方式下信息利用的主要阻碍与壁垒,面向数字人文,除了满足声像档案藏与用等基本功能,还需要满足人文领域研究。在分析声像档案用户需求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声像档案资源组织方法,构建从数字采集到精准服务利用的模型,透过数字人文的蓬勃发展,拓宽数字声像档案在人文学科的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8.
舆图档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被统治者视为权力象征和统治利器,而如今舆图档案更多发挥工具价值,为历史重构、路线规划、城市记忆提供参考与凭证。文章选取数字人文为视角,通过行为调查方法将目前舆图档案应用模式归纳为资源提取型模式、片段优化型模式、古今融合型模式、社群自建型模式,分析出发动主体亟须联合、舆图档案潜力有待挖掘、公众参与程度急需提高等结论,最后针对现阶段舆图档案应用模式中困境,选择Anne Burdick提出的与数字人文开发层次构建密切相关要素--资源、技术、组织、人文为向度构筑舆图档案开发层次。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人文研究革新知识生产方式与生产模式,驱动档案知识服务模式转型创新。通过分析8种典型历史档案数据库实践案例,归纳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知识服务呈现特征主要体现为档案数据的计算化、融合化与共享化,平台功能的关联化、可视化与沉浸化及参与形式的个性化、协作化与交互化三个方面。以数字人文研究需求为牵引,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知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基础层、保障层、应用层及交互层四个维度,以推动档案数据资源内容知识化、档案知识服务技术完善化、档案知识服务功能多样化与档案知识服务互动深度化,实现档案知识服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耀林  吴化 《档案学研究》2022,36(5):123-129
保护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档案工作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困境和数字化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人文与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了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通过改善保护条件、加大保护力度、更新保护理念、拓展实践视野,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将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