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杂志的创立、编辑与特点许康,黄伯尧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高奏起“科教兴国”的最强音,也向担负舆论导向和传播知识的科技期刊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使命。1995年1月12日,江泽民同志为《科学》的题词:“传播科学,提高国力”,已经向全国科技刊物明...  相似文献   

2.
高级科普书刊在科技传播链中的作用上海科技出版社潘友星一个国家要强盛起来,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的力量。而科学技术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更取决于其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传播科学,提高国力”(1995年元月1...  相似文献   

3.
周良 《编辑之友》1996,(2):36-37
科技出版未来趋势之我见周良【南京】世纪相交之际,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科学革命带动了以记录、发布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手段,以推动科学研究、实现科技突破和培养科技人才从而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主要作用的科技出版业的进一步繁荣。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4.
《科学》杂志的创立,编辑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康  黄伯尧 《编辑学报》1996,8(2):116-119
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高奏起“科教兴国”的最强音,也向担负舆论导向和传播知识的科技期刊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使命。1995年1月12日,江泽民同志为《科学》的题词:“传播科学,提高国力”,已经向全国科技刊物明确地指示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回顾一下这份创刊已80年的杂志的奋斗历程,对于认清途径,放眼未来,是很富于教益的。  相似文献   

5.
邵华 《全国新书目》2022,(3):129-132
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公众对科普内容供给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结合案例重点探讨在新时代科普编辑应如何积极改变传统的出版思维,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秉承“服务大众”的思想,坚持把“弘扬科学精神”当作使命,用“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理念指导作者,充分运用“编创互动”的行为打造科普精品,积极利用“融合出版”满足读者新需求,做好科学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视原创精品图书的出版工作,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对此项工作给予了积极推动和具体的指导,各地出版社纷纷推出精品力作,积极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  相似文献   

7.
关于科技传播研究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技传播研究内容的探讨清华大学科技传播研究中心孙宝寅“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科技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而每一项工作都有...  相似文献   

8.
1 研究背景与目标 科研成果的传播和获取是欧洲科学研究发展的支柱,目前公众在这方面的争论暴露出他们对科技出版物传播与获取条件的担忧。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欧盟科研总理事会组织了一项研究,旨在:(1)评估科技出版市场的发展,(2)探讨欧洲各国是否希望在欧洲整体层面上采取措施,改善科技出版物获取、交换、传播及存档的控制条件(考虑科技出版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杜斌 《出版广角》2023,(2):47-52
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Z世代”规模的巨大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外宣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加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基础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多种平台和载体;加强统筹兼顾,推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更多精品力作;实施倾斜政策,努力建设适应“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型特色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10.
对待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人们常怀诗意和激情,其实,即使是平心静气,也能感受到“芭蕉叶大栀子肥”。出版事业算得上改革竞技场上的一匹快马。尤其是科技出版,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超常的发展与提高,成为当代出版繁荣的墙头红杏。在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光辉历程,同时也是世纪转身之际,梳理二十年来科技出版的发展轨迹与经验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但限于个人经历与识见的不足,难以独力作全景式总结,只想遣一己意趣谈谈“科学文化”类图书出版的崛起及其意义。“科学文化”作为一个出版主题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解决科技书刊出版难的问题,中国科学院从1990年起每年拨款300万元(从1993年起每年增加50万元),设立科学出版基金,支持优秀的、重要的科技书刊的出版。科学出版基金设立至今已历时三年,回顾三年的工作,第一年筹建,第二年基本走上正常工作轨道,第三年探索前进,经历了“探索中前进,实践中提高”的逐步完善过程。一科学出版基金的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缺乏经验。为了管好用好基金,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我们首先作了一些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受理了期刊和图书的申请、评审工作。 1.建立规章制度基金设立初期,根据中国科学院颁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试行条例》和《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力的增强和海外影响的扩大,中国图书和文化“走出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此,中国出版人应加强“走出去”选题策划,加强对西方读者心理的了解,提高文化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加快推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和融合,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纵观10年来科普图书出版情况,总的来说是令人兴奋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出版界、科技界以及全社会对科普出版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科普的社会地位明显得到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科普图书的创作。二、科普图书数量大增长,质量也得到较大提高。三、科普理念得到了丰富,除了传统的知识科普、实用技术普及以外,科学人文、科学文化、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等新的理念层出不穷,为科普出版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不过科普出版如果…  相似文献   

14.
出版工作是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事关先进文化建设,事关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历史经验也说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为指导,才能保证我们的出版工作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科技出版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特色分支,是国家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特殊使命。当前,我国的科技图书出版形势是好的,但是,科技出版工…  相似文献   

15.
王珞 《编辑学报》2019,31(1):56-58
以《湖北农业科学》杂志创新服务、促进科技创新的改革实践为例,介绍该刊在完成内部管理改革、集约化发展后,向外发力,创新科技期刊出版服务模式,用特色服务引导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支撑。通过出版引导创新来服务科研、回报社会、推广成果;通过出版资源深度开发提升科技成果传播能力、提高期刊经济效益,为科技期刊转变思路、加快改革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大都以间接方式出现,这种方式是将科学首先附着在一定的载体上,形成科技信息,然后通过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加工、传播,生产部门应用后产生生产力,这种方式提高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而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就是要对科技档案进行加工、传播,使生产部门尽快应用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我们说,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力加强科技出版工作桂晓风近来,出版界和科技界的许多同志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出版工作,更好地发挥科技出版工作的作用?3月4日,《中国文化报》社和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以“国家现代化呼唤科技出版繁荣发展”为题,联合组织...  相似文献   

18.
心系清华的良师益友─—悼念卢鸣谷先生清华大学中文系七月初我们系在讨论下学期工作计划时,商定有几件事需请卢老出面:一是第二学士学位班和第三期“新编辑岗前培训班”开学典礼时,请卢老出席并讲话;二是我系与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合办的科技传播研究中心准备出版内部...  相似文献   

19.
把全国科技出版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社长许传安总编辑刘宝俊为了贯彻中央制定的“科教兴国”的战略,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科技出版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出版工作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公布了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繁荣科技...  相似文献   

20.
图书是提高人民政治思想的有力武器,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把出版工作推到我党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个重要性。出版工作在人类文明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一个国家图书出版工作发展的程度,是这个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