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传播、全媒体竞合、全媒体运营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业全媒体化发展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撑,文章从全媒体的视角分析传媒人才需求,梳理传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符合全媒体发展趋势的传媒教育的结构、职能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第十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选论文的文献分析,从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受众研究、社会责任、媒介呈现、大众文化、人际传播、健康传播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的从多个方面剖析了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创新提供了话题,为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新媒体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涉及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版权保护和版权运用是事关全媒体内容创作与传播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全媒体传播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版权问题及治理困境,要从顶层设计、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新技术运用、执法力度和多元治理主体5个方面入手,加强全媒体版权治理,为全媒体传播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版权环境.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到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如此,在全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使得信息传播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也就必然造成了信息受众群体的分化。在全媒体的时代,新闻传播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正确地把握住新闻传播健康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新闻服务成为了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新闻传播工作经验,针对全媒体下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可文 《新闻世界》2013,(8):354-355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传播、全媒体运营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业的全媒体化发展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撑。本文从全媒体的视角分析当前西部传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符合全媒体发展趋势的西部传媒教育模式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发展及新传播手段的不断出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概念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而随着健康传播理念逐渐被大众接受,健康类节目也在广播电视中不断出现新形式。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要转型,"核心因素"是主持人。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空中医院》节目为例,探索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7.
当前正在如火如荼推动媒体融合战略,基于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延伸出对于全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体系的思考,以及系统化视角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背景下的科学传播进行探讨。在梳理了科学传播的全媒体困境后,本文尝试对全媒体科学传播体系的内涵与路径进行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8.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9.
难有独家的新闻。惟有独家的观点。全媒体语境下,评论的传播对象、传播介质、传播手段、传播视域等发生质的嬗变。评论生产的前后方概念逐渐模糊。单向单元的传播模式彻底打破,评论员被强力从幕后推向台前。  相似文献   

10.
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定位、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如何适应新传播形势的变化?如何应对全媒体的挑战?是摆在每个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全媒体记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开阔眼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在全媒体时代脱颖而出,抓住新机遇。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为我国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对媒体从业者思维观念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培养与全媒体传播工程相适应的一种新型媒体观念已成为当下广泛而迫切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国家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全媒体观念的产生背景为缘起,对全媒体观念的概念及范畴加以探析,界定了全媒体观念的内涵、外延,厘清了全媒体观念的特征以及本质要求,从思想意识层面为提升公众媒体素养提出可行之策,以期推动全媒体传播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明明  马燕 《新闻通讯》2012,(11):41-43
今年4月28日,扬子晚报组建了首批跨部门的全媒体记者队伍,66名来自采访一线的记者正式上岗。这是扬子晚报向全媒体迈进的重要一步。新兴数字、网络等技术发展,使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这场变革中意识到,要在竞争中不落伍,并且求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以开放、创新、借鉴、融合的姿态.不断融入新媒体的优势。从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队伍的推出,到海南日报“全媒体中心”的组建。以及三晋都市报北方首张全媒体报纸的出版,无不说明“全媒体”已向我们扑面而来。由此,也引发我们对“全媒体记者”实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媒体已不再是一个新的名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令众多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媒体的界定
  对什么是“全媒体”,学界没有统一的观点。有学者指出:全媒体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是这个报道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还有的观点认为: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另有学者提出,从广义上看,全媒体即是指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上看,全媒体是指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性运用。以上三种观点是较具代表性的全媒体界定。不难看出,学界对全媒体的认识有一个从个体的简单组合到群体的有机整合、从单点的运作到立体化的生产运作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出现,单一媒介平台无法具备足够的传播力和掌控全部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于是,"全媒体传播"的概念与探索应运而生。从全媒体的传播渠道来看,运用全媒体整合传播手段,可以协同不同的传播平台,对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受众全覆盖,最大限度到达目标受众。以富阳日报为例,它是一张覆盖63万人口的区域报纸,去年以来报社通过及时组建全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全媒体大餐"。  相似文献   

15.
就电视主持人而言,全媒体演播室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主持人工作空间的变革,但实质上,全媒体演播室的信息资源支持是由多媒体编辑部和媒资库来支撑,技术支持涵盖多媒体信息处理中心、高清大屏和三维虚拟技术等,这就意味着主持人在传播内容制作流程中的角色功能和传播语态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6.
技术是推动人类传播形态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将人类送到了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迁,对于不同角色的扮演者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重点从传播环境变迁、传播形态的嬗变的视角分析广告受众在全媒体时代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孙黎 《东南传播》2010,(12):58-60
女性读物是指以女性群体为主要传播对象的各类出版物。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小众传播趋势下女性读物市场现状,并从差异化定位传播、全媒体互动传播、意见领袖传播、品牌升级传播等方面探讨了女性读物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邢雅静  田晓丽 《今传媒》2016,(10):82-83
近年来,在全媒体传播背景之下,电视与网络平台的互补价值不断凸显,传播手段愈为新颖。我国传媒业界所进行的“中央厨房”、“全媒体化”,正是运用台网资源整合应对全媒体传播的理念与策略。本文从全媒体生态的大背景出发,从台网联动的内涵、联系个案剖析内容研发制作、推广营销、发展运营等台网联动的形式与内容、受众、广告经营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新闻传播》2012,(3):97-99
在媒体并立与融合、竞争与协作、传播与营销的媒介生态下,传统媒体将全媒体战略作为应对未来媒体竞争的重要指导思想,并进行了一些全媒体运营方面的尝试,但仅仅流于形式,缺乏公众信任感。因此,在新形势下,公信力营销传播作为传统媒体"全媒体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全媒体战略得以执行的评价标准。本文着重从公信力营销传播的内涵层面来阐释其对全媒体战略的经营观念、内容创作、经营执行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科技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传播内容更多样化,传播规律也出现了新变化,科技传播面临全新挑战。本文认为,媒体需要从人才、内容、技术、效果等方面重新塑造科技传播的新生态,重构传播价值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