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雅 《大观周刊》2010,(46):136-136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张兵 《大观周刊》2012,(3):248-248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这些内容包括:生动地引入新课以激发学习兴趣;师生的角色转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等,同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德英 《大观周刊》2011,(14):41-41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排除障碍;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语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君荣 《大观周刊》2012,(24):243-243
为了提高数学优质高效课堂,本文谈谈教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努力用教师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吴文斌 《大观周刊》2011,(33):236-237
新一轮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初中英语学习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从认真预习,自主探索;突出学生主导地位,体现学生为中心;创设情景,营造良好气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法指导;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六方面总结出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6.
李富国 《大观周刊》2013,(11):345-345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高中物理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_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7.
蒋海燕 《大观周刊》2011,(14):46-46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吴海宁 《大观周刊》2011,(14):59-59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包金艳 《大观周刊》2011,(14):151-151
创新教学方式,改”教学”为”导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学习民主权;创新课堂提问设计、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创新学习方式,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顺利地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田敏 《大观周刊》2012,(13):229-229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把游戏、儿歌带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舒焕坤 《大观周刊》2013,(6):198-198
教育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变知识为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具体体现,组织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小学生进入初中数学学习,老师着重应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会对数学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2.
包金艳 《大观周刊》2011,(19):160-160
创新教学方式,改“教学”为“导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学习民主权;创新课堂提问设计、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创新学习方式,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顺利地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陈岩 《大观周刊》2012,(52):140-140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学生从自身数学学习实践出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将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教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谊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相似文献   

14.
魏淑静 《大观周刊》2012,(36):137-138
“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地理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就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素质差异和学习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需要与兴趣;就要以人为本,给学生平等与尊重;就要归还课堂,给学生时间与机会;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且会学。  相似文献   

15.
张谦 《大观周刊》2012,(28):239-239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作用: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赵星 《大观周刊》2012,(27):191-191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有效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应该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现代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俊 《大观周刊》2013,(12):231-231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评价要求关注学生语言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及策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教师把教学评价重一心定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  相似文献   

18.
田常林 《大观周刊》2012,(16):254-255
为创建政治高校课堂,我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导拨心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课堂教学在活动中尽情体验;积极组织课堂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政治课论辩教学在课堂活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俊娟 《大观周刊》2012,(22):208-209
本文介绍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毅力的方法:使学生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20.
吴鑫 《大观周刊》2011,(16):164-164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