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博物馆学校作为馆校合作的新模式,是美国中小学教育校内外融合的新视点。本文对美国博物馆学校联盟(NAMS)推广的一套K-5课程,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NAMS课程具有四个特点:构建系统化的K-5课程体系;对接课标设计博物馆特色课程;精选跨学科领域的课程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此,NAMS课程对我国馆校合作工作提供了如下启示:为课程开发与实施建立长期稳固的保障机制;基于课程标准与博物馆资源培养核心素养;设置跨学科领域的馆校合作课程内容;通过基于实物的项目式教学实施课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馆校双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厘清了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参与课程的学生开展评估,采集学生对课程、双师授课模式、馆校合作课程类型和主题的喜好以及参与感受等信息,进而验证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可行性和未来开发方向,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加强馆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体系化建设、推动课程信息化传播三个馆校合作双师课程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馆展览学习单是引导观众参观和自我学习的资料,运用在馆校结合中,是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参观和学习的有效工具。馆校结合中适用的学习单既要有科技馆的特点,又要满足学校的需求,因此,基于展品引导探究并对接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馆校结合学习单的显著特征。本文从科技馆教育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馆校结合中,开发基于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探究式学习单的必要性,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这类学习单的特征。同时,在学习单的设计上,本文着重介绍了“分解展品,逐步引导”“还原故事,探索重现”“知识升级,层层递进”三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引进了STEM教育项目,但教育理念却与真正的STEM教育有较大差距,并且未能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结合。为此,本文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当代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其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对照,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及“多样化学习”作为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并以《消化大冒险》主题课程为例,介绍了厦门科技馆在课程开发中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深度认识国内馆校结合领域研究的主题和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研究者更加详细、清楚地了解国内馆校结合发展的最新动态,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馆校结合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馆校结合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馆校结合中的博物馆角色研究和馆校结合的结合特征研究两大方面,其中馆校结合的结合特征研究又可分成六个方面:馆校结合教育课程建设;馆校结合课程的教育学思考;馆校结合教育模式;馆校结合相关教育类型;馆校结合机制与策略;馆校结合现状。我国馆校结合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奠定博物馆在馆校结合中的重要作用;馆校结合机制的研究日趋增加;更多体现馆校结合课程中的教育学理念;完善馆校结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中以“实践”取代“探究”的错误认识与“伪探究”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探究式学习、馆校结合STEM教育、科技馆资源之间的联系出发,对馆校结合STEM教育进行再认识,提出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基本特征为“聚焦《课标》重点科学概念,以科技馆实物展品为教学资源,还原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工作环境,促使学生浸入故事情境,在‘问题’‘兴趣’双重动力的驱动下,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馆校结合STEM教育项目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7.
探索馆作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技馆之一,承载着科技馆自成立以来便具有的教育功能,以实现“动手做”(hands-on)和“互动式(interactive)科学”的特征为目标,吸引观众了解科学和技术。科技馆的主体是展览和教育活动,在探索馆的前期展览策划中,科研人员的参与、馆校联络、策展与营销部门的沟通、研究与评估部门的调研和策展人对展览的阐释等内容,构成了展教结合的“输入环节”;探索馆展览本身以其互动性、同等化、去权威性、强调观众的主观感受和探究型学习为特征,将科学知识“输出”给观众;从而在探索馆的输入和输出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展教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双减”时代的到来,为馆校结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馆校结合也成为“双减”政策有效的实施手段。科技馆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运用创新性方法开展馆校结合工作?本研究提取文件《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的关键词作为调查重点,通过选取不同地区12座科技馆(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在“双减”期间开展的馆校结合活动案例及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呈现“双减”政策支持下的馆校结合新发展现状;从中发现馆校结合还存在各地区研学活动研发水平差异较大、馆校结合课后服务有所欠缺、馆校之间缺乏人才交流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美国博物馆学校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教学尝试,或教学问题的修正,更是对教育内涵的重新定义。博物馆学校是馆校合作最理想的教育模态,它的成功经验将为我国馆校合作教学提供积极的启示。基于案例分析,对博物馆学校"符合时代发展逻辑"的目的预设,"课程模块"的内容编制和"核心项目"的方法设计进行经验概括与特征总结。最终,形成对馆校合作的三点本土启示:其一,树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明确馆校合作的教学指向;其二,开发以关怀现实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活化馆校合作的教学质料;其三,选择以参与体验为框架的教学方法,丰富馆校合作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科技博物馆自身资源为依托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备受关注,其中以STEM教育为主题的馆校结合活动与日俱增,但其活动质量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状态。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的STEM主题活动在设计和实施上都需要符合当前科学教育领域中提倡的围绕“大概念”开展教学的教育理念。本文讨论了如何对STEM主题活动中的“大概念”进行解析,活动教学设计中的“大概念”体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将科技博物馆资源融入活动设计中三个核心问题,并以山东科技馆馆校结合STEM主题活动的设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各地“馆校结合”普遍学校方面积极性不高。为此,通过调查分析“馆校结合”中的问题和困难,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馆方服务与学校教学内容脱节、未能满足校方需求所致。结合辽宁省科技馆经验,本文提出了为学校提供既对接科学课程标准又区别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课程开发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对提升“馆校结合”质量和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托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案例集,从课标对接、展品利用度、使用的技术、学习方式、活动的教育评估五个维度对科普教育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团队实地走访的科技博物馆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旨在为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估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于"馆校结合"来说,基本策略决定了宏观的发展方向,设计思路决定了具体项目的水平与效果。基本策略与设计思路不够精准,是"馆校结合"在某些地方遭受学校方面冷遇的常见原因。通过分析研究"馆校结合"的各方需求、国内外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当代科学教育理念与发展趋势、科技博物馆资源优势与教育特征,并结合部分科技博物馆的经验与案例分析,提出了"对接《课标》+场馆特色+先进理念"的基本策略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趣味创意"的项目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馆校结合”在全国实施已有10年了,但各地大多处于“馆热校冷”的状态。重庆科技馆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市场营销思维进行分析,认为目前“馆校结合”的最大问题是未能找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用户并推出其真正需要的产品。在此基础上,重庆科技馆将自身科学教育资源特点与学校课程内容相结合,开发了多样化、系列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用“产品+服务”的方法满足了各方用户的需求,彻底改变了“馆热校冷”的局面,为“馆校结合”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科技博物馆学习是最重要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基于展品资源的STEM项目化课程是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与“博物馆学习”理念下教育转向的学习载体。本文从STEM教育课程模式、非正式学习特征、项目化学习、基于大概念的课程设计等视角阐述了科技博物馆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原则,构建了包含七个核心要素的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对应用这一模式开发的温州科技馆课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为科技博物馆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提供框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的馆校合作评估研究多是个案式经验总结,较少上升到系统性层面探讨。在馆校合作评估中引入项目评估学,在全过程、全要素、全团队的体系化视野下开展评估研究,同时,结合国内外实践,总结我国馆校合作评估的不足之处,可以为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馆校合作评估模式提出参考建议,助力我国馆校合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的“馆校结合”项目仅关注了对接《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其中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在结合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教育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想事情、做事情”,同时这也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思路。根据这一目标和思路设计的“小小赛车会”项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探索馆作为科技博物馆发展历程第三阶段的里程碑,一直被誉为科学中心的圣地,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既往对探索馆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博物馆本位的,无法完全彰显其在科学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意义。本文试图把探索馆的创建置于20世纪60年代科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场景中考察,既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探索馆,也有助于更好地彰显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技馆为什么要开展“馆校结合”?要开展什么样的“馆校结合”?怎样开发实施“馆校结合”项目?本文以绍兴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实践为例,介绍了该馆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促进教展有机融合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探讨了科学规划教学实践项目,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建设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实践基地,打造“科学梦工场”这一馆校结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从双减、新科学课标、立德育人的角度,都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当下家校社协同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三方协同开展小学科学教育案例的特点,尝试提出促进三方协同育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