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顾国内外关于城乡数字鸿沟测度的已有研究,指出相关测度指标存在的问题,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与利用的现状,从信息获取与利用环境、信息意识与能力、信息利用水平3个方面,构建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最具发展潜力的数字出版正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从根本上看,数字鸿沟涉及的是信息平等和社会公正.面对数字资源获取维度不平衡引发的“信息鸿沟”,数字化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以及数字技术增长导致的数字思维分化鸿沟,数字出版必须坚持数字技术利益分配上的公平正义原则,扩大数字出版物的共享尺度,提升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加强数字技术协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数字挑战转化为数字机遇.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数字鸿沟本质上虽然是信息鸿沟,但数字鸿沟与信息鸿沟不能完全等同。信息鸿沟是数字革命之前就已存在的现象,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质是数字革命扩大、加剧了信息鸿沟。  相似文献   

4.
汤曼  肖烨 《图书馆学刊》2010,32(7):63-65
数字鸿沟分为两种:一级鸿沟和二级鸿沟。一级鸿沟是计算机或互联网接入方面存在的差距;二级鸿沟指计算机使用方面存在的差距。信息素质教育旨在提高用户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它在缩小二级鸿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展开分析,指出全面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是缩小二级鸿沟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琴 《青年记者》2017,(5):123-124
数字鸿沟一词最早是由马克尔基金会的前总裁利奥伊德·莫里赛特提出的,他指出“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鸿沟.我国学者近年来也广泛参与了对数字鸿沟的研究.如祝建华给数字鸿沟以操作性定义,即如何测量数字鸿沟.①韦路、张明新认为“第三道数字鸿沟”是“知识获取鸿沟”.②就对“数字鸿沟”的不同理解来看,狭义上把“数字鸿沟”局限于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地区间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上的差别;广义上的理解则认为除了互联网之外,还应该包括其他许多信息传播技术,如电话、有线电视、手机等.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广义上对“数字鸿沟”的理解,并特指在接近和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张莉 《图书馆界》2010,(2):16-18
在回顾数字鸿沟与信息素养的定义与理论基础上,剖析了构成数字鸿沟内涵的信息接近与信息素养,探讨了信息接近与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缩小数字鸿沟的政策,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数字鸿沟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鸿沟的定义很多,归纳了大多数学者的意义.数字鸿沟的危害性:一是它破坏信息社会的公平性;另一是破坏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图书馆在跨越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工作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引言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数字鸿沟"问题的谈论多起来了.通常认为,数字鸿沟是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国际上,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在国内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许多档案馆(室),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与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突显了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信息权利的保障和行使愈来愈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方面,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性的拉大为不法信息供应商利用,出现超出公众信息需求的垃圾信息服务,侵犯了公众的信息权利。另一方面,公众缺乏信息权利保护意识,造成基本生存信息和重要的公共信息获取和利用的缺失,出现信息迷茫,给个人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10.
"数字鸿沟"自1989年出现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本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数字鸿沟研究划分为四代:第一代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拥有者和缺乏者在接入信息通讯技术(ICT)方面存在的鸿沟;第二代将ICT素养和培训方面的鸿沟、ICT利用水平方面的鸿沟纳入其话语;第三代研究重点放在ICT接入与利用活动之外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上;最新一代的学术思想则是从社会分化、社会排斥及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断定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字鸿沟思维来对待本已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表2。参考文献86。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数字包容成为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新世纪以来欧洲数字包容战略规划进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实现数字包容的关键在于提高信息社会中所有公民个体和社会团体对信息获取利用的公平参与,而制定数字包容政策的目的是缩减ICT使用鸿沟,克服不公,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及其社会参与度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传统意义上数字鸿沟都是基于技术层面、从量的角度来对数字鸿沟进行定义的,它强调不同地域或种群信息拥有量的多寡以及信息控制能力上的大小.本文打破传统思维,基于数字信息的可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数字鸿沟的内涵、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消除数字鸿沟与公共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数字鸿沟”问题和我国的数字鸿沟状况,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提高信息素养中的作用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数字鸿沟与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论文介绍了数字鸿沟研究中的图书馆。因特网发展导致的“数字鸿沟”使公共图书馆的保障信息公平的作用被重新认识。数字鸿沟问题使人们对公共图书馆职能有了新的认识,公共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特殊作用有:提供公共计算机因特网接入、进行基本信息技能教育、提供合适的网络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一、信息公平释义及其数字鸿沟问题 信息社会的特征有三个:第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与信息相关的因素增长。有学者认为,信鼠企业在国家中占的比重最高可以达到30%左右。第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当大程度上体现在信息内容的丰富和信息手段的掌握。第三,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实际效果。信息的重要陛引发了人们的获取欲,然而信息的稀缺性造成了人们对信息的争夺和竞争,信息公平就是人们在这种竞争情况下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产生的价值期望,它要求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中能够有对等平衡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跨越数字鸿沟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鸿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与贫富差距相伴随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信息社会,财富的占有取决于知识的储备程度、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程度和信息资源开发程度.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减少"信息贫困"和"信息富有"之间的差距,填补数字鸿沟、跨越数字鸿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引起数字鸿沟的原因主要有技术和人文两个方面,针对当前数字鸿沟研究中偏重技术原因分析的特点,文章从网络语言分化的现状出发,分析网络语言分化对人们获取网络信息资源所造成的人文障碍,同时分析造成网络语言分化的主要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减缓网络语言分化速度,填平人文数字鸿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老有所养""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特色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工作。但老年群体在获取网络信息、使用信息科技能力上相对落后,在利用数字资源参与公共生活方面明显存在差距。如何弥合"银色数字鸿沟"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学界对银色数字鸿沟现象的实证研究和适用理论,得出微观与宏观、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理论视角,从技术、个体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理解银色数字鸿沟形成的主要因素。基于银色数字鸿沟的形成因素,本文分别从打造新媒体个性化服务、发挥老年群体主体作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三个方面提出弥合银色数字鸿沟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数字鸿沟和信息分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内涵和外延、立足点、影响范围及相关改善措施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促进社会信息获取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20.
龙慧君 《新闻世界》2013,(4):258-260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意味着机会,信息获取上的不平等则让弱势群体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也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廉价智能手机的出现,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技术门槛和经济门槛,为弱势群体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