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数字编码技术在广播技术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E1做为一种原本用于电信传输话音的技术也被用在广播的信号传输中,成为广播电台传输节目的重要手段,在基于现有的SDH(即高速同步光通讯网)网络的基础上,通过E1技术利用光纤网络同时传输多路广播节目信号,这种传输是一种远距离的、一点到多点的传输,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低,频带宽、不受干扰等优点,丰富了广播节目的传输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远距离通信需求的增加,光纤通信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传输媒介。研究和分析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远距离通信信号传输系统,该系统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高宽带、低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以现代光纤通信系统的功能及特点为出发点,分析电视信号远距离传输系统设计原则及策略,提出一种新的远距离传输环网配置和通信模块搭建方案,并通过模拟软件对设置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07,(10):30-31
<正>基于网格的大规模视频直播系统(简称:Gridmedia)是针对网络视频传输领域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电视和互联网电视传输核心技术而展开的研究工作的成果,该项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春节联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传输权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艳玲  宋振峰 《情报学报》2000,19(6):616-619
本文探讨了网络传输权及与之相关的网上发行、传播、复制等问题,基于对网络传输权特点的思考,对我国著作权法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修改、补充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HFC有线电视网络和光端机的介绍入手,对基于HFC有线电视网络的光端机选型与应用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有线电视网络信号传输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输中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及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制度是有关知识与信息的占有、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信息资源之所以应当受到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保护,主要基于信息资源的商品性和可共享性;在网络传输中,信息资源的商品性并未发生本质变化,而可共享性进一步加强.即使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但知识产权保护原则是应当坚持的.不过,结合网络信息资源及其传输的特殊性,面向网络环境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应当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快捷。一直被认为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而新闻连线报道更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电台直播间播报出去,它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广播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可以说,新闻连线报道的出现和不断运用正是适应了广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游戏的叙事、化身如何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影响,而对网游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鲜少有深度分析。传输理论指出,当叙事传输(人们暂时迷失于故事)发生时,受众会对虚构角色产生认同,继而收获媒介享受体验;该心理过程在具有交互属性的媒介(如网络游戏)中表现更佳。基于此,通过采用问卷法对网游玩家进行在线调查,重点分析了叙事传输对网游享受的影响机制以及化身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叙事传输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网游享受,还可以通过化身认同的中介作用对网游享受产生正向影响。该结果对政府如何完善游戏治理以充分发挥网游的积极作用,保障玩家的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角度出发,VSAT系统主要构成成分为:SCPC和TDMA。在广电节目的传输中选取VSAT,其理由是VSAT的一大特点:投资成本低、远端站天线口径不大、系统网络站点繁多等,基于以上特点,结合DAMA技术、跳频技术、带宽动态管理技术的应用于卫星通信传输系统,这样的构造可以实现星状网IP传输数据、数字声实时数据、网状网电话功能的实现,是VSAT卫星通信今后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连线报道亦叫电话连线采访报道,目前已经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它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间播报出去。连线报道体现了广播的快捷优势,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午时段的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就是大量运用连线报道的一个典型栏目,  相似文献   

11.
近年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数据传输量将超过语音传输量,加上传输的多样化,从1999年到2005年,每年传输的业务量需增加数十亿千兆比特。如此高的信息爆涨量要求迅速提高通信容量或传输带宽。通常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敷设新光缆或利用备用光纤建设新的通信系统,由于其成本昂贵而难于承受;二是提高现有时分复用(TDM)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尽管10Gbps 光纤传输系统已经商用化,但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视频图像传输是支撑电视监控的一项功能,其可以分为有线、无线两种形式,其中,有线传输出现的时间较早,应用表现也非常突出,因此开始迅速普及。但是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张,人们发现视频图像有线传输存在应用条件上的限制,如当监控点与中央控制端距离过远,会导致有线传输运作质量大幅下滑,且出现巨大的成本。因此,通过不断的研究,视频图像无线传输应运而出。视频图像无线传输突破了有线传输的距离、成本限制,让视频图像传输的应用价值得到提升,而微波技术是实现无线传输的重要技术,因此,要对视频图像无线传输进行应用,必须对微波技术有深刻的认知,本文将对此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据通信、语音通信等业务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要求信息传输应当具备足够的传输容量,以备日后升级和扩容之需。另外,还要求信息网络上的各个节点能够对高速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灵活处理,进而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光纤通信工程正逐步向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以及高速传输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点,本文就通信工程中光缆传输资源分析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2,(U04):66-66
VDSL(Very high bit 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全称为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VDSL技术类似于ADSL,但是它的传输的速率要比ADSL高很多,它主要利用双绞线上更高的频带来传输数据,VDSL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技术标准。相较ADSL相比,VDSL在性能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管单方向或双方向通过光缆线每秒部可提供10mb以上的速度,它采用DMT线路码,在双绞线上下行传输速率可以扩展至25M~52Mbps,从而可容纳6~12个4Mbps的MPEG-2信号,同时,其传输距离为300~10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5,(1):47-47
<正>我国境内卫星电视信号己近100路,成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正常进行、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敌对势力干扰我卫星电视播出对加强卫星电视的安全播出提出更高的、更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组播技术的视频传输是未来宽带网络技术的主要业务,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IP组播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播树、路由协议等,探讨了利用IP组播实现视频传输的条件、QoS、关键技术,并展望了该项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技术的应用效果,最终目的是要带给用户完美的感官享受,即精神方面与视觉方面的双重感享受。而现代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技术的合理、科学运用,在某种层意上来说,能够使广播电台编制节目的应用效果质量更佳,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收看效果。当然,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质量建设工作,还需应当建立在日常安全维护工作体制以及过硬的实施手段与规范性执行力度,进而保障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正常运作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面电视是一种现代广播技术,广播公司使用该技术提供带有高质量影像和声音的电视服务。本文主要讨论了,在现代数字广播系统中应用编码协作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方案,实现额外的发射分集和编码增益。主要思想是,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实现一个编码协作MIMO方案。编码协作传输可以获得健壮的向前纠错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稳定的系统性能,提高下一代手持系统的移动性。为了展示潜在的实际应用,基于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2)系统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支持高移动手持设备的DVB广播系统的发展,例如下一代手持数字电视广播(DVB–NGH)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优化就为观众的精神和视觉带来极大的享受。基于此,本文着重论述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设备维护的措施,以期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优质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西广播电视乡镇无线发射台站采用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光纤传输和3G网络传输。光纤传输通过网络公司专网进行信号汇聚传输,3G网络传输采用搭建VPN(虚拟专网连接)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两者的传输原理不同,通信故障也不一样,本文将分别讨论两种通信方式的原理和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