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公交移动电视的编排策略——基于公交受众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移动电视自2003年在上海诞生以来发展迅速,成了新媒体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对部分城市公交移动电视的调查显示,市民对公交移动电视的认可度普遍偏低,在节目内容上过分依赖于传统电视媒体和在节日编排上连篇累牍地重复广告,广为乘车市民所诟病。内容的滞后已经成为公交移动电视良性发展的瓶颈。本文拟在调查分析公交移动电视受众收视行为的基础上,以节日内容的优化为主要内容探求公交移动  相似文献   

2.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但对于受众来说,技术是其次的,他们最关心通过这个新媒体是否能看到更新更好的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自身的受众特点。与传统电视受众相比较,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新型电视,它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它的出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正在逐渐成为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新媒体。一、公交移动电视传播的受众特点公交移动电视从产生到现在仅仅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它的迅速发展,与其自身的传播优势是密不可分的。公交移动电视具有强制性、移动伴随性、传播内容短  相似文献   

4.
公交移动电视的产生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结果。公交移动电视内容主要以新闻、互动和直播节目为主,符合乘客流动性大的特点。规模巨大的受众市场给公交移动电视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其缺点。公交移动电视应丰富节目内容,改变节目形式,创作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5.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3):102-103
要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要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由"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并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其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借助网络平台,树立互动传播观念,加强互动手段,在节目制作互动中提升公交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交受众群体扩大,忠诚度提高,传播内容最大接受,栏目质量提高,形成品牌效益,最大优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杭州广播电视集团拟成立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公司。这标志着继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网络之后,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将以"第六媒体"的姿态在杭州传媒市场兴起。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其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移动过程中短暂停  相似文献   

7.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收听收视和获取信息的习惯,发展速度很快,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受众对公交车载电视不满的原因主要是其节目内容和收视环境不能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作为在公共场合播放的媒体,公交车载电视面对多层次的社会群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不能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众多新媒体中的一种,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从2003年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公交移动电视遍及全国,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公交移动电视也成为广告商的新宠儿,本文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商品角度出发探索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的特点,体现公交移动电视中的"买与卖"。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08年底,崔斌异常忙碌,北京、上海、广州一连三场"新媒体趋势发布会",令他疲惫的同时似乎也激发了他"战斗的激情".系列发布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发布由世通华纳联手尼尔森媒介研究共同推出的中国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有媒体报道称,尼尔森媒介研究利用其传统电视媒体研究模式,对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受众结构、广告效果开展调研,这意味着移动电视被正式纳入电视媒体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韩建中 《声屏世界》2011,(12):58-59
公交移动电视是以公共交通工具为平台安装的户外数字电视,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具有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移动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公交移动电视快速发展,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对于受众收视需求的把握是公交移动电视运营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客观、深入了解受众对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需求状况.特以太原市场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式,对受众的收视状况、收视意愿、收视评价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公交移动电视运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公交移动电视是以公共交通工具为平台安装的户外数字电视,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具有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移动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公交移动电视快速发展,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对于受众收视需求的把握是公交移动电视运营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客观、深入了解受众对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需求状况.特以太原市场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式,对受众的收视状况、收视意愿、收视评价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公交移动电视运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移动受众最广的新媒体之一,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迅猛.然而作为刚刚起步的新兴媒体,公交移动电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制作粗糙、节目单调、广告插播频繁、视听环境较差等,这些都将对公交移动电视的继续发展造成影响.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分析受众满意度数据,对公交移动电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回应,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动众,顾名思义就是移动中的受众.动众的概念是源于新兴媒介为人们提供的越来越多在移动状态下可以使用的信息接收方式,如手机短信息、公交车载电视、电子书、火车广播设备等.受众移动化,既是对受众构成特征的描述,也是对受众行为特征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受众需求特征的描述.由"何人"构成的移动的受众需要"何种"信息和信息的接收方式成为当下传媒业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邵将 《声屏世界》2006,(2):17-17
关于传播内容的设置与编排数字移动电视目标受众群体流动性大,内容设置应提倡短小:数字移动电视不宜设置情节连贯、上下承接紧密的内容,每个相对完整的内容板块其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数据显示:长沙的乘客在汽车上停留的平均时间在15分钟左右)。如几十分钟一集的影视剧就不适合在数字移动电视播出。传播环境中干扰因素多,受众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内容设置应提倡简洁:数字移动电视不宜设置深刻、严肃、甚至复杂,受众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需在精神上参与分析讨论的内容。如CCT《V新闻调查》等新闻评论类节目也不适合在数字移动电视播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公交移动电视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北京市目前的公交移动电视发展状况,分析了北京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和传播内容,对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公交移动电视已由量的增长阶段,进入到了质的提升阶段,公交移动电视媒体间的竞争也由单一的渠道竞争演化成了复杂的内容竞争。节目编排已成为公交移动电视市场内容竞争的有力武器。针对我国公交移动电视节目编排中存在的诸如"新闻节目照搬传统电视,缺乏时效性"等问题,可从改变公交移动电视宏观管理制度和微观技巧上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邓新云  尤瑞 《今传媒》2013,(1):47-48
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媒体,公交移动电视不仅继承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特征,还拥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传媒产业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南宁市公交移动电视在覆盖面及其对受众的影响程度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状况,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试图了解这类新型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对受众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及存在的发展空间,同时对移动电视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的规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的新型电视,它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拓展了电视的受众群。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公交移动电视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服务平台,公交移动电视进一步拓展了广播电视传媒市场,促进了新兴媒体产业的发展,并且还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并拉动传媒经营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何发挥它独特的传播优势,值得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08,(12):65-65
在第15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公交移动电视媒体集团世通华纳发布了由著名媒介和资讯集团尼尔森执行的——中国公交移动电视收视调查。根据本次全国11个城市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全景的调查结果,公交的人口占比均高于75%。  相似文献   

20.
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的新型电视,它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拓展了电视的受众群。[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