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使其摆脱了传统展示方法对展示空间、展览内容以及观众参观活动的束缚,增强了展示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博物馆展览及相关文化产品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互联。博物馆运用数字展示技术时应明确使用目的、内容、对象,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充分利用交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博物馆社会功能和教育职能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动展示的出现改变了博物馆信息的单向传播模式;观众研究的结论增进了博物馆对观众需求的认识;而体验经济的发展更是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文化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发展出的体验式展览,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阐释和传播形式,扭转了观众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而且使博物馆展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本文在提炼总结体验式展览定义,厘清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和实地调研信息,分别对历史、艺术、科学类博物馆体验式展览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陈列式展览进行比较,归纳出其目的、意义及特点,最后提出体验式展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学习的研究成果表明,展览除了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容来对观众施加影响之外,环境设计也同样会对观众的参观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合理评估展览环境的效果、并针对性地发现环境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将有助于展览提升总体的教育效果和观众的参观体验。本文以2017—2018年间在山东博物馆所进行的一系列博物馆学习相关研究与展览评估实践为基础,从观众的注意力水平入手,计算展厅中各个区域的“吸引力”,进而实现对展览环境效果的评估。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展厅环境中的“展线”与“照明”设计,对观众的学习效果有潜在影响,值得引起博物馆在环境设计时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举办科技类展览不仅要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本文在对伦敦设计博物馆“移居火星”特展展览主题、内容策划、形式设计与展览教育活动进行叙述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探究类展览以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观众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展览还体现出“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让观众思考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目的及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故宫博物院首款iPad应用程序《胤禛美人图》的项目定位、内容策略及设计开发过程为例,讨论在移动设备平台打造一款具有博物馆特色及专属性的应用程序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项目定位如何与博物馆职能及实际情况相结合,内容策略与移动设备软硬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形式设计中如何在功能性和复杂性之间取得平衡等。同时探讨了移动端数字媒体产品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文化数字化展示平台等架构中的定位问题对项目策略制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背景,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藏品与实物藏品的关系,博物馆数字媒体展示与实物展示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媒介效果,最后指出了当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技术应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李倩倩 《中国博物馆》2023,(6):39-44+127
试从知识生产与信息转译的角度,探讨遗址博物馆数字展示技术研究的维度与可能,提出将数字媒介视为遗址博物馆展览信息阐释媒介,纳入展览内容设计与文本编撰范畴。同时,提出应重视数字人文的解释力与整合力。数字展示媒介的本质问题并非形式问题,而是内容层面的问题。难点在于如何结合遗产核心价值、文物文化内涵与观众认知特点进行技术与内容的匹配与研发。包括发掘方在内的研究者、博物馆策展方与数字技术团队的协同参与,对构建遗址博物馆数字化阐释体系有关键作用。未来评估遗址博物馆数字展示技术,应结合互动、沉浸、虚拟仿真等技术形式,来判断其信息供给的内核与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8.
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展览服务是博物馆在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并存时代提升博物馆效能的一种好的选择。南京博物院通过对"一院六馆"基本陈列以及各类临展的分众服务模式设置,来表达分众传播的理念,满足了不同取向与需求的观众,提高了观众量。博物馆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关照到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才能进一步推动事业进步、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比国际著名科技博物馆的主题展览,我国科技博物馆的某些“主题展览”名不符实。经分析和归纳,当前主题展览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主题展览、展览主题、故事线等基本概念及意义;展览主题与核心科学概念、科学教育/传播目标之间的关系;前期学术研究的作用与任务,如何提炼展览主题,如何通过展示内容表达主题,如何通过展示形式表现主题;主题展览研究和设计中可借鉴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策展是在有限的空间形态中将展品按照一定的脉络展示,以视觉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沟通与交流,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地整合与协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策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展览品质的优劣。策展人依据博物馆主题立意,通过释展梳理展览的结构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由设计师以视觉呈现的方式进行陈列设计的表现,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本文通过三个机器人专题展览诠释其策展的主题立意、叙事结构和陈列设计的相互关系,分析同一主题下的展览采用的不同阐述方式与设计形式,从而提出“纲、目、形”策展三部曲作为一种可探寻的思路与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陈列语言是沟通观众和展览的重要媒介。如何合理利用陈列语言,将实物与多媒体互动设备、情境再现、活态演示等非语言表达方式联动起来,向观众有效传递信息,是博物馆进行陈列语言设计的重要思考点。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阐明不合理的陈列语言设计会引起观众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的增加,导致其学习效果下降。对此提出陈列语言设计要利用逐步呈现信息、展品样例、整合的信息源、多通道、嵌入支架的展示方法,降低观众的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有效地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从而减轻观众参观过程中所需的认知努力,提升展览传播效果,促进观众学习。  相似文献   

12.
Studies exploring very young children visiting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are few.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about museum and gallery visitors explores family group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involving three‐ and four‐year‐old children visiting an art exhibition in a national museum on more than one occasion. The children's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bout being a museum visitor and exhibitor indicates their ability to develop an appreciation of art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poses of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行业发展迅猛,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不断拓展。不同于过去静止不变的机构,当今的博物馆以观众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其展陈理念和博物馆观众角色已然发生了巨变。本文以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策划的“Who Decides?”展览为例,分析了博物馆展陈理念的时代变化,以及在全新博物馆时代观众角色由陌生人—客人—主人的嬗变,为新时期博物馆策展模式提供了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普遍和最直接的途径。《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一书作者结合多年的博物馆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展览策划实践经验,直击当下我国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核心问题,对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所应遵循的理念、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提出了极为具象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5.
展品是科技馆科学教育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辅导不仅将展品的科技知识传递给观众,而且实现更高层次的科学教育效果,是目前我国科技馆提升展览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对目前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为什么要进行展品辅导、需要什么样的展品辅导等问题,提出了通过串联辅导将分散孤立的展品联系起来的观点,进而探讨进行展品串联辅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在激发观众好奇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技馆展品作为科普主要传播载体,其不同展示类型和特征差异,对激发观众注意力和好奇心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梳理科技馆展品类型及特征,以流动科普展品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学科领域、展示形式、感官体验、人际关系、交互方式等维度进行探讨,依据好奇心相关理论,找寻规律特点,进而提出影响展品激发好奇心的潜在因素,为更好地指导科技馆展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 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 十四五” 规划(2021—2025 年) ? 高度重视实体科技馆建设、对科技馆展览创新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 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 以广东科学中心展览研发创新实践为例? 从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研发机制、探索跨界融合、健全创新发展四个方面探讨科技馆展览展品研发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科技馆策划科技成就展的展品创意进行探讨,针对相关展览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展品的目的性及其与观众的联系,分别对展品创意中可能的展示点及展示手段进行了梳理归类,并以“创新决胜未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为实例,对展示点及展示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