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景策划,是指媒体既追求新闻的社会效应,也要实现资本增值,为实现"两个效益"而进行的整体筹措活动.这个概念的被承认,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典型实例.近年来,媒体全景运作的重要手段渐渐不被看作"见钱眼开",尖刻保守的批评声音随着这种策划的裂变,变得越来越微弱.因为媒体间对新闻猛料和市场份额的竞争,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媒体也是资本"的意识导致新闻人从资本运作来考虑新闻传播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特写特写这个概念,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文艺性特写。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曾经广泛使用特写这个词。作为文艺性的特写,今天被一般人称为报告文学。一种是新闻性的特写。新闻性的特写亦称特写新闻或新闻特写。它又有两种:特写性的消息和特写性的通讯(通讯特写)。平时讲新闻特写或特写新闻,是把特写性的消息和特写性的通讯归入一类。  相似文献   

3.
孙锋 《新闻传播》2006,(9):24-24
新闻漫画是一种新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纪实漫画”。它通过漫画语言去报道、评论新近发生事实。媒体的存在,使得新闻漫画有了更迅速、更广泛的传播途径。那么,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漫画究竟有什么功能呢?了解这个问题,对创作和编辑新闻漫画,发挥新闻漫画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强调报纸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并不可能招致异议。因为众所周知,新闻是报纸生存的根本。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闻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即便从概念出发,我们知道,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媒手段普遍应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性即是其基本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思雨 《今传媒》2020,(2):78-80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使用"Vlog+新闻"这种形式报道新闻,其中的爆款当属2018年3月两会期间,两会记者所制作的"Vlog"系列。那么这种呈现方式是否还属于新闻?这种呈现方式是否对新闻的专业主义有所损害?本文将以"Vlog+新闻"这种媒体呈现方式为例,试图去总结这种呈现方式,并尝试分析这一呈现方式的类型和在我国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6.
程前 《军事记者》2013,(1):22-23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触角可以说无处不在。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一出现,立即就会被各媒体所关注和报道。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许多媒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焦点聚焦在新闻事件本身,从而造成各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经常大同小异。那么,在这个媒体充分竞争的时代,如何实现新闻的独特挖掘,充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笔者在新闻实践中感到,在新闻事件的前伸与后延中挖掘新闻,是实现新闻独家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在许多写作理论方面的教材,都将回忆录同报告学、传记学、纪实学等一块归属于纪录学,并这样为记录学定性:“纪录学的根本属性就是不能失真,它是以记述真人真事为具体内容的。这类学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以筛选和加工,但是不能虚构。所以它具有学性,也有历史性和新闻性。”说回忆录具有学性和历史性,自然是毋庸置疑.也是无须赘言的。而说回忆录具有新闻性则是一个引起人们争议的论断.有些人甚至觉得有颠覆新闻概念之嫌。他们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回忆录显然是过去时,它的新闻性又从何谈起呢?  相似文献   

8.
媒体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传播媒介,简单来说,就是传播新闻的个人或者机构.但由于一些社会原因和人为原因,新闻传媒不再单单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为了产生市场卖点和关注度,新闻传播中有时会造成对被报道人的名誉侵权;新闻传媒不再是因为有新闻而报道,如果没有合适的新闻,甚至可以制造出一些新闻进行报道;媒体也可以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图片是报纸版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真实性、形象性、新闻性、瞬间性等特点,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帮助读者深入解读新闻事件,而且还能够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竞争力,提高办报质量。本文对报纸新闻中新闻摄影图片的地位进行阐释,并提出新闻摄影图片的具体应用建议,期望对推动报纸媒体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杨骏 《青年记者》2012,(18):55-56
新闻工作室,其实是从工作室的概念嫁接和延伸过来的.而工作室则是流行于IT、广告人、制片人、作家、画家等领域的时尚称谓.当它移植到新闻媒体身上,电视、广播首先接纳了它.2003年,《深圳特区报》大胆地将“徐华新闻工作室”和“朱文蔚新闻工作室”推到读者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工作室类属 新闻工作室是媒体为了达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吸引更多受众和提升效益指标,以名人效应特设的新闻策划平台.这个平台的生存风格,不是简单的编采,而是以智慧和灵感去燃烧激情,两个字:策划.  相似文献   

11.
有同行曾问我:"跟写消息、通讯相比,评论不太好写,可你为什么愿意写呢?"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源于新闻,而又高于新闻。这说明,评论要有新闻性,而新闻事件经过评论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后,其新闻的思想内涵就丰富多了,也就是高于一般的新闻了。有些时候,一篇新闻若想挖掘透,让新闻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就得需要新闻评论这个品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新闻学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12.
倪万 《青年记者》2012,(22):63-64
一 曾经有一个非新闻专业的教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他说看了一些媒体评论说纸质媒体很快就会消失,那么是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将来就没工作了?当然,他不是搞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再加上长时间以来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发展基本一边倒的唱衰,让人产生这种想法也不奇怪.我简单地从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是从历史上看,消亡论总是在新的媒介形态产生后出现,但至今也没有哪一种传播媒介真正消亡,只有作用大小的变化,即便是旗语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在电子通信发达的现代海军里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二是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新闻与传播的活动,就有传媒的存在,就报业而言,即便纸质媒体消失了,数字化转型后的报社依然存在,而且发展的空间更大了;三是新闻与传播工作需要转型,重心将会有所转移,但"采写编评摄录播"的新闻业务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以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现代新闻传播越来越重视新闻现场和新闻评论,因此,新闻评论作为灵魂和旗帜的地位日益凸显和巩固。一个媒体言论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国内新闻界,“主流媒体”的提法越来越流行。笔者在一家广播电视报任记者。广播电视报是一种边缘媒体,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某些部门在开新闻发布会,或向新闻机构通报一些突出性事件时,常常忘记我们的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怎么办?是赌气不出席,还是自暴自弃去采写一些“大路货”稿件回来凑数?前不久,国际奥委会执委、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来到了我们这个城市,并在到达的当天晚上出席一个小型座谈会。当时根本就没有人通知我们去参加,笔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就主动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了一个参加座谈会的名额。但笔者所处…  相似文献   

15.
对新闻策划的理解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这个概念提出来还没有几年,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新闻为什么要策划呢?这是因为新闻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为了向受众全面的展示新闻中的各种关系,给受众一种全景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新闻场景,对新闻采访过程作策划(战略性规划)显得尤  相似文献   

16.
以人说事,是电视新闻表现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人与事之间关系是,选择的人为了说事而存在,为了说事才说人。要运用好以人说事电视新闻表现方式,关键要更新理念,确定新闻事件中的主角、配角和见证人,通过人物的新闻性表述折射出事件的显著性,透过浅表事实来挖掘深层事实。  相似文献   

17.
当下,新兴媒体借助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几乎进入了"同步"阶段,党报党刊以外的媒体在新闻性上更具优势。党报党刊如果仍然片面强调原来意义上的喉舌功能和作用,不能与时俱进,在"新闻为王"的今天,将因为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新要求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党刊理论文章必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新闻性革新;同时,在新闻来源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理论文章更可凭借其党刊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把新闻做深、做透,彰显其在新闻把握上的客观性、深刻性以及理论延伸上的权威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反复报道是指对同类新闻事实多次重复的报道,一般认为,这是新闻媒介主体出于某种宣传动机采用的一种灌输性的报道方式。(1)一方面,这种报道形式由于其重复性强、覆盖面大,被承担着宣传职能的国内媒体广泛使用,同时也因为其传播形式单调、机械、重复,与新闻追求的"新鲜"存在矛盾而受到专业新闻理论的排斥。  相似文献   

19.
卢辉 《东南传播》2012,(4):107-109
主题性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各级媒体在主题性报道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一系列"非新闻性"的倾向,如:概念化和标签化的"政治缩合语"、模板化和程式化的"报道模块"、无新闻型导语的"材料缩写"以及事实让位于观点的"准新闻"等问题。鉴于当下主题性报道缺少明显的新闻特征:没有时效性,缺乏新奇性、程序呆板、抽象僵化等弊端,已经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充分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列举了当下各级媒体在主题性报道方面所出现的"非新闻性"倾向的种种弊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主题性报道化为新闻性报道的几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专题”首先应该具有新闻的特性,而这种新闻性又是通过许多吸引人的新闻“细节”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