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可染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来源于他对古今中外艺术的研究与结合,来源于他对艺术理论的反复思考和对国家的热爱。李可染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设计主要是创作主体、创作源泉、艺术价值等,同时,"生活"是李可染艺术创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曾鲸是我国明代末期的肖像画家,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曾鲸与"波臣派",来对这位杰出的人物肖像画家取得的成就进行探究和分析,研究他的艺术特色,以及在整个中国肖像画史上产生的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众多的山水画家中,黄宾虹以其在山水画方面卓越的成就,成为近代画坛的一代宗师。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黄宾虹的艺术人生以及艺术风格,分析他的艺术思想和作品,从而梳理出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思想对于后来画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文章通过分析视频技术如何嵌入不同的行业领域,包括:医学、交通、表演艺术等,讨论成像如何调解其与世界的关系。【方法】以视频媒介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节点为中心,讨论基于成像技术的两种应用形式,一种涉及艺术,另一种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两种形式的相似之处在于视频技术作为一种中介,将人们与世界联系起来。第一部分,结合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对人类和技术之间关系的讨论与艺术作为一种感性形式是如何中介社会交往,两个问题进行综合讨论,讨论视频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使用。例如,视频技术的使用如何与艺术作品在空间扩展方面的作用相结合,以及视频技术如何重塑人们对现实的认知。无论是对录像技术在各行业的使用的广泛讨论,还是对其在艺术领域的限制的深入讨论,都离不开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结果】因此,文章将根据视频技术的传播特点,结合吉尔·德勒兹和激浪派的部分艺术理念,讨论它对心理和意识形成层面的影响,以及在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模式的变迁中起到的作用。这一部分的讨论也将尝试与哲学家居伊·德波的社会奇观理论相结合。并试图通过对于两种模式的探讨,讨论艺术与技术的媒介融合对人对于环境接受的心理模式与认知机制的调整,及其在社会塑造...  相似文献   

5.
吕克·贝松电影艺术性与商业化的共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一凡 《今传媒》2015,(2):80-81,136
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的吕克·贝松导演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和深窈的人文内涵让他的电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坚守艺术性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票房和口碑。本文试从他的电影作品艺术性与商业化的共融,对其电影作品进行艺术解读,为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碧波 《兰台世界》2014,(6):135-136
曾鲸是我国明代末期的肖像画家,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曾鲸与"波臣派",来对这位杰出的人物肖像画家取得的成就进行探究和分析,研究他的艺术特色,以及在整个中国肖像画史上产生的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是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乔治·修拉是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由他掀起了一场关于绘画色彩技法的革新,创造了"点彩派"或"分割画派"。他以科学的理性从事绘画色彩研究,在绘画  相似文献   

8.
崔东伟 《今传媒》2020,(2):144-145
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他敏锐地窥视到因技术介入艺术对艺术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在21世纪以复杂的样态回响。他提出的"机械复制时代"并未停留在对当代媒介的现代性的批评,处处闪烁着辩证的态度。《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艺术发展倾向问题的揭示,本文力图回到原点,对本雅明光晕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做一个宏观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中,技术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技术、艺术、美学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拟从技术美学的存在、技术艺术与技术美学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现代技术美学的思考,探析从技术艺术到技术美学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将技术艺术、技术美学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文化艺术档案是民族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基础保障,文化艺术档案也是档案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演出、教育、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创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纪录片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如何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协调好"真实"与"虚拟"的比例,通过艺术创作记录下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艺术精品,是当代电视纪录片艺术创作的重要使命。为了创作出更多的纪录片精品,满  相似文献   

12.
张洁 《云南档案》2008,(1):46-47
本文论述了艺术档案与艺术创作研究所的关系,以及保存和利用艺术档案对当地文化事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新时期的一个新生事物,新媒体怎样"新"?新媒体艺术形式对于艺术创作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何为"新媒体" 什么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14.
崔金生 《北京档案》2006,(12):45-45
高凤山,生前曾任北京曲艺团团长.在快板艺术上,高凤山独树一帜,创造了以他为代表的"高派"快板表演艺术.他培养了大批学生,推动了曲艺演唱艺术的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美学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时艺术创作的深层介入和干预,高科技给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美学新质.因此,技术美学是指艺术创作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乃至于高科技手段所铸造的全新艺术形态,并据此提升出的全新美学理念.文章围绕"技术美学"的核心议题,从技术美学的文化语境、含义、发展的路径、类型,以及现代技术美学的特征、创造全新的现代审美文化、技术美学的文化思辨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蒋宏 《新闻记者》2005,(6):66-67
最近.法国灯塑艺术大师Chevalier先生应邀在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进行了一次演讲。大师以其丰富的知识.结合他所创作的一幅幅美妙作品的光盘演示,对历史上艺术家们在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的描述对象、使用材质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作了他所理解的诠释,他所创意制作的数字基因仿自然生存艺术、数字光影传感艺术、数字视音频传感互动艺术,以及自然光与人造材质的数字灯塑艺术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穷回味。  相似文献   

17.
正穆藕初(1876-1943),上海县人。早年赴美留学,学习纺织与科学管理,归国后翻译出版了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工厂适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他投身实业,先后创办德大、厚生、豫丰三家新式纱厂成立华商纱布交易、上海中华劝工银行等企业,有"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先驱"和"棉纱大王"之称。在文化上,穆藕初对我国的传统书画和昆曲情有独钟。1920年,他通过画家冯超然介绍,拜"江南曲圣"俞粟庐为师学习昆曲,他从昆曲艺术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这古老艺术的前途深深担忧。时值"五四运动"风  相似文献   

18.
杨敏  马云燕 《新闻爱好者》2011,(24):158-159
艾略特是英美新批评派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师"。他提出的"非个人化"诗歌理论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长诗《荒原》被誉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扛鼎之作,也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荒原》以其杰出的"非个人化"艺术特色,为象征主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王普天  程樯 《现代传播》2024,(1):113-120
“主体性”表述和“他者性”对话是艺术创作的两种理念,前者倾向于个人化单向度的表达行为,后者则依托“他者性”,期待与受众展开积极交流。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大众文化等要素的共时、历时发展推动着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分流,同时也触发着创作理念由“主体性”表述向“他者性”对话的明确让渡。“他者性”的对话理念是在立足自身、尊重不同的基础上与他者达成“美于和”状态的创新理念,该理念的赓续动态运用为本土传媒艺术创作打破地缘与时间的钳制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随同记者在河南总队采访,不少渴望成才的官兵都夸著名画家李自强德艺双馨,好画风,好人品。我们慕名前往,与他交谈,感到了他的真诚、仁义与智慧;观赏他的作品,更叹服他的艺术造诣和独特风格。“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喝黄河水长大的李自强,受母亲河的熏陶,自幼便有自强的性格、宽阔的胸襟、不凡的抱负。他对艺术创作匠心独运,从不盲从某家某派,而是采取求是的态度,去粗取精,批判地吸收。他的作品之所以生动感人,充满生机,关键在于他笔下塑造的形象是一种“意象”,也即“心画”。这种意象是画家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