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低门槛使得公众在网络场域实现其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同时显现多元主体,但多元主体带来话语多元,也带来话题偏移和信息变异。尤其是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的舆论纷繁复杂。本文主要就公共突发事件案例分析社交媒体舆情的共性和矫正话语的偏向策略。  相似文献   

2.
范肖杨 《今传媒》2020,28(1):42-45
网络媒体时代,自媒体发展迅猛,各种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复杂,主流媒体原本应肩负着舆论引导的职能,但当今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却逐渐减弱。对此,本文分析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所处的困境,并对如何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措施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同时提出应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壮大主流媒体的实力,提升其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深化阶段,公共事件频发.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民众获取资讯的渠道更加多元,表达观点的意愿更加强烈,舆论环境日益复杂,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创新新闻舆论工作.因而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中,主流媒体应当顺应媒介技术的发展,运用新技术寻找应对策略,掌握舆论场的话语权与主导权.  相似文献   

4.
胡祎 《新闻前哨》2022,(5):33-35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以简短、精炼吸引了大批的受众。疫情期间随着短视频用户和受众的不断增加,其对有关疫情的舆论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技术、内容、数量三个维度,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澎湃新闻五大主流媒体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展开分析,解析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实践举措及舆论引导力构建,为未来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以简短、精炼吸引了大批的受众。疫情期间随着短视频用户和受众的不断增加,其对有关疫情的舆论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技术、内容、数量三个维度,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澎湃新闻五大主流媒体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展开分析,解析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实践举措及舆论引导力构建,为未来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4G与5G的过渡阶段,新的媒介环境中,“思想、言论等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大大缩短了社会舆论从生成到发酵的时间”。像此次疫情这样涉及面广、复杂多变且利益攸关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主流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普通网民乃至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资源集中调配,建设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进行融合改革的必要性南京大学教授胡翼青认为,社交媒体的出现导致了“后真相问题”突然显性化和“可视化”。社交媒体的出现不仅充分实现了受众赋权,同时也带来了整个言论空间的改变。信息和言论空间秩序的改变,表现在主流媒体“真相界定者”角色的逐渐退化和舆论引导的无力感。主流媒体为了重新获得引导舆论的主动权,纷纷进行媒体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9.
李德刚 《传媒》2015,(18):46-48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当今互联网迅速改变社会生活形态,自媒体泛滥崛起的舆论场中,四面受敌的传统媒体已经到了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强传播力、影响力.有了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我们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应该做到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先人一步,从而形成首发效应,强化对舆论的引导力.本文探讨了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广播的有利条件以及广播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11.
蒋海军 《传媒》2018,(10):72-75
推动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是一场互联网带来的革命,直接关系到传统主流媒体的生存发展,关系到主流舆论阵地的发展壮大,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贵州省近年来主动把握规律、适应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趋势,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基本原则、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内在关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快,主流媒体传播阵地得到拓展,融合新闻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融合传播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融合发展引领新闻传播创新,有效提升了区域传播力,涌现出了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壮大主流阵地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作者参加的调研组对贵州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壮大主流媒体舆论阵地进行了调研采访,并整合了相关调研小组的报告内容,撰写了这篇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典型的自媒体,微博成为多元信息传播集散地和多元意见广播场,以“碎片化”形式消解着主流媒体“中心化”权威性,成为直接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媒介和舆论力量.因此,对微传播及其调控展开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勃兴,舆论场日趋白热化、多元化、复杂化,传统的舆论引导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流媒体要重塑舆论引导的主体地位,需通过媒介融合转型构建新型主流媒体,以便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舆论传播机制。因此,本文以北京市六家主流媒体的26位媒体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深入调研当前社会所处的舆论环境、主流媒体所面临的舆论引导转型困境,从宏观角度描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格局现状及舆论传播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转型策略,以期为媒体工作的转型提供成果借鉴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军 《新闻战线》2022,(13):62-65
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媒体形态,打造能在海量社交媒体、自媒体、商业平台的围攻中“站得住”的移动客户端,是主流媒体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都市类媒体要在融合转型中突出“效能优势”,不断提升事实效能、服务效能,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主流移动客户端。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社交媒体全民化的今天。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是主流媒体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课题。《解放军报》近期的国际报道实践,对于主流媒体探索国际热点事件舆论引导之道,引发诸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搞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主流媒体树立权威、提升公信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过去"抢新闻"的理念,由争抢核心信息源转化为争抢信息传播渠道.最大程度地运用多种渠道,实现全媒体传播,吸引最大限度的关注度,已经比第一时间报道更能掌握舆论话语权.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比以往更加重视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以央视新闻中心报道芦山7.0级地震为例,电视屏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同步呈现,卫星传输、网络传输、3G传输技术同时运用.  相似文献   

17.
邵丹峰 《传媒》2016,(24):22-24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和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奠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基调和框架,将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8.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省级党报集团,加速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使命和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公民之声日俱影响力的社交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受到多元意见掣肘,难以在一对多的意见市场上弥合舆论沟。本研究从反向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出发,以“唐山打人案”为研究案例,通过stata软件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建模,并设置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公众议程是媒体议程的格兰杰原因,而媒体议程却不是公众议程的格兰杰原因。技术赋权之下的公民声音颠覆了过去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议程设置机制和舆论走向,上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舆论往往会成为下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议程。在议程传导模式倒置与舆论场分化中凸显融合社会议题与弥合舆论沟的现实需求,主流媒体作为整合与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主体,担负起寻找达成社会合意新渠道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4G时代加速了自媒体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打造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层出不穷,平台的打造赢得了受众的关注。这样的关注对我们传统媒体冲击很大,受众人群越发缩减,有的难以生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报媒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建立主流舆论场,溧阳市新闻信息中心通过1+X模式推进了媒体融合,建立了强有力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