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一直以来都是包含态度和立场的文本内容,从短评到社论无外乎都在达到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而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所有的新闻评论都是为了说服受众,它具有劝说的特点。但是由于在一个事件中,不同媒体所代表的利益不同、立场不同,在进行评论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角度和语料的筛选。评论是一个能够引导舆论走向的语言武器,通过研究评论能够把握一个媒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想法。而更好地了解逻辑修辞,不仅有助于认识到语言和社会文化和新闻评论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更有助于跨文化传播和交流,学习不同的语言劝说的策略和规律。而国内学者对新闻评论的修辞劝说策略的研究普遍不太重视,而国外在这方面有研究的更多是修辞学的学者,并没有与新闻评论相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的,因此,笔者希望在基于图尔敏模式之上对不同媒体的新闻评论修辞进行比较,从而研究不同媒体的逻辑策略是如何表达的。  相似文献   

2.
评论,顾名思义要评和论。论据的简单罗列是产生不了什么思想的。论据选定后,关键是怎么恰当地使用演绎法、归纳法、喻证法、对比法、例证法、反证法、归谬法、引证法、因果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要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析事明理,批判性地论证、思辨性地论证。有了典型的论据、严谨的逻辑论证,精炼的论证语言,评论的思想才能厚重。这需要记者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辨素养。  相似文献   

3.
第三节逻辑严密逻辑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通讯也好,评论也好,任何文体都需要讲逻辑。任何文体都有其自身的逻辑。逻辑学的旧称就是“论理学”。作为以说理析辨为使命和特征的评论文章,尤其需要讲逻辑。评论之所以能说服人,一靠理论的力量,二靠逻辑的力量。严密的逻辑是评论的另一要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一些新闻评论存在的“缺钙”痼疾、八股文风,即论说无力,思维芜杂,面面俱到,缺乏艺术情趣的现象,笔者以为毛泽东新闻评论作品中所蕴含的气势、逻辑力量和写作方式,都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时至今日仍是新闻评论写作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继承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9):23-27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发展困境,也促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革新。央视《新闻1+1》的系列专题节目从结构、语态和传播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平行逻辑"引入到节目内容的结构中,形成了多元的、融合新媒体属性的"碎片化"内容单元,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视听性元素,以人性化的视角和个人化评论,在满足观众收视期待的同时,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风险的媒介化治理是在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的交织中产生的命题。本研究将媒介化理论纳入风险治理视野,将媒介视为治理体系内的核心构成,阐释了媒介作为治理主体、治理载体以及治理对象所承载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又立足于媒介化、风险与治理的关系,从政治逻辑、风险逻辑、媒介逻辑的内涵及相互作用关系入手,探讨了风险媒介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三种逻辑的互动作用结果决定了风险治理中的价值导向、现实规限、资源配置与建构机制。风险的媒介化治理实质上为其内蕴逻辑间的博弈提供了调适空间,任何科学有效的风险治理,都要求在三种逻辑之间寻找交汇点,形成适应媒介化社会的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谢雨 《新闻战线》2020,(1):89-90
题材、主题或许类似,但看结构逻辑、情节逻辑、语言逻辑,报道水平自然高下立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其更具说服力、传播力?如何发挥故事结构、情节、语言的逻辑力量,需用心揣摩。  相似文献   

8.
首发在2011年11月1日《光明日报·光明论坛(4版)》,由王斯敏写作、李玉滑编辑的新闻评论《采访作风,新闻生命之所系》,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评论契合“走转改”活动.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思维逻辑严密。论证层次分明,特别是在围绕主题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新闻传播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教育逻辑是引领新闻传播教育的关键因素.这三大逻辑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之间既有合力,也有张力.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民主、教育繁荣的背景下,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教育逻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对它们进行完全切割.这意...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评论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如何以逻辑的力量说服观众,打动观众,思维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社会学思维是一种现实分析的方法,一种认知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社会学思维不仅适用于电视新闻评论,更有利于提升电视新闻评论的整体水平。本文主要从选题、描述、论证及规范几个方面论述社会学思维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卷"是档案工作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基本术语,由其衍生出诸多的档案术语.为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笔者对"卷"作出了尝试性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卷"的概念,即逻辑卷和虚拟卷,再由逻辑卷进一步拓展为单一逻辑卷、综合逻辑卷、分类逻辑卷和汇编逻辑卷等四种扩展的逻辑卷型,以满足不同专业档案工作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杨兼 《新闻前哨》2014,(2):75-79
随着媒介技术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步,媒介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相对于互联网出现前的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不同的媒介彼此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融合。本文在梳理媒介融合理论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发展了学者Dahlgren Peter定义,重构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和出版行业逻辑理论,整理出媒介融合的四种逻辑,为当前媒介融合的进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案例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于鸣镝 《图书馆论坛》2006,26(6):317-318
文章对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做了进一步细分:1.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文献知识;2.图书馆学的逻辑中介——知识重组;3.图书馆学的逻辑终点——知识消费,并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智媒时代如约而至,新生代读者作为阅读主力,对智能阅读体验的偏好渐成刚需,出版产业站到了智能化重构的风口,业态融合运用智能技术有了多重尝探.然而,出版与阅读智能化实践仍然盲点多端,基于多视角、多维度、多取向逻辑解构的研探尤显重要.本文试图基于出版与阅读智能化内涵的"逻辑释义",从二者智能化联动的"逻辑分析"、智能化体验的"逻辑构建"到智能化追求的"逻辑取向"等维度分享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事物的逻辑到理性的逻辑──对电视新闻述评的思考何勇一、探索和诉求电视新闻述评是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8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自和地方电视台相继开设了新闻述评性节目,如中央劝的《焦点访谈》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刊差错堪忧,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种报纸46个语言逻辑错误,每版5.8个。“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共挑出无可争辩的语言逻辑差错14883处。以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1至8版正文为例,共挑出逻辑和语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参考消息》2014年的十余篇社论为例子,研究分析了在新闻评论写作中逻辑推理的应用。文章依据各种评论案例,采用了文本分析的方式,着重研究了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关系推理等逻辑推理方法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实际运用,分析了以上推理方法应用的特点,研究了逻辑推理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VR设备交互系统与文本内容展现出不同的文化逻辑,显示出一种背反的双重性特征。VR设备交互系统以表演的逻辑塑造出积极的使用者形象,但当下的VR文本内容依旧以规则为逻辑限制使用者的动作,将使用者操演为系统中的用户,培养其习惯,压抑了使用者的能动性。当下,能动的参与者尚未在虚拟现实中出现,但这种双重文化逻辑挑战了能动、被动与观看、表演之间的结构性关系,这也使诞生能动的参与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曹进  靳琰 《东南传播》2012,(7):65-67
本文主要从网络语言成因的逻辑脉络出发,以社会心理逻辑、存在逻辑、碎片式传播逻辑、语言简化与语言交融的内在逻辑为视角,更加深刻地挖掘了网络语言形成的种种原因。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情报检索的逻辑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近年来,利用逻辑来建构情报检索系统的模型逐渐成为国际情报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概述,指出了情报检索古典逻辑模型的不足之处,最后又对目前主要的几个情报检索的非古典逻辑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