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案例背景《再别康桥》仿佛一首优美轻柔的夜曲。诗人徐志摩用其独有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宁静悠远的离别情致。他那清新飘逸的风格和康桥优美静谧的自然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再别康桥》学习的重点是: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这首诗歌,通过师生的交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对《再别康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2.  相似文献   

2.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诗情教育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传情,品读诗歌语言美;想象生情,领悟诗歌意境美;品味悟情,欣赏诗歌主题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窗边少妇》评析,分析了威廉斯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诗歌创作观。不论是诗人强调"本土"还是"纯语言",其诗歌都呈现出一种简约之美。这种简约之美主要体现在摄影般的透视之美、语言简洁之美、诗歌形象简朴之美及诗行和音步简化之美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6.
乔国恒 《文教资料》2008,(35):13-14
从诗歌的艺术欣赏角度讲,宋太宗的<逍遥咏>中的诗歌算不上上品之作.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缺点进行浅陋的分析:缺乏真挚的情感.只一味地阐发哲理;缺少形象性,没有意境;语言俗白,缺少蕴藉含蓄美;内容多虚空,写天上事多.人间事少,给人以难以接近的生疏感.无人间烟火味.且在分析中试对其不足的成因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通过涵泳诵读,比较两首诗歌的创作手法及表达效果。2.感受诗歌意境,理解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及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蕴含着历代先贤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志趣,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品,依然会被感动。近期,校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我来讲》栏目想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内容(意象、意境)美、技巧美、形象美等四个角度为切入点,介绍探寻《诗经》之美的方法,即通过反复吟咏、创设情境和展开想象领略意境,细心地探究、体悟,多维度挖掘诗歌内涵等方式来体悟诗情。  相似文献   

9.
在诗歌艺术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示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本文试就《诗经》的一些篇章,从意象方面,论述《诗经》的意象美:诗中之画的意象美,意象组合的音乐美,意象的喻象美,意象的含蓄美,意象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10.
东晋中期,玄言诗风靡一时,《兰亭诗》就是一例。诗歌以散怀山丘为共同主旨;散怀山丘的途径是:直接领悟玄理,与古人思想共鸣,感受山水之美;诗歌又有文理喜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过程方法:通过聆听、涵咏、点评、仿写,把握文中意象,感悟体会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学习要求: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2.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3.尝试来点“化石吟”。学习重点: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学习课时:二课时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吟”诗切入首尾解读1.入课。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就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试加回顾,我们是否学过带“吟”作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  相似文献   

15.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16.
从四方面来探讨诗歌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1.诗歌具有“象味” ;2 .诗歌具有情味 ;3.诗歌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4 .诗歌具有理味。而真正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应是这四者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7.
从《诗经》中挑选几首诗歌,浅析它们的审美特点。它们具有以下的审美特点,"设身处地的同情"之美,言语中内含"悖论"之美,"你想我即我想你"之美,"本能与社会的冲突"之美,"人物身份与语言的贴合"之美,"理由充足"之美。通过分析,以其能对《诗经》文本讲解或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是客观事物引起人在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朦胧美就是朦朦胧胧的美,是因事物的朦胧不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午夜的万家灯火之美,雾气缭绕的黄山之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之美,贵在空灵含蓄的诗歌之美,重在气韵神采的书法之美……这些都是朦胧美。古诗《蒹葭》也饱含着这种美。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汇聚美的元素于一身.如何借助现代诗歌引领学生徜徉于美的天地中?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一是自主预习,感悟诗歌的内涵美;二是咀嚼玩味,领悟诗歌的语言美;三是探究分析,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四是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