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现区域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志愿者教育,在大学社会服务意识日趋增强的语境下受到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日本的大学志愿者教育迅速发展。笔者在梳理日本志愿者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志愿者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情况,以立命馆大学的全校型志愿者教育为考察核心,总结了日本大学志愿者教育的生成及实践路线,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国立大学除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外、又面向社会成员创办了开放式“公开讲座”。举办公开讲座的大学多为较著名的国立大学、诸如北海道大学、筑波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学艺大学、东京商船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等。公开讲座逐年增多,讲授面日益扩大。这是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也是大学教育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民主,在于为民主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世界各国开放大学多年来的探索,即以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推进大众化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具体实践,印证了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日本开放大学的教育实践,展示了其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描述了日本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启示,预测中国开放大学的发展方向,努力担当起新时期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4.
短期大学是日本二战后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满足了日本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日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等技术人才,日本政府对短期大学的立法,财政支持,短期大学通过为地方服务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等是短期大学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有关部门应借鉴日本短期大学的成功经验,大力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地方性短期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日本短期大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期大学是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满足了日本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日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等技术人才。日本政府对短期大学的立法,财政支持及短期大学通过对地方服务赢和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等是短期大学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可借鉴日本发展短期大学的成功经验,大力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地方性短期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瑛 《高教探索》2012,(1):115-118,152
陈裕光在执掌金陵大学24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金陵大学开展了丰富多彩极富成效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办学之路,铸就了诚真勤仁的金陵精神。陈裕光的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和实践,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延博  徐国成 《教育》2012,(23):60-61
在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兴旺的保证。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视发展教育为立国之本,重视由政府来统筹规划和统制管理教育并发挥其功能。20世纪末以来,在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之后,日本高等教育界开始认识到大学教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积极完善大学师资管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以后,预期目标与现实情况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日本新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日本国立大学把扩大和强化产学官合作与地方贡献作为解决法人化诸多矛盾的重要出路。本文以日本佐贺大学为例,解剖其产学官合作和地方贡献的具体措施和行动,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社会在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过程中要求控制高等教育发展的呼声很高。这一时期日本高等教育出现了“大学纷争”、教育质量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升学竞争加剧、校历主义等现象 ,全面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方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引进,思考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如何使大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义和组织形式,同时根据我馆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制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量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当前高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仍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次,组织机构不够健全,活动内涵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及目标的实现.为切实发挥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作用,高校应不断完善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建设,扩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内涵,强化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延续性,从而不断提升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2.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状况还不理想。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平台,它能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目的,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帮助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潮的侵袭。可以通过志愿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将志愿服务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史践教学、建立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依托青年志愿者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前途和命运,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挑战和机遇,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育的方法、手段、机制及活动载体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文章以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为出发点,对依托青年志愿者工作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深化社会实践类活动的教育引导功能、创造性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改革及其发展趋势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在完成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过渡中,大学招生也经历了由注重竞争选拔到竞争选拔与维持教育质量并重、以及弹性化选拔的改革过程。近年来在日本人口"少子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困境,大学弹性化招生制度则成了各大学争夺生源的战略手段。分析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改革及其发展趋势,可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前途和命运,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挑战和机遇,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育的方法、手段、机制及活动载体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文章以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为出发点,对依托青年志愿者工作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深化社会实践类活动的教育引导功能、创造性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教育的模式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瞩目。在我国,随着大学扩招、升学率不断提高、教学环境和培养目标的变化,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了热点问题。对于外语专业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以大学外语教育中的日语专业为例,借鉴日本近现代教育中的经验,在考察现有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并提出"教养教育"在大学教育尤其是日语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日本和欧洲共同实施的两个大学毕业生调查为基础,探讨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和大学教育的适切性。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在日本和欧洲,职业取向的教育是促进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重要因素;第二,在社会经验欠缺的青年学生占主体的日本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教育存在迟效性;第三,知识技能注入型并非日本特有的教学模式,在同样以适龄学生为主体的欧洲部分国家中这种教学模式同样具有适用性。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学习者特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需要对学生特质、教学方式、环境三者关系开展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岁末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后,着力推动改革在社会各领域的开展,以“教育再生”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基本政策方向。“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在成立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共提出11份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书,直接指向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是第三份建议书“关于大学教育的应有发展态势”和第四份建议书“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及大学入学者选拔的应有方式”。以建议书为依据,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多项大学教育再生政策,一方面以项目形式推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体现政府政策,推动大学改革的深入。同时,日本政府还将“大学教育再生”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到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走向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公益创业及其教育在欧美国家由来已久,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必须认清当前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面临的实践内涵、社会环境、制度体系尚未形成的现实困境,在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探寻中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思路,找准自身在公益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In spite of a progressiv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community‐based learning into higher education,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actual dynamics and correlates of volunteering by students. The study presented seeks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ntaneous, extracurricular involvement within a university student population. Data are drawn from a postal survey of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ird‐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enrolled at a Flemish university (n = 744). In a first step,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and nature of students’ volunteer involvement is provided. In a second step, an explanatory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belonging to the categories of volunteers, former volunteers or non‐volunteers. Firstly, it appears that a large group of students drop out of volunteering in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and that volunteering is rarely given priority in students’ agenda. Furthermore, a bifurcated pattern of involvement with a different pace inside and outside university is identified. Finally, extensive embedding in a volunteer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discipline of study are major predictors of volunteering by students. Gender, church practice, being encouraged to volunteer and subjective study pressure produce subsidiary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