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入推进“双创”教育是高校综合改革任务之一。针对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配备、实践指导、资金配套等资源缺乏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缓解这一问题的思路,并从体制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五个方面,给出了校友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为高职院校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双创”人才是实现科技兴国的基石,如何推进高校“双创”平台建设仍是重中之重。根据江西省高校“双创”平台建设状况,将“双创”人才培养与江西省经济发展相结合,从专业制定、课程制定,以及人才目标制定三方面完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双创”平台融合协同,从而改善江西省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以利于提高江西省高校“双创”教育水平,为我国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当前,针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2018—2022年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出“双创”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针对广西高职院校对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双创”课程体系、加强“双创”师资建设、强化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拓展“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等途径,实现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为高职院校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面临诸如“双创”理念落后、体系不科学、师资队伍不完善以及实践平台缺失等困境。在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路径着手,从顶层设计、教学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等多维度提出改革措施,以此保证“双创”教育在地方高校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双创背景下如何改善我国高校“一流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在探究美国、英国、德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可取经验之下,依次研究我国当前较为主流的“一流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校企合作平台、众创空间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安某高校建设实例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我国“一流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推进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障。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研等方式分析地方高校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指出双创教育存在师生结构比例不协调、教师专业技能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结合现有高校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地方高校应当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外引、内培"培养机制、"三阶"教师培育体系、"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优化双创教师队伍培养路径,提升双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助推双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是支持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的双创工作对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药学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而培养创新创业型药学人才的关键点在于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通过双创产教融合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渐进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外双创教学实践指导团队建设三个方面展开多层次、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双创”人才的一些做法及学生对“双创”教育的满意度,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措施。要注重构建全校联动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行业驱动的产教融合实训体系,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师资体系,设置层次化的校内竞赛平台,并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  相似文献   

9.
杨柳 《教书育人》2023,(33):49-52
高校只有充分认识“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学生“双创”意识培养融入教学体系,贯穿到专业学科教学,打造高水平“双创”师资队伍,建立完备的“双创”工作机制,建设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和高水平“双创”实践基地,营造浓厚的“双创”校园氛围,才能使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创新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链现代化人才培养重要保障。新工科人才培养以现代汽车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实践平台以面向未来汽车工程师能力为导向,重点构建递进式工程教育实践体系及双师型工程教育师资体系。搭建“三创融合”教育体系和实践平台,高校人才培养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得以驱动贯通。  相似文献   

11.
李婷 《学周刊C版》2024,(9):25-27
“:双创”视域下,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问题展开分析,发现“双创”和专业教学两张皮、会计专业教学缺少“双创”实践等问题的发生,与中职院校未能设立统一教育发展目标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原因有关。通过探究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路径,围绕“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并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最终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能够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充分体现“双创”与会计专业融合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2017,(8):109-114
创客教育以其独特的内涵,正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创客概念的演变以及创客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探索高校创客教育平台建设机制和路径。清华大学i Center通过建设基于"智能制造+互联网"的产业级创客空间、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营造双创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打造高校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与专业教育不同,双创教育要改变单纯的传授知识模式,向注重培养创新意识转变,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潜质。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必须创设双创教育协作体系,需要充实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改进双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双创教育实践、培养双创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双创”文化具有引领研究生培养导向、激发研究生成长活力、展现研究生双创效能的重要价值。南京理工大学从壮大“双创”文化基因,提高研究生“双创”意识;融入“双创”文化要素,提升研究生“双创”能力;营造“双创”文化环境,提升研究生“双创”志趣三个方面入手,将“双创”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中。南京理工大学的经验表明要想发挥“双创”文化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高校一要凸显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和核心地位;二要优化活动组织,搭建“双创”文化平台;三要形成合力,构建研究生“双创”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阻碍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释放的因素着手,提出双创平台与载体建设的问题。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目的与功能,提出依托互联网构建双创政策展示与解读平台,依托互联网打造校际双创信息互通与交流平台,借助校企合作工作室建立双创项目的成果转化与落地平台,凭借学校已有的软、硬件资源建设双创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6.
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概述了双创型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剖析了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从制定多层次培养方案、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和搭建合理的双创教育平台五大方面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有利于双创人才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培养区域高质量双创人才是促进区域创业活跃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协同发展。该研究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探讨湾区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聚焦“高校-企业-政府”三大制度性主体间的互动网络关系。通过调研发现粤港澳三地府际间缺乏实质性制度化“双创”政策共享机制,高校双创组织机构之间以及其与政府和企业双创基地之间互动较弱,产教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该文从政策协同、校际协同、产教协同三个维度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双创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出发,创建了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学生与专业高度融合的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搭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双创支撑平台;构建了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三个协同”双创育人机制。把高职院校“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范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双创”大赛育人成绩在省内高职院校有效示范与引领的佳绩进行实证研究,以期给同类学校做实践参考与模式复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对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未来发展的思考,通过研究与总结以实践基地为载体的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的价值与意义,在分析与归纳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力求探索出新时代构建艺术类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生态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阻碍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释放的因素着手,提出双创平台与载体建设的问题。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目的与功能,提出依托互联网构建双创政策展示与解读平台,依托互联网打造校际双创信息互通与交流平台,借助校企合作工作室建立双创项目的成果转化与落地平台,凭借学校已有的软、硬件资源建设双创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