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学科交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新的增长点,多年来高校虽然重视和关注学科交融,但是缺少领导、组织、管理和保障等机制,使得学科交融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在科技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急剧变化的今天,我国高校加强学科交融工作已刻不容缓,应在学科交融的实现机制上下工夫,扎扎实实,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出成效。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对高校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难题,已非高校的一两个学科所能应对和解决,特别需要学科交叉融合,协同作战。然而,多年来高校按学科设立院系,相对静态,形成了学科间的壁垒,长期缺乏学科交融的管理体制和常态的运行机制,学科交融则是打破学科分类藩篱和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要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寻求特色办学的出路,而建设特色学科是特色办学的关键.地方高校应强化区域意识,充分依靠地方高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自然资源、经济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学科等区域特色,将其建设成为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促进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4.
论地方高校学科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地方高校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高等教育发展激烈竞争的今天,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学科基地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平台的学科基地建设在举措上要紧扣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从校情出发,立足本地,在“特”、“新”、“精”三个字上下功夫,切忌一哄而起,徒有虚名。地方高校在学科基地建设上,还应坚持“三个坚持三个反对”。在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在日益强调“大众化教育”、追求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同时,面临的诸多问题却日益凸显,值得我们去思考。地方高校在学科发展上,应建立“大学科”的概念,以“厚基础、宽学科”为发展方向走大学科的道路,应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基础上办出特色。地方高校在人事制度的改革方面,应本着精简、高效、规范的原则设置机构,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估体系。在中外办学方面则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慎重选择外方合作办学伙伴、确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加强政策调控、完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十五”规划的两条主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和学科是高校“十五”规划思路的两条主线,高校要抓住机遇发展规模,以各种改革思路挖掘、激活、积聚办学资源。拥有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特征,学科建设是高校重点工作,是“十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学科特色是高校最重要的特色。规模和学科从量和质两方面贯穿于高校“十五”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虽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特有方法,但它们之间的交叉和交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新的时期,要推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三者都面临着理论自觉的重任。实现理论自觉,要求这三门学科都要对当今世界性的人类困境和本土性的六大挑战进行理论探索,同时也需要各学科开风气、育人才,以促进学科的主体性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理论及各自的学派。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之间有着相互分工和密切合作的优良传统,继续加深学科之间的交融和贯通,对促进三门学科进一步发展及理论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要进行自然科学写人学科知识的交融,实现“绿”色教育,提升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尊重生命,具有挑战挫折的人精神和人理念。  相似文献   

9.
沿循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体育与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同根同源、相互交融、相向游移的文化现象,可以给出体育和艺术存在的第三种形式——“体育-艺术交融”;并可以探寻出形成“体育-艺术交融”状态的原因。从荧学的视角观察,又可以揭示“体育-艺术交融”的荧学价值,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育与艺术将继续相向游移,创造更高水平的“交融”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审荧需求。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要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寻求特色办学的出路,而建设特色学科是特色办学的关键。地方高校应强化区域意识,充分依靠地方高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自然资源、经济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学科等区域特色,将其建设成为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促进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11.
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拥有若干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形成以科学的学科布局和发展模式为基础,建设一流学科无疑至关重要。基于学科的内涵、属性和分类标准,以中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学科布局量化分析发现,学科布局结构呈现如下布局特征:门类齐全,冷热不均;基础应用并举,理工社交融;冷门学科,特色突出。运用层次聚类法分析得出,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科发展模式主要有:理工社协同发展模式、基础学科群支撑模式、主干应用学科群引领模式和特色学科差异化发展等模式。依据学科之间的关联度、学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开放度,构建学科布局生成机理矩阵,总结归纳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具体学科布局:优势学科的自我生长;院系合作产生新的交叉学科;校校合作产生新的整合学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技术难题催生新特色学科。一流学科建设应积极培育健康的学科生态环境,优化"学科链"建设,实现我国"双一流"建设核心环节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创办历史很短的成人高校学报要在“芸芸众生”的刊物之林中站稳脚根,求得发展,首要的问题是给自己“定位”。其次是办出特色,如何办出特色?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一、选稿、择稿上突出行业(系统,地方)特色;二、编排设计、栏目设置上突出个性特色;三、培养、造就一批“拳头”,“名牌”作队伍,在质量上突出“高品位”特色。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还存在行政化管理为主导、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错位、学科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且特色不明显、学科建设创新意识不足、学科建设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而传统的路径依赖是重要原因。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惯性、学科建设实践的多重锁定、学科建设的成本和学习效应以及学科建设利益主体的博弈与平衡等方面。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应完善“政府—高校—学院”一体化的学科制度体系,构建彰显“育人为本”和学科本质特征的文化—认知体系,促进“学科管理”向“学科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4.
学科建设是高校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结合点,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学科建设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3大领域。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学科必须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工作方针,坚持走“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三结合,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之路。要树立特色学科理念,凝练特色学科建设方向,加强特色学科队伍建设,进行特色科学研究,强化特色人才培养和完善特色学科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教育评论》2023,(2):30-36
办好新时代的教育学科,既是时代赋予西部综合性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学科内部实现创生发展的内在需求。9所西部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组织机构、人才培养和专业结构建设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面临着寄生型学科生态出现的“挤压”、资源配置失衡引发学科的“低迷”、人才制度引发学科师资的“贫血”、学科发展难以凝练区域的“底色”。因此,要合理布局学科组织架构,凝聚多学科交叉拉动教育学科发展;优化区域资源统筹,提升西部高校教育学科话语引力;根植培养本土性学科领军师资,组建一流教育学科团队;深耕西部区域教育特色,构建特色鲜明教育学科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6.
由于学科设立之初的职能定位偏差,行业特色型高校基础学科的建设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也面临着一些难得的机遇,可以说是“危”“机”并存。基础学科应抓住机遇、认真谋划,从找准学科特色定位、融入学校发展主流、配置优化学科要素、追求原始理论创新几个方面着手开拓出一条有效的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道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学科基于“Physics+X”的学科建设模式和“强特色,入主流”的学科建设思路,从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团队、搭建学科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几方面入手进行学科建设,在增强学科活力、扩大学科发展空间、提升学科综合水平和支撑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学史研究种类繁多,著述甚丰。纵观文学史研究现状,流弊甚多。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生成、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重现人类情感发展变化的事实,揭示其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内部规律。文学史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还原历史;二,主客交融。  相似文献   

18.
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和选择学科带头人是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科带头人应具备层级性,先锋性、权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在选拔中应根据学科带头人的不同层级、不同年龄、不同意义、不同学科及“单一型”和“综合型”进行分层选拔和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流学科建设来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学科制度,在根本上是要立足制度优势,推进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应重视科研创新,但更要忠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政治使命;“双一流”建设要坚持以一级学科为基础,但要加强“四跨越一导向”的研究中心建设;一流学科建设要坚持一流的学术标准,但更要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加强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首先,要从科学化、本体化、中国化三个方面,来透视我国传统教学论学科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时应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需体现系统完整性、时代性、多样性、独立性几个基本特征;2.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必须扩大理论基础;3.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应注意体现中国特色;4.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应重视和加强教学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