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关涉人的生活,构成为人的生活,并培养生活中的人。当回归到教育最本真的生命意义,将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体时,就会生成出这样的提问:"学生,你幸福吗?你感到幸福了吗?如何提高你的幸福感?"事实上,在如此提问之前,就需要自我提问:"我感到幸福了吗?"每个人都可以如此自问,也大致能够回答"如何提高我的幸福感"这类问题。但遗憾的是,当我们真的这样去问学生,是否真的就能够发现"规律"、"道理"?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回答?我表示怀疑。但是,我并不怀疑: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如此提问,应该有此意识——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在从事着"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平 《江苏教育》2014,(7):43-47
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  相似文献   

3.
迎向风雨     
《教书育人》2010,(8):68-68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专程访问了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往山顶上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上的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相似文献   

4.
某一天,郁闷与好运不期而遇了。郁闷说:"为什么人们都喜欢你却讨厌我?"好运微笑着安慰它:"其实,你也可以和我一样,得到大家的喜欢。"郁闷问:"那应该怎么做呢?"好运没有直接回答它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你应该有‘脸、口、心、眼、耳、手、足、臀'吧?"  相似文献   

5.
死在路上     
对于一个朝着终点赶路的人来说,死在路上应该是最可怕的。他应该死在终点。死在终点对于他是幸福的。 然而.是否每一个赶路者前面都有一个终点呢?是否每一个赶路者前面都应该有一个终点呢?是否每一个赶路者前面都必须有一个终点呢?  相似文献   

6.
《母婴世界》2011,(9):58-59
新妈的困惑—— 前几天带宝宝出去玩时,在路上遇到乞讨者,一个四肢健全的年轻人,跪求路费。 宝宝问我,那个叔叔怎么了。我说:“叔叔没有钱坐车,可是他可以想其他办法回家。” 小家伙被我拉走后一直回看头那个乞讨者,我心里也一直不能平静。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他能理解我为什么不给钱给那位乞讨者吗?  相似文献   

7.
致李密     
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因此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孝子"。可是,李密啊李密,你知不知道,你所谓的"孝"在21世纪被贬得一文不值,你的"天下第一孝子"的称号变成了"天下第一愚人"。李密啊,你知道吗?你的《陈情表》害了我的同学。原因就是他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而这导致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有问题,以此看扁他,连我都要好好训斥他一番。试想,像你一样对上级忠心耿耿又对长辈一味愚孝的人,在今天还能有生存之地吗?他还是21世纪里的正常人吗?首先,你就不应该上奏《陈情表》自毁前程。你知道在今天找个工作有多难吗?不仅要有学历、背景,还要托人拉关系、送财礼。  相似文献   

8.
马圆圆 《考试周刊》2012,(56):188-189
只知表扬不知批评,是不是就是同学们眼中的"好老师"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连小孩子都知道:"老师对我严格是对我好。"老师怎能不了解光表扬不批评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呢?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表扬和批评应该占有相同的分量,不能厚此薄彼。那么,什么是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呢?怎样进行批评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课前慎思] "近似数"这节课该教给学生什么?又该如何设计这节课?我思考:从生产到生活、从工作到学习随处可觅"近似数"的踪迹,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联系生活让学生感知近似数产生的必要性?我们的计算教学是不是应该从"怎么做"向"为什么这样做"转变?"四舍五入"法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和数学研究中形成的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怎样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经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入数轴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国内一度引起学者专家争议的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已经经过学者一番严谨讨论,但是"宪法可以司法化"吗?"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提法是否妥当?宪法是否可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而在裁决文书中直接援引?宪法是否可以司法适用?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宪法的权威,但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可以在司法中适用。部门法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就应该诉诸部门法;当部门法缺失时,法院还应当诉诸宪法,而不应当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拒绝审理。宪法司法适用的主旨:一是宪法间接性援引,二是使合宪性解释成为一种宪法义务。  相似文献   

11.
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它的使命是什么?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教育应该回归本质。"回归什么样的本质?我觉得应该从重温学校的使命开始。  相似文献   

12.
课后反思到底反思什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想应该在一节课授完之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师生互动是否流于形式,教学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有哪些精彩的片段值得回味?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等?对以上情况及时总结,全面了解,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写好“课后反思”既能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又能为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提笔在备课笔记上郑重地写下"教学目标"四个字时,是否深入思考过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源于什么?应该怎样准确描述?学生完成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能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山 《地理教育》2011,(3):49-50
南水北调,有利有弊,是否应该南水北调?修建三峡大坝,有利有弊,是否应该修建三峡大坝?目前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利有弊,是否应该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有利有弊,是否应该保持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地理课程中,太多类似的两难问题,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假如利大于弊,难道弊处就真的可以不考虑?假如有偶发的自然灾害发生,还是利大于弊?面对这些两难问题,难做定论;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但阅读是否有效,取决于老师是不是善导。何为导呢?指导?开导?引导?辅导?钱梦龙老师说最好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导"必须从学生读的实际出发,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心理、阅读思维流程在阅读过程中会呈现一定的"势"。顺势而导,师逸而功倍;反之则师劳而功半。  相似文献   

16.
陈荣华 《广西教育》2013,(33):57-57,61
教学细节,其实就是教学中的细末之处,它们往往被师生所忽视。然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是"细节决定成败",我想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处理好细节,也许就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可是一节课有那么多的细节,我们是否都要一一关注呢?如果有选择的关注,我们应该关注怎样的细节?笔者就自己的亲身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一、联系生活,于细节处见"真实"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7.
是否可洗澡     
病人:"你还记得吗?去年你曾给我看过风湿病,你当时要我避免潮湿。" 医生:"是啊。现在你要看什么?" 病人:"我想知道,眼下我是否可以诜个澡?"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朱慕菊说,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她说,最想看到的变化是教师对教育本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一位与新课程一路同行的一线实践者,我也尝试着追问自己:课改走过了十多年,我,对教育本质是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己的课堂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9.
在C语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利用怎样的方法组织教学?在观念上应该打破过去只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在学习内容方面,应该从"广泛"型向"精细"型转变;在课程教学中,也应使内容实时融入C++的预备知识.  相似文献   

20.
十年后的我:十年后的我啊,你好!我是十年前的你。你应该22虚岁了,应该上大学了吧,上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我十分好奇,是否与我十年前的志向有关?我非常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我身边有许多大人为了适应这个社会而迷失了小时候想走的路,你有没有像他们一样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