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学教育的基础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教育目标的高期望值与现实法律人才需求多元化、大众化的矛盾、“经院式”教学模式与社会对法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的矛盾。造成这些矛盾的具体成因,既有教育观念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政府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法学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现状视角,指出法学本科教育存在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中国特色之时代性需求以及与对实践教学需求都差距甚大的问题,提出创新法学本科教育应当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本科教育理念,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凸显法学本科教育的与时俱进特点,探索法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可行之路.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坚持与司法实践相统一,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3.
闫辐 《高教论坛》2010,(6):75-77
我国大学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在就业的视角下突显出来.法学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受到了普遍的质疑.模拟法庭作为法学实践教学环节,被视为有效缩短这一距离的桥梁而受到关注.模拟法庭能够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综合能力特别是法律实务能力的增长,法学教育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需求的法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专业毕业生素质与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极大的距离,社会对法学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求对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社会需求对法科学生培养的要求以及探索当前法学教育的改革思路,是法学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分离,阻碍了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本文认为,确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学教育理念是法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法律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是法学教育得以发展的内驱动力,对法律职业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有利于法学教育分类型、分层次进行教育,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依据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培养各类法律人才。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学教育的若干基本矛盾和关系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数学与教育的对立统一,具体表现为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对高素质数学人才的强烈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数学教育观念与现状之间的矛盾;数学教育的多种目标和多重功能之间的关系与矛盾;数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应试教育的现实的矛盾;数学教育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解决好这些矛盾和关系决定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理念落后、法学教育体制缺乏创新、法学人才培养缺乏地方特色等是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具体举措来提高自身的法学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学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教教育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市场的需求的不断发展,我国音乐学院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高速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音乐学院的规模与质量、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音乐学院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高校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新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对音乐学院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提出音乐学院教学改革的策略,为音乐院校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阵地,法学教育关乎人才培养的成败。目前,高校法学教育模式存在学生法治思维意识淡薄、教学方式线性单一、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育不足及反馈机制严重滞后等问题,反映出高校培养的法学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为此,需要完善法学体系,培养法学思维,丰富法学教学方式,构建长效的实践与反馈机制,优化高校法学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高职法学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搞好高职法学教育,应当树立以下办学理念:科学确定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培养目标: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探索高职法学教育的规律;处理好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形成高职法学教育的特色: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协作,借助社会资源开门办学;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法学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按照市场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办学;树立合同、平等、民主、服务等观念,依法处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法律制度集中地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特征、文化底蕴及社会思想。反过来说,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因素又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政治制度、农业经济、农业文化思想及儒家思想铸造了中华法制的特色,其中法制的矛盾性尤显突出。这种矛盾性有碍于法律的进步,痛失法律的先进性。中国历史上法制矛盾性表现为,其一,存在专制政治与法制主导思想的矛盾;其二,存在人治官治与法律公正精神的矛盾;其三,存在伦理价值取向与法律的发展经济功能的矛盾。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法制的矛盾性中得到启示。中国历史上法制没有获得革命性质变与飞跃,只有推翻封建制度,变革政治,法制建设才能做到法理原则正常化、科学化;治理国家与保障人民的利益是法制建设的不可偏废的宗旨;真正的法治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法制发展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由此必然引发许多新的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干部和群众的矛盾———它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矛盾;干群矛盾制约着人民内部其他矛盾的解决,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干群矛盾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新的特点。我们要正确分析干群矛盾这个主题,不断予以解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高校社科情报存在着三对矛盾,即社科情报资料供与求的矛盾,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工作人员素质的矛盾,用户的情报意识与情报需求的矛盾。解决的途径是协作与协调,培训工作人员,研究和培训用户。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变,劳动合同法过于倾向保护劳动者利益的立法宗旨,与现实操作层面上的矛盾日益显现。其中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立法的现时设计存在缺陷,导致用人单位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公平保障。应借鉴国外相关立法规定,对我国劳动立法进行深入研究与修改。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且利益冲突多发,特别是发生在拆迁活动中的纠纷,因拆迁纠纷利益对立化及解决机制不健全,导致被拆迁者的合理利益诉求表达不畅,权利维护保障乏力,利益追求得不到满足,法律文本的理想表达与拆迁实际的现实冲突更加激化了矛盾,为了维权,时常酿成社会悲剧。本文通过近期三个典型"自杀维权"的事件考察,从法社会学研究视角,解读社会转型期拆迁纠纷中的公民维权现况,并予以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阶段步入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认识、定位和处理社会矛盾,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矛盾吸纳机制要求根据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针对不同的社会矛盾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它包括容纳、转换和释放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它的功能作用在于:降低处理社会矛盾的成本;避免社会矛盾的演化和升级;抑制负功能,发挥正功能;释放社会能量,消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协作。从实际来看,中国现阶段已具备构建社会矛盾吸纳机制的理念基础和现实条件。本文就如何构建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吸纳机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学说的基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同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是我们党认识自我,明确工作重心,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牢牢把握和实践科学的唯物史观是我们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人是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的中间环节,从人性论的视角解析制度是一个直接的有益的视角。马克思从人的需要、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的社会关系三个方面理解人性,这是我们解析制度的理论依据。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人们社会实践基础上制度与人性存在互动关系,制度的起源、变革体现着人性发展要求。构建适合人性发展要求的制度,必须在现实的人性基础上,至少解决四个矛盾:多数人与少数人人性发展差异的矛盾;秩序与自由的矛盾;制度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矛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农村法律援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不可避免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这促使农村中法治供给与法治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此为背景从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等角度论述法律援助在农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法律援助存在的诸如"无法可依"、法律援助资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由此必然引发许新的人民内部矛盾,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它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的各个主要,并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新的特点,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社会意识领域中的矛盾、民族宗教的矛盾,我们要紧紧抓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通过不断解决各个领域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