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和创造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现代研究成果也表明,创造教育主体的实现,其主要途径是通过人的头脑和双手的大量活动。本文由此阐发开去,提出了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有效地进行创造教育的五项原则:基础性、层次性、民主性、启发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脑的教育”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基于脑的教育”概念、理论基础及教学思想等方面对“基于脑的教育”进行评述与剖析,认为该模式对于促进脑科学与教育的连接、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批判工厂式教育模式有一定的作用。但“基于脑的教育”在脑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直接推论出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者在对脑科学研究成果不恰当解释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建议的做法,造成了某些“神经科学谬误”的流传。同时,“基于脑的教育”提出的许多概括性主张还没有得到脑科学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根源在于它回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呼唤,反映了我国民众生存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教育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的提出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但当前学者在讨论五育融合时似乎只强调“五”和“融合”而忽视了“育”,失去了学科立场,由此导致他们提出的五育融合陷入过悬、过全、过深的困境,如此将很难充分发挥五育融合的教育价值。学科立场是各育或各学科存在的基础,是其发挥特有育人价值的前提;各育只有基于学科立场才能实现深度育人,才能真正实现融合。五育融合若要坚守学科立场,需从“狭义融合”转向“广义融合”,从“无心融合”走向“向心融合”,从“知能融合”偏向“情思融合”,从“形式融合”趋向“实质融合”。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育观是教书育人,现在的教育观是教学育人。不以书为纲,而以教学环境、教学情景的创没为教育资源,老师、学生、教材、经验都是教育资源。现在的教育观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为目的的事业。具体地说,就是用教育的手段来育人、育爱、育知、育能、育价值、育创造。简言之,就是:教育人、教育爱、教育知、教育能、教育价值、教育创造,完全否定了原来的“蜡烛”精神、“春蚕”精神。因为教师在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和价值也在创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周念丽 《幼儿教育》2012,(10):46-47
在研究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提出"一脑三育"的理念,用以指导幼儿的社会教育实践。所谓"一脑"是指"社会脑假设"理论,"三育"是指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教育、社会生存中的安全教育、社会情绪中的情绪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入和普及,我们普遍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但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怎样发挥幼儿“手脑并用”的作用,发挥人的个体价值,缺乏足够认识。于是,我在学习了有关陶行知理论后,尝试着以“手脑并用”理论为抓手,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培养发展其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脑科学研究受到科学界空前的重视。目前 ,神经生物学专家、心理学专家、人工智能专家等不同学科的学者正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更加深入、系统的探索脑的奥秘。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 :“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想过程。”教育界对如何开发人脑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直十分关注。一些在教育领域第一线工作的同志还在此方面进行了宝贵的尝试。但在脑开发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状况。教育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对其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需要创新人才,大批创新人才的成长要靠实施创新教育。人的创新行为来源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近年来科学家对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对创新教育理论基础的有力支撑,它启示我们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信息”和“信息通道”,对受教育者的大脑进行创造性全脑模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人才,开发人的潜能尤其是大脑潜能,应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我校多年来探索全脑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目的。一、“全脑教育”的理论基础人的素质结构包含着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这三个层次,其中心理素质占有独特的位置。心理素质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认知要素,一个是情感要素,它们都是大脑机能活动的表现。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开发人的大脑潜能。全脑教育是基于以下理论提出来的:一是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斯氏在裂脑人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左脑和右…  相似文献   

11.
“双脑全能”教育思想是指“左脑 +右脑”“大脑 +小脑”“智能脑 +情感脑”“人脑 +电脑”的协同教育和“八项智力全能”“七个信息通道全能”“四个脑波段全能”的教育。该思想从脑科学角度为新世纪深化外语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值得参考的科学依据 ,为优化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有益启示和研究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一、“双脑教育”思想的内涵“双脑教育”,是指“左脑 右脑”、“大脑 小脑”、“人脑 电脑”的协调教育,分别阐述如下。左脑 右脑: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在保持原有左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强化右脑,充分开发右脑潜能,优化左右脑的协同作业。研究发现,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在进入大脑之前大部分是整齐规则地  相似文献   

13.
脑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物质,是科学正在攻克的最艰难堡垒之一。脑科学的成就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哲学也需要将脑纳入自己的视野,形成脑哲学这一新领域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脑哲学与神经哲学、身体哲学、心智哲学等既有交叉,也有区别,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脑哲学的重点问题是心脑关系问题,但也包含更广泛的其他问题,如脑的哲学界定问题、脑与人、脑与生命、脑与自我、脑与机器的关系问题等等。脑哲学所面临和探讨的新问题可以成为当代哲学探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全脑体育教育”的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在现代体育教育改革中运用的可行性,重点探讨了“全脑体育教育”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发展创新能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精神是综合国力的标志。因此 ,21世纪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民族创新能力的问题。一、脑功能开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脑功能开发的教学目标是以育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中心 ,引导学生在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成为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脑功能开发的教学内容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对学生进行智力、心理、生理等训练 ,开发人的大脑功能。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内在潜能,加强对全脑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以现代脑科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基础,探讨了运动练习过程中脑潜能开发的必要性,对脑潜能开发与运动技能、脑潜能与运动优势、脑潜能与竞技潜力储备,练习大脑具有生物方式和教育方式。在对大脑潜能发掘的同时加强开展对大脑功能的开发,这是为了更好地对大脑左右半球协调活动的优势进行调整,最优化地利用人脑的智慧潜能。  相似文献   

17.
实现“幼有所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的美好期待和科学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和根本目的,深刻把握发展托幼事业的时代背景,系统提出“幼有所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揭示何为“幼有所育”、为何要“幼有所育”、“幼有所育”育什么等重要理论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幼有所育”重要论述,紧抓婴幼儿家庭建设、保教人员队伍建设、育幼资金投入及托幼机构质量提升,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出生至入小学前的婴幼儿充分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保育和教育做出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8.
许芸青 《成才之路》2024,(10):125-128
基础教育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培养出色的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五育并举”理念的指导下,师范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素质、丰富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文章阐述“五育并举”理念的内涵,强调坚持“五育并举”的重要价值,提出当前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师范生培养路径进行探讨,旨在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芜湖市育红小学为适应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制定了以学生的“手脑双挥”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整体改革方案。实施方案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1.学生的大脑潜能得到稳定发展,实验训练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2.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系统发挥,各种特长学生不断涌现,学生的创造才能也有所提高。实验证明,从培养定向特长入手,促进学生的“手脑双挥”和全面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认知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基于脑的教育将会进一步揭示隐藏在学习背后的内部机制.通过从语言学习、阅读、数学认知和学习情绪等几个方面切入来探讨认知神经科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并揭示在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衍生出的基于脑的教育理论之意义,并对该趋势的未来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