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有目的地听。听课的总目的是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而每个听课者的目的又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同一听课者在不同时期听课目的也不一样。一般地说,领导听课是为了检查和了解教学情况;青年教师听课是为了向其他教师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有时听课是为了扩充知识面,有时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有时是为了交流经验,有时是为了学习借鉴。只有明确了听课目的,才能提高听课效果。 有计划地听。听课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单项  相似文献   

2.
听课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组长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工作。听课是了解教学状况、检查教学质量、获得教改信息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听课并进行深入地分析总结,才能广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科研活动,才能促使教师摆脱陈腐的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模式的束缚,掀起教改热潮,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当今教育面临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队伍越来越不稳定,不安心钻研业务,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思想。有些学校的领导也放松自己的职责,尤其是对听课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没有起到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 领导听课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摸底性听课,2.检查性听课,3.研究性听课,4.实验性听课,5.示范性听课,6.总结性听课。领导听课的目的是改进教学,是学校实际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1.领导坚持听课是端正教育思想的需要近些年来,尽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视特长,发展个性,抓全面发展、重全方位盲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双基教学”等正确的教育思想喊得很响,对其宣传的力度很大,但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执行得不好。学校领导或不知或知之不多、不详,严重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学校领导只有坚持听课,才能发现教师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听课,才能获取大量可靠的材料,找到生动的事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纠正不健全的教育思想,帮助教师树立并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谈听课     
听课是学校经常性的教学活动 ,领导听课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 ;新教师听课是为了吸取教学经验 ,提高业务水平 ;老教师听课是为了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教师集体听研讨课则是集中集体智慧研究教法 ,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 ,总之 ,听课确实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十分有益的教学活动。教师们听课之后总要评课 ,肯定优点 ,指出错误 ,并提出改进意见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听课目的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听课 :第一 ,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及学生学法。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就有什么样教学思想 ,也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  相似文献   

5.
王锦艳 《教师》2008,(11):62-63
学校领导听课,可以掌握最真实、最及时、最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从而达到对学校教学常规的整体评价、诊断,取得常规教学的指挥权。学校领导通过听课,和教师交流信息、探讨教学规律和方法,了解教学研究的方向、水平和问题,才能提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见,促进学校教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领导通过听课,对教学改革先进典型进行总结和表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健康地发展。正因为听课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学校领导应该把听课作为自己一项日常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好坏优劣,不仅决定着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影响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建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是抓好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只有直接掌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材料,设计出教育教学的最佳方案,才能做到对学校中心工作的切实领导。一所学校,班级多、教师多,尤其乡村学校教学点分布广,学校领导不可能天天听课,要把课听好,显得极为重要。学校领导听课的目…  相似文献   

7.
校长应怎样听课江苏徐州市教育学会黄书文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日复一日地深入到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精细微妙之处,只有不断地发现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作为校长,在深入课堂听课之前,应该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样才能使听课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价。许多学校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听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新教师迅速走向成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9.
成鹏春 《师道》2005,(4):26-26
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笔常发现许多老师对听课产生了误区,  相似文献   

10.
听课是一个学校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它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不少学校还明文规定了教师每个学期听课的指标和任务。不过,听课只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只有认真“研”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听而不“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节数,而教学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听课要收到实效,需要做到“三研”,即课前“研究”,课中“研思”,课后“研讨”。  相似文献   

11.
听课是教师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的直接有效的办法,听课也是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对教学实行具体领导的一项实质性的工作。有些领导的听课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一、不单以检查、了解为目的,而是作为与教师共同研究改进教学的手段。听  相似文献   

12.
听课评课是校长最需要做的工作,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榆查、指导、督促、评估等作用.抓好了听课评课,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又能全面提高课学教学质量.校长只有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走入课堂听课评课,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避免瞎指挥,给教师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听课是教学管理的必要方式和手段,但“推门听课”绝不是教学管理的法宝。“以人为本”的互动听课才能让教师在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自主、多向、愉悦地学习与交流中提升素养,教学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研员,每年都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教学等,听课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多学校也开展了“每日一课”活动,教师之间互听互评。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听课是教学管理的必要方式和手段,但"推门听课"绝不是教学管理的法宝."以人为本"的互动听课才能让教师在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自主、多向、愉悦地学习与交流中提升素养,教学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领导听课,可以掌握最真实、最及时、最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从而达到对学校教学常规的整体评价、诊断,取得常规教学的指挥权。学校领导通过听课,和教师交流信息、探讨教学规律和方法,了解教学研究的方向、水平和问题,才能提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见,促进学校教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领导通过听课,对教学改革先进典型进行总结和表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深  相似文献   

17.
河南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狠抓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全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校级领导每天到班听课,教务处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进行月考评制度。他们认为,只有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才能确保教师备课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真正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打造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18.
汤光远 《师道》2006,(4):44-45
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笔者发现许多老师对听课产生了误区,主要表现在:对听课的内涵不甚理解,以致于不知道听什么、要怎样听;思想不够重视,把听课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以致于出现马虎应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当“记录员”者有之,完全失去了听课的效果,达不到听课的目的……种种现象表明,要提…  相似文献   

19.
听课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只有在教师之间开展多层次的听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课,并及时发现与解决听课存在的相关问题,才能使高校听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重要工作,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教师掌握了有效听课、评课的新课程理念和方法,才能听好、评好课,才能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