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基于团队学习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学习团队的构建是基础和关键。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影响团队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共同愿景,深度汇谈,习惯性防卫。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团队目标、团队构成、团队领导、团队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对构建高效的研究生学习团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项目是目前开展科学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基本活动,而且一个项目需要专业团队的所有成员合作来完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团队学习已逐渐成为未来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主流模式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系统科学的项目管理和学习管理,以项目为学习活动中心来实现网络团队学习不仅能够加速团队学习成果的转化,也会大大提升团队学习的品质.本文在深入分析项目、项目管理、项目团队、网络学习团队及网络团队学习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学习团队和项目团队进行了区分,进一步探讨了项目团队与学习团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项目过程和项目团队成长过程为基础的基于项目的网络团队学习过程模型,试图为网络学习团队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学习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的团队学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不仅支持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且必将成为各种学习团队交流与学习的基础平台.本文分析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团队学习的优点,探讨网络环境下团队学习的组成要素及其网络学习团队的构建,以指导利用网络开展团队学习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网络团队学习及其构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网络不仅支持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必将成为各种学习团队交流与学习的基础平台.借助网络或利用各种网络工具组织团队学习,通过学习团队群体对知识进行加工、传播与共享,可以加速学习者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增强学习者的合作意识和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者团队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在分析网络学习发展趋势和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界定了网络团队学习的概念,对其展现出来的学习优势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研究了其组成要素,给出了网络团队学习的构建模型,最后提出一些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虚拟团队的成人项目学习模式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就虚拟团队和项目学习的定义与特点进行了简要综述,随后就如何构建基于网络虚拟团队的成人项目学习模式提出了建议和看法.文章的重点是应用SPSS的T检验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基于网络虚拟团队的成人项目学习模式的学习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继传统课堂教学之后的另一重要教学媒介,网络虚拟团队的运行效率随时间延续而不断提高,网校学习、社区讨论、知识共享等六大因素是影响基于网络虚拟团队的成人项目学习模式的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深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依据,提出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团队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倒金字塔"学习支持服务团队和以课程为中心的"正金字塔"专业课程建设团队两类组织结构,并提出应促使专业课程建设团队"下沉"和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上移",逐渐融合一体,压缩层级,形成供需闭环、敏捷反应的"学习型共同体"。针对网络教学团队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目标协同驱动机制、激励约束相容机制、赋能赋权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雅玲 《教育探索》2012,(6):107-109
教师团队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教师团队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有共同的目标、彼此积极互依、个人责任明确、合作互动与共同建构.教师团队合作学习的内部机制主要包括教师学习的态度、效能感和调节方式等;教师团队合作学习的外部支持条件包括团队自治、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建构教师合作学习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远程教育中虚拟学习团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远程教育中,师生、生生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彼此间缺少交互,影响了学习的质量.构建虚拟学习团队能弥补远程教育的缺陷,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网络条件下,虚拟学习团队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在群体动力理论和社会认知论理论的指导下,构建虚拟学习团队,深入挖掘其深层优势和构建策略,对提高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生产力的发展,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学习型组织理论和企业再造理论是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成就。团队自我管理就是在这种新兴管理科学的背景下出现的管理模式。 团队自我管理是一种在设定的领导人(组织者)的管理下,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自我决策,集体学习交流,实现组织目标的有高度自主权的团队管理模式。由于知识经济的崛起,管理中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极端重要性,团队自我管理其实也是企业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团队自我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超越或革命。在传统的管理中,管理者(领导者)是主动的、下属是被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的团队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教师进行团队学习,赋予教师学习以群体意义和团队形式,有助于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达成共同的目标。教师学习要与学校组织发展的目标与共同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努力使教师个人优势得到较好的结合,依靠教师个人的卓越及团队的良好合作,使学校具有创造性的同时又产生协调一致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教师团队学习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而信任是团队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本文从团队成员、团队领导、学校三个层面分析了信任对教师团队学习的影响机制以及教师团队信任的培养策略,提出了研究信任如何影响教师团队学习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Existing review studies on team learning present integrated models, suggesting general applicability to any team. However, such models neg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team type and its developmental stages. These context-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may create variety in team learning processes and outcomes among teams. In thi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we revisit the most recent generic team learning model developed by Decuyper, Dochy, and Van den Bossche (2010). Taking this model as a starting point, we present a context-specific model for ad hoc multidisciplinary emergency management teams. The developed model can fuel future research on team learning in teams with comparable characteristics. It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tools to evaluate them and offers the rationale for training programs aiming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their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3.
党春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4):124-126
学科馆员队伍是贯彻落实“学科馆员制度”的根本保证。因此应明确职责,认识差距,通过制定规划,完善机制,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来尽快建立一支精良的学科馆员队伍。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共享调节的理论视角,从过程模型构建、支架开发、案例实践等方面对CSCL中的团队反思及其支架开发进行了系统的探索。首先,剖析了共享调节中团队反思的活动过程,包括共享调节学习中团队反思与自我反思的关系,以及团体反思过程的具体构成;其次,依据团队反思的行为过程,从回顾、描述(或展示)、评价、分析和计划五个维度设计了个体和团队的过程性与总结性反思支架;最后,应用研究设计和开发的团队反思支架,针对职前教师的集体备课任务进行基于共享调节的团队反思的案例实践,案例研究表明,支架为学习者团队反思活动提供有效支持,有助于CSCL团队反思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解释结构模型法英文简称ISM,它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影响大学生团队研究性学习效果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生成模型可以明确各种因素的作用层次和相互关系。进而针对模型反映的问题,明确增强大学生团队研究性学习效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小组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旨在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以教学模式改革中要求的建立学习小组为题,从学习小组的内涵、建立条件、组成形式及组织管理等几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探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学习小组的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7.
This special issue was designed to promote an integration of mobile and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learning by inviting empirical research that draws upon both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guide investigation into learning involving mobile devices. Five empirical articles illustrated how mobile devices afford resources to learners and how new channels of data afford researchers new insight into learning processes. Authors of two invited commentaries note the challenges involved in researching mobile learning, which unfolds across multiple contexts and can involve novel tools, multiple learners, and instructors and experts. These authors propose a taxonomy that can organize research that investigates interactions amongst learners, instructors, experts, and tools across one or more physical contexts, as well as a research agenda that would empirically test and refine assumptions made by mobile learning theorists. In this commentary, the editorial team proposes that mobile and psychological theories may be improved through convergence. Theories of mobile learning can be advanced by adopting practices previously employed to refin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learning, whereas conducting research using mobile devices (and the data they provide) can further refin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learning. We illustrate these positions with examples, and consider how instruction must be designed and how learners must be prepared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learning using mobil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Providing teams with feedback has been forwarded as a powerful practice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Yet, this learning potential may not be realized unless teams actively process this feedback by stepping back from their team activity, building plans, and ultimately putting them into action. In an experimental study (N = 212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eam-level feedback with or without an intervention prompting shared reflection on the feedback (i.e., guided reflexivity) to a no feedback control group on team performance grow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the combination of team performance feedback and guided reflexivity lead to performance change, at the beginning of team activit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ompting feedback processing at an early stage of collaborative work has the power to help teams benefit from their past experiences and improv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校教育,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对江汉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发现在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风格与策略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师生的角色需要转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更需要提高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具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强,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战略问题,而是高绩效团队短缺的问题。高绩效的团队是企业的脊梁。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库,是企业创新源泉。大量的案例和事实证明,企业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某个人,整体团队的水平起到了80%的作用。一个企业团队的优秀程度,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本文从不同绩效团队的表现切入论题,首先重点分析团队执行力的塑造。主要分析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提出要培养执行力,必须解决团队政策朝令夕改,制度本身不合理,流程过于繁琐等问题。然后分析团队如何有效的沟通。论述了建立团队共同愿景、正式沟通网络和如何发挥非正式团体的正向作用,总结了怎样技巧性的进行团队批评。接下来分析团队冲突的原因,根据托马斯一基尔曼模型,论述团队冲突采用竞争、回避、迁就、妥协和合作五种处理方式,每种处理方式的行为特征和心态描述,指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最后提出依据团队的发展阶段。结合各阶段的特征,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应采取的管理策略。 本文力求在系统、深入的团队分析基础上,从团队建设的重点环节提出应采取的策略,希望能为打造高绩效的团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