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学生纪律处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围绕有关学生纪律处分问题展开的相关新闻报道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新闻,诸如《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江淮晨报》、《武汉晚报》等多家在各地有影响的报纸都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中,“女大学生怀孕被开除案”、“武某作弊被开除案”等有关学校处分的个案更是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处分的目的是什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处分吗?处分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对学生纪律处分的功能予以研究。一、对学生纪律处分的界定学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是指学校对违反校规…  相似文献   

2.
中美英三国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纪律处分问题是我国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我国的学生纪律处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处分办法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无疑将有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学生纪律处分制度。而英美两国作为有代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公立学校学生纪律处分问题方面累积了大量有益经验,下文我们将对此予以具体介绍。一、对学生纪律处分的界定学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是指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所进行的校内惩戒。从纪律处分的概念上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处分主体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对象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  相似文献   

3.
邵晓龙 《班主任》2007,(4):12-12
惩戒中的“惩”即惩处、惩罚,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只重“惩”,而忽视了“戒”。对受惩戒学生往往只是一惩了之,后续教育没有跟上,“戒”的目的被抛在一边,从而使得惩戒的效果大打折扣。尽管有的违纪学生受处分后会知错改错,但也有不少不良行为已成积习的学生会无动于衷,把纪律处分不当一回事。因此,惩戒决不是教育过程的终止,而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对受惩戒学生的后续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纪律处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围绕有关学生纪律处分问题展开的相关新闻报道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新闻,诸如《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江淮晨报》、《武汉晚报》等多家在各地有影响的报纸都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中,“女大学生怀孕被开除案”、“武某作弊被开除案”等有关学校处分的个案更是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处分的目的是什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处分吗?处分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对学生纪律处分的功能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纪律处分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2003年,《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武汉晚报》等多家有影响的报纸对有关学校处分学生的个案进行了集中报道,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而到了2003年末,学生纪律处分问题更被“搜狐网”评为2003年度十大热点教育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惩戒不同于学校惩戒,通过对《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中所使用的“教师教育惩戒”一词与广义上包含了警告、退学等学校处分在内的惩戒概念不同,而是属于狭义上的惩戒概念。通过与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权中相关狭义惩戒内容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当前我们的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如何设定教师教育惩戒的方式与程序上,而是应该将学生失范行为当作一个更大的课题。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遵守正确的校内规范并进一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其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对待学业,更有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等,而后者的问题很难单纯地通过教师教育惩戒进行应对。应该允许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上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如果认可教师教育惩戒包含一定物理有形力的行使,那么有必要在惩戒方式的客观必要性、相当性与实施主体的主观目的正当性上进行限定,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境进行判断,防止惩戒过当变为体罚。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受处分的学生进行善后教育王树理,姚国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时要对违纪学生施以必要的惩戒──纪律处分,但它同时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负作用:受处分人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辍学等。因此,对受处分的学生进行善后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对受处分的学生进行善后教...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惩戒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有效惩戒是很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惩戒权也是教师的一项法律性权力,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都有关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批评教育、处分等权力的规定。然而,现实状况是惩戒造成的恶性事件屡见报端,比如有些学生因不满学校和老师的惩罚而离家出走、自杀,或者采用各种手段报复老师等,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与惩戒者的初衷相去甚远。笔者以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惩戒者采取的惩戒措施没能取得被惩戒者的心理认同。下面,笔者就从心理认同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惩戒。  相似文献   

9.
即便是最好的老师,有时也会遇到学生违反纪律,不服从管教。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不足以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道德需要“自律”,但道德具有非强制性,其约束力是有限的,因此还需外部力量,特别是纪律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自律是“软件”,他律要“软硬兼施”,得到权力的支持,这就涉及到教育惩戒权的问题。一、教育惩戒权的法律依据《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了学生管理权,即教师有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学校的管理处分权,即学校有权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规治手段,“教育惩戒”源于学界对体罚、惩罚现象的批判。伴随教育惩戒的权力失落与呼吁回归,其发展经历了戒尺文化阶段、人道主义阶段、全面抵制阶段,到目前的立德树人阶段。这一历程不仅受制于社会进步和先进教育思潮的作用,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也成为教育惩戒权失落与回归的浓厚底色。如今,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纲要并正式施行,学界也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教育惩戒的价值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但教育惩戒仍缺乏实践土壤,面临惩戒手段失当、惩戒程度失准、惩戒对象失变和惩戒干预失重等多重困境。而要促使“惩戒”向“教育惩戒”转变,真正实现为教育而惩戒,使惩戒遵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需要促进教育惩戒的合法化、加强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规制教育惩戒的合伦理性、追求教育惩戒的艺术性。这些或将成为教育惩戒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有效解决业已成为教育法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调查,我们分析了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总体状况、主要类型及特征,分析得出纠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处分标准、处分程序、救济途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权是中小学教师的合法职权,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学业型失范行为、违纪型失范行为、失德型失范行为和违法型失范行为。为更好地发挥教育惩戒权的积极影响,实施中应遵循一定的要求,明确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教育性导向,明晰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构建制度化的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常见,却又常被部分教师误解和误用的教育方法,教育惩罚亟待澄清。教育惩罚是给予学生正确反馈、维持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必要手段,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实施策略包括:差异性策略、一致性策略、严密性策略和适度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师运用惩戒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把惩戒和体罚混为一谈,加之立法规定的不足,致使教师惩戒权处于混沌状态,影响了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事实上,惩戒和体罚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必须科学界定教师惩戒权,并对其进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6.
惩罚作为维护社会规制权威、实现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作为专门的育人机构,学校中的惩罚与一般意义上的惩罚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学校惩罚是道德教育的必要手段,学校惩罚的本质是确证过错,学校惩罚的目的是维护规则的权威性,学校惩罚的功能是教育,学校惩罚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价值、学校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小学的隐性伤害主要表现为体罚、变相体罚、心理惩罚和校园欺侮,而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师素质低下、学生自身的素质、学校教育中的"过度社会化"等是造成隐性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农村中小学隐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必须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护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实施人性化管理、重视家庭教育,以加深对农村中小学隐性伤害的认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论体罚产生的原因和禁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多次见诸报端,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关于体罚现象的教育理论研究严重缺位,以及由此导致的教师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滞后乃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要想彻底禁止体罚,必须在重视理论研究的上,加强教师教育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体罚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体罚对于身体的伤害不言而喻,但人们对于它对学生心理、学习、师生关系的不利影响,对社会危害的认识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体罚禁而不止有多方面的原因,它与教师自身素质、学校教育管理、相关法律规定、传统文化有关。只有在认识其深刻危害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学校、社会协同一致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治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