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育起跑线说”符合现实逻辑,不能对其简单否定。教育起跑线的实践理性包括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其中,科学理性强调教育竞争具有适度性、儿童成长具有起点差异性和自然节律性;价值理性强调对儿童和人内在的关怀,重视童年期教育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对人的身体、心灵和灵魂的全面关照,并开展丰裕的教育。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一起论证了“教育起跑线说”的虚妄,但要一步到位地摆脱教育起跑线说负面的实践影响却难以达成。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等制度供给,进行更有力的其他教育资源投入,可以为践行教育实践理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理查德·罗蒂的哲学思想为其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首先,具有开放性、彻底质疑性、批判性的反讽精神寄托着罗蒂革新传统教育模式,呼唤创新教育的现实关怀与无限希冀;其次,罗蒂的"理性Ⅰ、Ⅱ、Ⅲ"理论为科学理性地理解和实施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尤其对"生存理性"与"交往理性"能力的强调,展现出教育的可贵品质——宽容,赋予了受教育者更为自由的发展权利和愈发广阔的"自我教化"空间;最后,"团结"理念的更新与强化凸显出"自我"与"共同体"之间互惠、共生的契约关系。它有利于增强人的类意识和类认同感,为普遍价值的确立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科技理性、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而在这三种理性下,人们对儿童阶段的存在价值的完全理解是渐进的,是发展的嬗变过程:在"科技理性"下,对儿童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它的缺位;在"实践理性"下的对儿童价值认识不清晰导致它的错位,直至最终在"解放理性"下的真正完整地生态地认识儿童价值而实现的归位。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平面几何知识处理上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原创性"和"现实材料数学化",削弱了对"理性"思维的要求。"理性"和"实用性"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实用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更高的"实用性",并对其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增强理性思维,并不是彻底否认以"空间与图形"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猜想、归纳。强调平面几何知识的"实用性",削弱学生的理性思维,将有损于平面几何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可从教育理论的性质入手.教育理论分为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实践理论.其中,真正让"关系问题"凸显与拖沓的是哲学理论.它属于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因此,应该放入实践理性而非理论理性的视域中审查.在康德的实践理性视域中,"关系问题"体现为价值与事实的断裂.其原因是源自纯粹实践理性的哲学理论由于受到教师情感与欲望影响而无法转化为行动,故而,其解决方案在于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6.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直被家长们奉为教育信条。但是何谓"起跑线","起跑线"上有输赢吗?家长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本文拟一一探讨,以期引起家长反思,理性对待"教育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具有卓越贡献的"现代性",在21世纪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威胁"的特征。"现代性"作为理性、真理等的化身,以其"神圣的形象"排斥一切非理性的东西,以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反对一切价值理性,其结果人们依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追求物质的极度丰富,最后却造成了物欲横流、环境破坏、道德沦丧等社会危机。如此结果,并非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存在失误,而是我们不恰当地运用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理论,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过分夸大了生产实践应当遵循的"工具理性"模式。实现现代性的哲学指归,应回归到真正的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理论,强调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既弘扬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也坚持非理性、价值理性等的基础地位。非理性作为理性的基础和来源,应当被理性所接纳,让理性与非理性在辩证统一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是解读儒家性善论教育思想基础的前提。"性善论"是一种实践理性哲学的概念,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学意蕴,强调性善意味着人与物的区别,人的价值的凸显;强调性善即是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肯定;强调性善才可能确立"道之以德"的正确教育原则,才可能为道德教育定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内涵上互通、互补,在功能上互动,两者统一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共同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路径主要是:将价值理性科学地融入专业教育,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课程内容,搭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0.
对理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理性能力、理性精神的教育。理性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理性教育对于主体人的批判意识、生存能力和完整人格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切实采取措施以改变我国教育中理性教育缺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教育精神是一个时代教育的灵魂。理性是教育精神的轴心构成,理性精神是教育乃至教育精神的本真诉求和根本指向,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之一。但在当代学前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理性精神缺失以及错位的现象,教育脱离儿童生命,理性远离儿童生活,儿童理性精神成长式微。本文基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剖析了理性精神的异化及其与学前教育的内在联系,呼吁理性精神回归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关照儿童的生命世界、关注儿童的自由生活、尊重儿童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理性如何成为社会规约工具、并通过这一工具对不同文化的教育实践进行统一操控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个人理性被规约是为了控制世界的进步方向,实现对心灵的统治。当今儿童、家庭和社区的关系是把现代国家概念下标准化了的道德具体落实的机构化家园。新教育科学则根据理性规约制造出符合进步需要的儿童,从而在国家/社会空间中驯服变化着的、不确定和偶然的生活因素。学校科目犹如炼金术,通过知识权威把治理心灵的教育学正常化。世界主义可以被看作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推崇标榜进步的普世人性价值的话语,尽管它本身并不具有普世性。本文对反思中国教育改革不断追寻被西方普世价值标准化了的国际统一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走向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通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作为人的意识的两个不同方面。工具理性强调功利性以及有效性。价值理性是人们在现实的价值实践活动之前事先建立起来的,价值理性能够范导人的未来价值活动朝着合社会主体乃至合全人类之需要的价值理想迈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通是现代高等教育应当具有的重要灵魂。  相似文献   

14.
"科学理性"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的发展异化为人的"技能"发展,"价值理性"受到冷落,思想道德教育因此被边缘化。坚持发展性是思想道德教育彰显其生命力的重要原则。为此,要在正确看待人与技术辩正关系的基础上,以"引发"受教育者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为契合点,遵循"适应——超越"的内在规律,以求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对历史理性及其"具体真理说"进行了阐述,认为历史理性是与科学理性相对的概念,彰显的是"偶然世界"哲学本体与历史理性的"个体性原则",历史理性应重点关注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行动研究中的"具体真理";其次,对大学人才培养活动的异化现象人才培养模式论进行了历史理性批判,认定人才培养模式论体现的人学假设是"抽象的个人"和"片面的认识主体",体现的"科学理性"而非"历史理性"以及"工具的人"而非"理想的人"的价值取向;最后,基于历史意识中的"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产品的自生产性"以及历史理性的"具体真理说",提出对大学人才培养活动改造举措,比如遵循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倡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使得个人的可能世界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个人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把理性还给人类是近代启蒙运动的进步。然而近代理性主义的极致又引起人们不断地对其"合理性"进行反思和批判。哈贝马斯对现代工具理性导致当代社会异化进行批判,通过提出交往理性重构价值理性,重现社会的合理化。必须看到,现代性发展折射出人类物质温饱富足和精神失落、价值虚无的双重现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最终揭示出构建和谐理性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理性与和谐的结合是人类的渴望和追求,尤其是马克思哲学对实践理性的解读,为和谐理性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技术之技术理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新技术的过分热衷和盲目追求导致了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出现了"以技术为中心"的片面的技术理性取向,具体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过分张扬和对价值理性的遮蔽。工具理性占据上风会导致教育技术的发展误入歧途,教育技术需要大力倡导价值理性,使技术理性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同时也需要与科学理性相结合的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深陷教育贫困的状态,扶教育之贫是教育价值理性的要求,是教育扶贫功能发挥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教育扶贫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具有内在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力点,以"思想引领"为重要途径,以"知识与能力"为直接方式。教育扶贫的实践路径应走上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的轨道,即正视教育事业的长效性特征,对教育的基础环节常抓不懈;重视个体对教育回报的期待,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准确把握教育事业的系统性特征,构建教育扶贫的系统模式,以保持教育扶贫固脱防返成效。  相似文献   

19.
从根本上讲,科学教育是一种植根于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追求确定性的教育;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更多地关注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而忽略了人的“存在问题”.现代社会中,面对自我价值感与终极关怀的丧失,人们应该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教育的科学理性,在肯定科学理性价值的同时诉诸人文教育,重建自我价值感与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必须要抛弃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片面强调"工具理性"的功利性教育行为,不仅应注重教育的效果,更应当关注教育过程中人的价值,以健全人格体系、全面发展为目的教育人,而不是把人作为简单承载知识的容器。大学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者自觉地在大学教学实践中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出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