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新课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多样化、开放式的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学生将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中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可见,如何按新课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开放式课外作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新课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多样化、开放式的作业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中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可见,如何按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开放式课外作业尤为重要。一、趣味性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善于激发学生的作业…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下作业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课程实施后的作业应是多样化的,开放式的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每一次作业都将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学生在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学生将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因此,作业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中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怎样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设计作业,我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4.
周精炼 《学语文》2007,(2):54-54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它将促进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中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作业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的多样化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与生成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学生实现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和生长点。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这个目标和思想指导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而实际中那些机械的、单调的、封闭的作业,正逐渐消钝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衰减语文学习的灵性,遏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多样化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与生成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学生实现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探索、  相似文献   

8.
章波 《教师》2012,(34):32-32
由于受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理念的影响,现今地理作业存在许多弊端:分量过多,出题过细,答案过死。而新课程的作业观认为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不断生成、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地理“专题作业”是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融合起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是在一定情境中完成的,是围绕某个主题来展开的,并不是书本知识的再现,而是运用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结果。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多方面的地理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人际交流、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它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和生长点.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这个目标和思想指导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而实际中那些机械的、单调的、封闭的作业,正逐渐消钝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衰减语文学习的灵性,遏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作业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语文作业设计的五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桂琴 《辽宁教育》2004,(11):35-3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和生长点。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  相似文献   

12.
多样化的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家庭、社会)生活的重要时空,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成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站在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都应当深深体会到,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它已经成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让新课程下的作业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苦恼和辛劳,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业在这中间担当了重要角色。新课程的作业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陪衬物或是从属品,它对提升新课程意义及学生人生价值有重要作用。新课程的作业不局限于校内,它伴随着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成为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桥梁,成为学生实现自我的途径。新课程的作业是个良性循环的能力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主动去解决,从而又有新启迪。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断地在探究中有新的成就,学生对待作业不再是厌烦。他们会在作业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体会到苦亦是乐,体会到合作的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的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语文作业已经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通过作业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的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作业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通过作业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因此“减负”口号虽喊了多年,却始终不能见效。近年来,我校通过校本培训、教研组研修等途径,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力求使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让作业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作业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通过作业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