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结构性失业等问题依旧没能得到妥善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未来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问题,高校应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系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内容和高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在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定位认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效果进行调研分析,证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并指出课程需要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在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上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尤其需要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创新和突破教学环节的限制。认为今后要需要通过对课程体系健全,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测评工具的推广等方式,提高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状况,结合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它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值得探讨的新课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2014年,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拉开大幕。新高考要求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许多学校尚不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下,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就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探讨新高考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新高考改革相关政策实施后,使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各学科教师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以往高中学校教育中,教师普遍更关注理论性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对此学校和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入手,建立体系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完善上层设计、建立教育管理体系、学校调整机制、完善生涯教育流程、开展家校合作、培养规划生涯意识六个角度,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择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同个体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认知状态、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的巨大差异,从剖析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认知入手,提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路,分析了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的可行性,并从课程设置、教育内容体系、师资队伍和机制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了全程化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有意求学高校的要求选择学科。相对于传统的文理分科,学生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职业要求和就业方向,初步规划自己未来所要上的大学、所选的专业、所从事的职业。在高中阶段,学校是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实施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存在专业教师少,课时有限等问题。因此,以各学科教学为载体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有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辅导员通过其教育工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助力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步意义的前提下,探讨了辅导员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定位,是进入大学之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高考志愿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高考志愿选择的被动性和盲目性与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因此,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强学生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教育;高等院校要以学科大类招生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双学位教育,多头并举,促进大学生自主、自由、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教学与高考在目标、过程、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高考的题目与日常教与学过程中的研究、学习方法之间也不尽相同。所以,现阶段,要注意克服以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新课程标准实施成功与否的思维模式,因为认识或澄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将有助于二者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考是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点,是新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一环,对基础教育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为配合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07年以来全国共有11个省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改革的新方案,这些方案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虽然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不尽相同,但整体上体现出"求稳、求变、求新"的改革新理念,从而贯彻了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稳中求变,变中有新"的原则,使高考制度朝着分散化、地方化、多样化的方向推进,让学校和学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选择自由,从而使高考真正实现科学选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既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分析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现状,提出应提高学生认识、增强教师意识,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开展"五业规划"等有效途径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经历了创立与政治化、改革与错位、深化与协同三个发展阶段。高中课程育才与高考选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高考科目仅是全部高中课程科目的一部分,高中课程标准也只是选择高考内容的依据之一,这导致二者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议健全高中课程实施的督查机制、增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与作用、优化高考科目设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提升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标准后生物学科高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高考的课标卷是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标准后的第一份试卷,其对今后课程标准的实施和高考命题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开展高考课标卷的设计研究就成为高考命题的首要任务。2007年高考生物课标卷的设计在内容抽样和目标确定方面,做到了总体保持稳定、适当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试卷结构方面,理综卷生物学科增加了所占的分数比例,试卷难度控制在0.5—0.6之间;选做题尽量做到了形式的等值。同时考前进行调研性试测是新、老高考实现平稳过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国已有21省份加入新高考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是:考试科目设置和计分方式上的改革;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上的改革;录取环节的改革;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新高考的直接背景是贯彻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中观背景是呼应对接高中课改,长远背景是贯彻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发布为新高考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改革的总体设计可以用“一体四面多元”概括。深入推进改革,要处理好三对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高考形式因为不能真实地检验出新课程各方面培训目标的实施情况而正在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在自身变革的同时参考国际各种教育评价项目的先进经验PISA的目标和理念与我们的高中新课程考试考核目标有很大的共通性,在该理念指导下的评价技术和后续研究对我国目前新课程下高考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要落实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反映了我国在新时期培养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中课程改革也反映了我国在今后几年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考应当与教学改革和国家发展的要求和需要相一致,并应当在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倡导和积极的作用。本文指出,高考改革在本质上主要是高考内容的改革,基本上关注人的能力培养和表现。所以,考查的重点应该关注的考查考生的能力和人格品质、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高考的能力立意应当在纸笔考试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异地高考是从教育起点上解决务工随迁子女升学考试、促进教育起始公平的政策.文章从教育公平视角分析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困境:本地考生与异地考生利益冲突致新的教育不公,诱导隐患中的“高考移民”现象爆发,引发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通过促进政策内容设计的科学化、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与管理、改革名户籍制及分省配额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  相似文献   

20.
向量是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新增加的内容,近年已成为高考数学的一个热点。在此应用向量的数量积、法向量等知识来说明向量在高考数学函数、复数、导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等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