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法制转型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制的转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它深刻表明:与法律外在形式的变化相比较,其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方面真正实现现代化则显得尤为关键。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为法制精神的变革提供了契机。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性与现代性作为一对难解的纽结,将贯穿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需认真分析传统法制精神的制约因素,协调好法制转型中传统性因素与现代性因素的关系,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法律观念,进而有效实现传统法律化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文化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又是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历程经历了逾百年,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也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已初步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来,中国法制建设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我们的法制以及法制建设的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很多甚至是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而言,乃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消极层面仍对法制现代化建设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缺陷,特别是改变传统的法律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一届三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来,就标志着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承袭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传统,迈开了新的步伐。但是,中国法制现代化面对着发展经济的内外压力,及面对着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起步阶段社会稳定问题,使这一过程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轨迹,在发展方式上有着政府主导性,目标选择的阶段性,价值取向的双重性,以及实现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非协调性的特点。对这些特征认识能在总结历史前提下,认识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尊重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学习外国,又不照搬西方。这是我们走过的路,也是既将走下去的路。  相似文献   

5.
法律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代中国法律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法律观念滞后是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必须实现法律观念的现代化,从四个方面对法律观念的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法律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代中国法律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法律观念滞后是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必须实现法律观念的现代化,从四个方面对法律观念的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仍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它对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那些积极向上的因素融入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实行多年,中国法制现代化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许多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传统留下来的"民间法",它在处理农村人与人之间关系、调节纠纷方面存在一些积极作用,但很多时候它的负面部分与现代法制产生了冲突。建设和谐农村、现代化农村,有必要化解"民间法"与现代法制的冲突,改造和引导"民间法"以切合现代法制精神。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法制思想紧密地与中国民主建设、社会稳定、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推动了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是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法律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分析入手,考察了法律发展与伦理类型的有机联系,引申出中国法制现代化与伦理变迁的互动关系,得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传统宗法伦理向现代契约伦理转型的结论。最后,着重从法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运作环境和实施效益三个层面阐明了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与建构契约伦理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回顾近代中国的法制变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传统法制向现代转型、变革过程,既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历了一条充满艰辛、与众不同的道路。这并非仅是人为的决策,历史本身的抉择在这一过程中也显示了顽强的力量。由于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适应中国民心之所向。因而其导致了近代中国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并展现了世界法律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近代中国法制发展中的新旧之争,实际包蕴了中国法制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深藏着中国社会新旧势力的尖锐斗争,也给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法制实质上经历了一个法制现代化的运动,并且这一运动还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以前。本以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为主题,分别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动力以及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意义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香港法院在英国统治和英国法居于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适用中国传统法律及习惯的实例,说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某些因素至今在司法实践中仍具有积极的效用。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与习惯的“法权”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外,中国传统文化对香港司法活动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尊重习惯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只有以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本民族的特点进行创造,才能在世界多元法律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中国法律系统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性跃进过程,中国法律明的百年现代历程表明,社会主体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法制创设活动的抉择是中国法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契机,外域法律化对中国固有法律明的影响无疑是中国法制现代变革的重要动因,但既不是唯一动力,也不是主要动力,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政治和化条件才是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变革的主要根源,现代化的人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法治的伦理基础,在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以及市俗伦理精神诸方面为法制现代化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支持与引导。市场经济不成熟、民主宪政不足以及传统宗法伦理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我国公民伦理的发育,使得法制现代化深层乏力。实现法制现代化,须致力于培育公民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法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实现公民道德和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学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在我们建设现代法制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认识到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具有相容性,把握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对其进行改造、重塑从而指导我国正在进行的法制现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国的历史化传统、动力机制和价值选择不同,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范型。当代中国教育法制现代化是在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历史跃进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鲜明特色,这期间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现充实完善了法的基本价值,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的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方向.做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制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深化法制变革,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法制思想阐明了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就是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是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论礼法     
礼法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历经融合与分离,其内容十分广泛,独具等级森严,家族本位,互补合 一特征。礼法作为一种法律传统对中国法制现代化产生影响。我们对礼法应批判地继承,创造性转换,加速中国 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