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念孙撰写的一部读书札记,是他作为乾嘉学派中坚人物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享有盛誉的传世“高邮王氏四种”中成书最晚、篇幅最大的一种。王念孙与其子王引之合作,将读经的见解收入《经义述闻》,而将读史、子、集的见解收入《读书杂志》中《史记杂志》六卷,收词目460余条,定稿于嘉庆22年(1817)。王念孙学识淹博,所作《杂志》大多论述精核,信而有征,向为研习秦汉古籍者所必读。然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入无完人,书无完书。我在研习《史记杂志》的过程中,间或也发现一些疑问;因仿《史记杂志》的…  相似文献   

2.
王念孙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读书杂志》是其晚年所作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训诂学成就卓著。本文以《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为例,择取"审文例"的训诂方法加以阐说,以期深刻体会王氏所归纳的古书通例。  相似文献   

3.
读《读书杂志·史记杂志》张家英西伯日文王《周本纪》: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读书杂志·史记第一》:念孙案:“西伯日文王”;本作“西伯文王也”。今本既衍“曰”字,又脱“也”字,此是承...  相似文献   

4.
《读书杂志》是清代朴学大师王念孙所作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在训诂学上的成就独步当世。本文以《读书杂志·汉书杂志》为例,详尽分析其训诂方法,以期深刻体会王氏所归纳的古书通例。  相似文献   

5.
王念孙《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巨著,堪称札记训诂体式的典范。清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之所以如此发达,既是以往写作经验的沉淀,又是清代学术思想熏染的结果。《读书杂志》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纠误、申证、发明。五千余条札记多由标目、引文、证明三部分组成。条目之间的互见很普遍。  相似文献   

6.
东汉高诱所作的《淮南子》注本为研究《淮南子》必读之书,清代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对《淮南子》一书作了非常精审的考释校勘,同时也对部分高注提出了质疑。本文以王氏对高注的分析说明为出发点,探讨王念孙在训诂方面所体现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一 《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小学家王念孙的训诂学巨著,因是他在校读古史、诸子、汉碑以及集部若干篇目时所做的读书札记,故名之日《读书杂志》.全书共八十二卷,余编二卷,是王念孙晚年智慧的结晶.阮元曾赞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折心解颐,使他人百思不能到."[1] (p387)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徐复教授以数十寒暑之功撰成《后读书杂志》,这一部足以传之久远的不朽专著,可与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媲美.先生对《史记》、《汉书》、《老子》、《荀子》、《楚辞》、《文选》等24种基本常用书的疑难之点作了精当的校勘与注释.这对准确地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精华,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是极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18,(1):39-43
汤谐自幼好学,对司马迁《史记》一书用功甚勤。他的《史记半解》一书在清代《史记》评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学和史学价值较高。而其在《史记半解·杂述》中关于古文文法之祖、意法关系、文章之道以及"欲得《史记》之妙,必先痛洗俗肠"的相关论述既是其文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其全部《史记》评注的纲领。明确这些,对研究《史记半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史记杂志》是《读书杂志》的重要篇目,然而其研究却尚有余地,从双行小注为角度,探讨其注释内容、注释特点和注释意义,可深入把握王念孙的注释观:内容上可分为述来源、标断句、补例证、释字词、考异同和纠谬误六方面;目的上可分为训诂字音、字形和字义,校勘讹文、脱文、衍文、倒文和断句等方面。这对现代注释仍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释《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中的方言词语和契约套用语,可丰富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内容、提高大型语文辞书编纂的质量;校读该书释录整理中存在的文字讹误,可为该书将来修订再版提供有益参考,也可为明清福建契约文书的史学等相关研究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古代涉"工匠"义的词语,名词较多,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的双重作用以及语言约定俗成规则的影响,古代涉"工匠"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动态系统之中,有的词语出现较早,有的出现相对较晚,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则直到清代甚至现代汉语中仍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工"、"匠"、"工匠"等仍见使用,但"工"、"匠"已经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工匠"一词已经成为取代其他词语而独立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涉"工匠"义词语。  相似文献   

13.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是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管子》正文中对概念的训释,对同义词和相关相类词的解释,对文句的说明等内容,总结其正文训诂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如“曰”、“谓”、“谓之”等,探讨了正文训诂在先秦文献中的作用及其在训诂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台湾平埔族群的分类十分复杂,尤以清代为最。这当是人们缺乏科学的民族识别的理论方法所致。日据时代,一些学者力图利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对平埔族群进行科学的分类,但因平埔族群已隔合到汉族之中,族群语言保留不多,而使得分类工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结果。清代文献中,台湾少数民族还有“熟番”、“生番”、“野番”、“化番”、“流番”之类的称谓,这既说明他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也说明台湾少数民族成分的众多。因而把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山胞”或“原住民”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四库全书总目》、《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异同,进而分析《四库全书总目》中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可信度,发现这些书籍总体可信度都比较高,并非杜撰、虚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聊斋俚曲集》是清初山东淄川(今淄博)人蒲松龄所著,书中以当时的鲁中方言根据《聊斋志异》故事及当地风土民情编写了大量唱词。通过分析唱词中的对话部分,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清初鲁中地区的方言中对第二人称的称呼方式大致有五种,即"你"、"称谓词"、"领属敬辞"、"您"以及"恁"。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内在学理而言,曾国藩理学思想表现出以下特色。一、以宋学为宗,但不废汉学;二、强化辞章之学为理学服务的功能;三、具有浓厚的经世致用色彩;四、以"礼"合理,重视阐发理学与礼学之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时期理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读书杂志》堪称札记训诂体式的典范,书中五千多条札记少则十数字,多则千余字,荟萃了传统训诂学的诸多精华。文章从条目构成的角度,即标目、引文、考证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读书杂志》体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满清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