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商法在我国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根本的依据是看它有没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试图从商法的调整对象入手,分别将商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相比较,从而划清商法、民法和经济法三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商法立法形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商法立法形式的探讨学术界主要存在“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代表观点。笔认为,商法是与每个国家自己的法律化传统、政治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法律部门,我国应以大陆法系法化为背景,结合我国特有的法律化传统,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商法立法形式的要求基础上,选择将民、商事一些共同原则和内容纳入民法典统一编定,特定的商事制度仍以单行法形式存在的有中国特色的商法立法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述商法部门独立地位的文献很多,但大都是采取法部门划分标准这一工具。以商法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将会使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商法地位的变迁一一从绝对的独立地位到其绝对独立地位的丧失,以及民法与商法之间关系的交锋与互动,地位上的此消彼涨与相互抗衡。我们将试着解释这种变迁及民法商法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商法是独立法部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那么要不要制定商法典?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是历史传统采民商分立体制决不是偶然。11世纪欧洲商人阶层的出现、中世纪商人遭受的歧视以及商事规则难以为民法所包容使得商法典产生,商法在形式理性上不如民法典完美不是由于商法自身内在联系性不如民法强,而是由于形式理性源于《民法大全》,民法典可以汲取营养,而商法没有。中国商法的最佳归宿就是法典化。  相似文献   

5.
论商法价值取向对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与商法的区分及关系问题,除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以公平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以效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效益优先原则。对商法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与民法价值取向的区别进行分析比较可知,我国商事立法的合理模式应为:实行实质商法主义的民商分立,采取《商事通则》与单行商事法律相结合的商事立法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论商法之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商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调整对象的分析,认为诚实信用作为商法之基本原则,是商事主体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之意志的法律体现,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与民法相比,诚实信用作为商法之基本原则,相对地具有去道德化、客观诚信、公法色彩和直接行为准则功能之特点;基于商法诚实信用原则自身特点,笔对我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再论商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指出,近现代商法与民法的发展是两条线,双轨制,当商法出现时,普通的民事法还是封建法,是“商”和商法的导致了社会革命,民事革命。由历史的惯性和偶然性造成的民商法分立与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及其客观要求日益相脱节。从中国的情况看,民商事的发展是同步的,商一直未能摆脱官,宗法和其他身份关系的束缚,从未发展到能够推动,引发平等民事的程度,“商”往往需由民事的进步来催化,促进,而当社会上的平等观念和制度导致民法真正形式,商法也就包含其中了。作为商法理论基础的“商主体”和“商行为”,则不可能脱离,区分于民事,相反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吕性,恰是商所赋予它的。因此,商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存在或业丧失殆尽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法应当在现有的法典化形式基础上获得发展。商法要获得发展的第一个问题,是否是要处理好民法和商法的关系?关于民法和商法的关系,有学者指出,“民法与商法究竟是什么关系?在民法典之外是否需要制定商法典?对此,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肯定说与否定说,前者为民商分立,而后者为民商合一。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学理上争论激烈,并均持之有故。我们不仅要问:民商分立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还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商法和民法同属私法,共同遵守着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等原则,具有诚实信用、秩序、公平、平等、安全等基本价值目标,但商法与民法之间的差异除了商主体与一般民事主体,商事行为与一般民事行为,以及商事关系与民事关系之间的区别之外,在各自的首要价值理念上呈现出不同,民法的首要价值理念是公平,而商法的首要价值理念是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代以来社会经济的进步,商品交易活动的范围日趋扩大,以至形成“无业不商”的现代市场经济格局,因此,作为重要法律部门之一的现代商法从其它的部门法中独立出来就尤显重要,从商法的调整对象、主体制度、法律渊源、性质、宗旨等方面看,它都有别于民法、经济法与商业法,并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的功能实现是建立在以民商法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它表现为对民商法张扬的权利的限制和对国家干预经济权力的规范,以确保权利实现的公平环境,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经济法功能实现的基础体现在市场经济的自身缺陷和民商法对市场经济自身缺陷的克服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有关商事通则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上,仅仅将商事通则的必要性停留在纸面上而忽视商事通则的制定所面临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上困境。在这些问题尚未得到适当地解决之前,目前我国还不适宜制定商事通则,而应维持既有的民法典与商事特别法的立法模式不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调整是一个由行政法、民商法和经济法等法律部门组成的综合调整机制,文章主要从民商法的角度对其调整的必要性、形成过程、主要成绩、调整方式以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国企改革必须建立和完善以民商法、经济法为主导的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4.
传统商法以商人为核心构建的法律制度存在忽略企业的法律地位以及使得劳资矛盾丛生的弊端.现代商法以企业为核心构建法律制度克服了传统商法以商人为主体所导致的理论缺陷,巩固了商事法的独立法域地位,影响了民商事立法中关于治理结构、调整内容、权利构造、公法化程度、责任制度等方面的具体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15.
附带民事诉讼以解决被害人所遭受的民事损害赔偿为宗旨,能否最大限度的保障被害人的民事权利,应该成为构建该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英美法系“分离式”的刑民分诉与大陆法系“附带式”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解决民事损害赔偿问题上各有利弊。我国刑事诉讼法无论做何选择,都应将效率优先、权利保障以及法律统一适用三个基本原则体现在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  相似文献   

16.
票据保证和民法上的保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票据保证既有从属性,又有独立性,其独立性强于从属性,是相对独立的票据行为,这直接影响到票据保证的效力。理解票据保证两种属性关系的定位,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商主体是商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它具有与民事主体不同的法律特征.研究商主体与民事主体法律特征的差异,必须从主体行为和主体自身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商行为的营利性和商主体的法定性是商主体区别于民事主体最重要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8.
物权行为理论自被提出时起,就在各国法学界引起激烈批判和争议。从物权行为理论在理论上的错误、无因性原则的弊端、其对现实法律生活的不利影响及我国民法对其否定的态度等方面,可以看到物权行为理论已无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民商法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为实现民商法教学效果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论文主要针对民商法教学中情境创设理念与超越的现实状况,基于民商法教学理论的基本含义,分别从教学的导言创意,教学内容的改良革新,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教学目标的实事求是、教学艺术的创设超越等方面对民商法教学中情境创设理念的塑造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商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有较大的争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二原则说、三原则说、四原则说和五原则说。虽然他们对商法包括哪些具体的基本原则意见不同,但是他们都把维护交易安全作为商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从维护交易安全原则的确立依据、要义和立法体现出发,说明了维护交易安全原则在商法基本原则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