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法制观念淡薄和法律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工程,首先学校要注重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法治社会实践,努力营造良好校园法治环境;其次家长要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与和谐的家庭关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心理需求与思想动态,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坚强的后盾;三是要建设法治社会,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环境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法律意识水平对于整个社会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於艳萍 《教育与职业》2007,(30):162-163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程度关系到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尽管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自觉心理和习惯有待提高、法律知识的知晓程度不高、实用主义思想严重、权利义务认识偏差等问题.因此,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学校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师也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采用互动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在课外互动交流等方式增进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情况不容乐观.文章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四大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6):155-156
本文从现实出发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法律认知不足、法律情感单薄及法律信仰缺失等方面。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较多,具体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大学生法治主体意识;二是优化社会法制环境;三是强化家庭法律意识;四是改革高校法制教育;五是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整个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及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多视角探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造成当前大学生作弊的原因有社会和学校的因素,也有家庭和个人的因素.要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大学生的作弊行为,有赖于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履行自己的职能;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营造学校优良校风形成的良好外部环境;家庭教育则应突出品德教育,为孩子的人格发展营造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法治国家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青少年自身素质提升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青少年通过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提高自身法律实践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需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家长提高自身法律素养,营造有利于法治教育的家庭环境;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形成法治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应是一种合法性思维,体现公平正义的思维,它要求以权利义务为中心,强调要有程序意识。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针对高校在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主要问题,应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法治学习氛围;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改善和提高,现代社会对社会成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法、懂法、守法更是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使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网络法律感性认识缺乏,对网络法律认知不足;网络行为中权利、义务情感匮乏,维权意志薄弱;同时,对于网络法律理性认识有待加强。大学生对于即时法治现象判断杂陈,对即时法治事件评价失实,法律运用的选择消极。从感性、理性两个维度解构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细化行为表征背后的多重因素,从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网上与网下法治环境营造,学校教育与舆论引导互动三方面共同促成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谈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容乐观,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法律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良好的社会法律氛围与校园法律文化氛围也有助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法律意识的含义入手,分析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针对上述的分析,提出应在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四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并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成才之路》2009,(1):I0006-I0007
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其个人的成长和中国的法制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探索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97):141-14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法制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大学生法律意识既有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有自己的特征。提高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和法律权威,需要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和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互配合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慈善意识淡薄,让人深思。大学生慈善意识要想真正得以提升,就要从社会、学校、家庭这几个方面来提出对策:其一,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社会慈善氛围;其二,健全慈善行为导向机制,推进慈善事业法制建设;其三,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其四,重视家庭的培养作用,提升大学生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国家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是法治国家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根据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为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工作必须结合新的教材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守法护法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些高校女大学生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养不高,严重影响了她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原因既有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要综合提升女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既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身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构建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只有在教育活动中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切实聚合各种有利因素和力量,使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统一,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素养养成同步提高,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功能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劳爱君 《天津教育》2023,(11):41-43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形成正确意识,逐渐成长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与法治属于综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贴合,教师要遵循生活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原则,并基于教材内容开拓资源。道德与法治要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充分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教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归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20.
杨洋 《教育教学论坛》2012,(Z4):172-173
法律素养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是人们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学校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高度重视法制教育,要不断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强化法律素质,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