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韩国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福建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女生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体育专业女生蛋白质含量、无机盐含量和水份总量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二者具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女生体脂肪%、WHR均低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二者具显著性差异。小结:体育锻炼能增加去脂体重、减少脂肪,使身体成分向有利于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韩国杰文ZEUS9.9身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和分析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成分现状,为增强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研究依据.研究对象为体育专业学生251人,非体育对照组256人.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男生的体脂重量、肌肉量、去脂肪体重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的肌肉量、去脂肪体重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体育专业男女生的细胞总水分含量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体育专业男女生的基础代谢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InBody230人体成分分析仪和大学生日常行为与健康调查问卷对石家庄市5所大学的1 685名大学生(男811名,女874名)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和日常行为与健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隐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隐性肥胖率为19.58%,其中男生为3.17%,女生为34.76%,隐性肥胖主要发生于女生;熬夜、总饭量大、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少、体育活动强度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少且锻炼时间短是造成大学生隐性肥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高校教师身体成分与健康现状,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统计法对安徽省高校教师身体成分与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体重总体偏高,脂肪与去脂体重两部分的比例不适宜,去脂体重偏低,体脂重偏高,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问题非常普遍.提出加强身体成分与健康的知识宣传,在合理营养的前提下,有氧耐力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可以有效的控制身体成分,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身体围度的影响。方法:对肥胖女大学生进行18周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有氧健身操练习前后的身体成分和围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长期有氧健身操练习后,肥胖女大学生的体重、体脂含量、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和围度较练习前下降(P<0.05)。结论:长期有氧健身操练习能明显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身体围度,对促进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控制肥胖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第三套四级规定动作对高校女生身体成分的影响,以三明学院非体育专业的20名身体形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为期16周的四级健美操锻炼,并对实验前后她们身体的一些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四级健美操对高校女生减少脂肪有极显著效果,对降低体脂含量和增加瘦体重效果显著;能使高校女生BMI和WHR在正常范围内显著降低,塑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有氧健身操对肥胖型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部分肥胖型女大学生16周有氧健身操锻炼前后的身体成分的测试,结果显示:长期进行有氧健身操锻炼能使肥胖型女大学生体重、体重指数、体脂含量和体脂百分比下降,去脂体重增加。研究提示:长期有氧健身操锻炼能改善肥胖型女大学生脂代谢,改变身体成分,使瘦体重和体脂占总体重的百分比更加合理,对增强体质,预防肥胖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肥胖状况的差异,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忻州师院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187名学生的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进而了解其肥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男女学生BMI指数以及身体脂肪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男生体重也有显著性差异;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发生肥胖和消瘦的几率均高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且肥胖类型中隐藏性肥胖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高校390名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和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肥胖大学生体育态度基本处于低水平,极少甚至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应区别对待超重和肥胖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其体育态度的认知成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体质训导中心开放实验项目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实验法测试,分别对学生跟骨骨密度测试,身体成分(身体形态)以及心肺功能的测试.参加实验的148名学生(其中男生98人,女生50人)进行身体成分、骨密度测试.根据测试的报告,学生对自己的骨折风险程度以及骨密度的了解,对大学生健康促进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BMI指数、去脂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根据测试的报告使学生对骨密度、身体成分有定量认识,为期进行6个月体育锻炼重新测定各项,得出数据进行对比.由实验可知:开放实验项目可以把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转化为定量,在已知骨密度、身体成分测试结果的前提下,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得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科技学院上不同体育项目选项课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体成分等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体质指标与身体成分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因其所选上体育选项课不同而不尽相同.体育教师在今后的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各个体育项目的特点加强学生其它方面的身体练习,使其体质健康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应用DEXA测定84名大学一年级女生骨密度和体质成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对象每日牛奶摄入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对照组和运动组的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19.2±2.4和19.8±2.3kg/m^2;瘦体重38.4±3.6和39.7±4.5k:体脂百分比(26.2±3.3)%和(25.4+2.7)%,运动组的瘦体重、体脂百分比以及各部位骨密度与对照组之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实验对象腰椎、髋部骨密度与体重、BMI、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均呈正相关(P〈0.01).牛奶摄入量〉250ml/d者骨密度高于不足250ml/d者,但无显著差异(P〉0.05).适宜的户外体育运动对于女性峰值骨密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单纯牛奶摄入对于骨密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560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特质焦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无显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相比也没有显性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有显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每周锻炼的时间多;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时间也有显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结果还表明,男女生之间以及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的特质焦虑无显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不同其特质焦虑无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BMI为研究内容,对河北北方学院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与河北省成年人身体形态进行对比,分析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BMI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揭示该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以期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提供指导,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促进大学生终生体育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284名体育专业和241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两者身体自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男女生身体自我分别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生身体自我分别优于女生;体育专业城镇和乡村生源学生身体自我分别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城镇和乡村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乡村学生身体自我分别优于城镇学生。专业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我的身体协调和身体活动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专业和城乡的交互作用则对身体自我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女大学生的健身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健美操改善身体成分,本研究以三明学院20名2009级公体女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第三套二级《标准》操的锻炼。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采集锻炼前后身体成分各项指标数据,将测试结果进行对比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三套二级《标准》操锻炼能够使女大学生体重和脂肪量明显降低,并能在正常范围内改善体脂百分比、WHR和BMI指标,达到塑身减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大学生体协为平台,构建高师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体育的辐射功能,通过指导教师、体育系专修班学生、其他系的学生骨干成员的专项分工,共同参与体协建设,组织课外竞赛及健身活动,实现大学生课外体育的自我管理,能激发同学们参与运动的兴趣,营造校园健身氛围,对增强大学生体质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渭南师范学院38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来研究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存在普遍相关,身体自尊、整体身体和肥胖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肥胖女生进行为期八周的定量负荷、中小强度有氧运动训练,测量其训练前后身体形态、心率指标变化,表明选择运动减肥的方法,使受试者达到较好的减肥效果。修正肥胖女生的身体形态,适度降低安静和定量负荷后的心率,心血管系统机能、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均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健康状态改善。有氧运动对肥胖女大学生身心发展、身体健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