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通讯》为新教学语法体系发表了专号,笔者学习了几遍,产生了两点想法。一,关于连动式。《问答》把连动式分为五种格式:(一)前一个动词带助词“着”,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二)前一个动词带助词“了”或“过”,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三)前一个动词是重叠式,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四)后一个动词短语是由“不”或“没”组成的否定格式。(五)前一个动词带补语或宾语,但动词本身  相似文献   

2.
〔问疑解难〕 1、判断句有哪些常见格式?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式,谓语常由名词、名词性词组充当。常见的格式有:①用“……者,……也”的格式。A、“……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B、“……者,……。”如“环村居者皆猎户。”(《冯婉贞》)C、“……,……也。”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D、“……,……。”如“此用武之国。”(《隆中对》)  相似文献   

3.
所谓“兼语式”,就是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所谓兼语词组是由“宾语兼主语”这种成份构成的一种词组。(黄伯荣《现代汉语》)如“请他来”,“他”是兼语,是“请”的宾语,兼作“来”的主语。从整个句子角度来看,兼语句有两个谓词,后一个谓词可以同前一个谓词的宾语发生主谓关系。下面的句子,是现代语法学界公认的兼语式: (1)你叫他马上来。 (2)大家选他当代表。 (3)他有个妹妹在大学念书。 (4)我请你写一篇文章。 (5)这件事使我非常着急。 (6)班长命令我们开炮射击。这种句式是古亦有之的。在我国先秦时期的  相似文献   

4.
童区寄者,柳州荛牧儿也。《文言语法》:表示提示和停顿的语气词“者”字,其中一种用法是用在判断句的主语之后,这种句子一般是不用“是”义诸动词的,此句即例。《古汉语虚词》:“者”字作为语气词,表提示。其中一种用于判断句,主语用“者”提示,谓语用“也”终结,而不用系词。这句可译为“一个名寄的儿童是郴州砍柴草和牧牛羊的小孩”。《古汉语虚词》:“也”有时用“……者,……也”的格式。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文言语法》:“布”在此句中是名词作副词用。有些名词和名词语用如副词的,或者表示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这类用法可以加“以”字来解释它。这句的“布囊其口”可译为“以布囊罩其口”。(评笺)“布”是名词,在此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谓语“囊”的工具。“囊”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罩”的意思,“蒙”的意思,“掩”的意思皆可。寄伪儿啼,……力上下,得绝,《文言语法》:“力”是名词,在此作副词用。“力上下”可译为“用力地一上一下”。《文言词语汇释》:“力”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上下”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春秋》三传有13例“所……者”结构用于假设,其中12例出现在誓词假设句当中,只有一例用于一般假设句。这种“所……者”结构不可看作“所”字结构,而应看作“者”字结构。1、从“所……者”内部的结合关系看,可看成“者”字结构。(1)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左·定·六年》(2)所乐乎为君者,欲立之则立之。《左·哀·六年》以上几例“所……者”指代的都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都可用“所……者”内部动词表示的动作的主动者“……的人”按下“者”  相似文献   

6.
《孟子》中有下列两个句子;(1)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未之谓也。(《梁惠王下》)(2)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告子下》)我们认为这两句中谓语的句法格式“谓……之谓”是一种杂揉句式,是“谓……”与“……之谓”两种句法格式的杂揉。例(1)应当是下列两个句子的杂揉:{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也。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例(2)应该是下列两句的杂揉:  相似文献   

7.
《景阳冈》(义务教材五年制第十册)中有一句:“却把大虫吓唬我?”其中“把”宜改为“拿”。普通话中,“把”有三种用法:①“把”的宾语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者,整个格式有处置的意思。如“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②后面的动词是“忙、累、急、气”等加上表示结果的补语,整个格式有致使的意思,如“把我累坏了”。③“把”的宾语是后面动词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所……者”式中“者”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者”这一结构形式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所……者”式。对这种格式中的“者”字的作用,一般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虽有少数几家谈到它,但也只限于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吕叔湘先生所著《文言虚字》指出“者”字“具有称代作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者’字指代行为的对象,‘所’字起着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辑的《古代汉语读本》认为:“如果‘所’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可以用一个指示代词‘者’字代替,这时,‘所’字也只起指示作用。”尽管各家对为什么要加“者”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版的中师《语基》二册语法部分引用的两个例句是病句。 一、第六十五页讲动词短语作主语时,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句。 横跨汾河是一座十八个桥墩的迎泽桥……(吴伯萧《难老泉》) 课本把动词短语“横跨汾河”看作主语,把“是一座十八个桥墩  相似文献   

10.
《搜神记》里的被动句共83例,分为六种形式:见字句、为字句、于字句、被字句、“为……所”式、受字句,其中“为……所”式最多,有36例。该书被动句有三个特点:用含有同一个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有的谓语动词带宾语,谓语动词有的是不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里的被动句常用介语“被”字去表示。被动句的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个“被”的宾语是施事。“被”字强调被动性,说明主语受到什么遭遇,并用它表示某种不如意的事,这是汉语里被动句的特点。只不过古汉语里极少用“被”字去明显的表示被动。本文所说的被动表示法是指借助一定的表示被动的字而造成的句法。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表示法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有形式标志和无形式标志两种。具体内容如下: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于……”式: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字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①是孔丘逐放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②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于臣。——(《韩非子·喻老》)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中的“者”字句式,是古代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之一,在文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分清这些句式,有助于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现将“者”字结构的几种句式介绍如下。一、“名词 者”字句式。相当于“……的(人)”,它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1.北山愚公者。《愚公移山》(译文)北山下有一个叫愚公的人。2.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译文)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答应。  相似文献   

13.
从《论语》看上古“者”“所”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论语》中“者”“所”解释的几点探讨“所”和“者”是一对很有个性的古汉语常用词,主要是做特殊指示代词。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总要附着在其它词或词组上,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结构助词。这也不无道理,叫什么倒无关紧要,关键是应该掌握它独特的功用。比如:“所”字,总是附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而“者”字是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所字结构的含义是“所”字所附动词的宾语,而者字结构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之 不(未) 动词”这种结构的句子是大量存在的.高中课本就有:《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庖丁解牛》中的“技经肯綮之未尝”,《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等等。这种结构的句子是怎么处理的呢?高中语文课本对前二句是这样表述的:助词“之”用在前置宾语和  相似文献   

15.
①有颜回者好学(《论语·雍也》) ②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小儿不畏虎》) ③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④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⑤有角妓号玉西狐者(《阅徵草堂笔记》卷十八,《故妄听之》之四) 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度其足这都是无主兼语句。前四例的“者”表提顿,后二例中“玉西狐者”、“欲买履者”是“者”字词组,充当兼语。①、④的“者”在名词后,不能构成“者”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的主语可以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主动者,即通常所说的主动句(或者叫主动式);也可以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即通常称之谓被动句(或叫作被动式).所谓被动,就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这种被动式的叙述句,我们称之谓被动句.例如:(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例(1)“兵”是被“挫”的,“地”是被“削”的,主语都是后面动词所表示的被动者,受事者.这便是被动句.例(2)有“为”作被动的标志,“父母宗族”成为被戮的被动者、受事者.这也是被动句.  相似文献   

17.
存在句(EXISTENTIAI.SENTENCE)是一种表示“存在”的特殊句式,它的结构特征是以非重读 there/(?)/作形式主语;谓语动词通常是主动词 be 的一定形式或其他含有“存在”意义的动词;动词之后跟有表示非确定特指含义的名词词组;名词词组之后通常跟有处所状语或时间状语。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师说》一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之’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但它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种是用在主谓关系中,表示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这种用法通称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下简称“取独”,——作者)另一种是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动词和宾语的倒置。这两种情况下,‘之’仍是结构助词,但不能译为‘的’……”这两种特殊用法的“之”是不是如上所说“不能译为‘的’”呢?我看大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安<何>所……”是文言文中表疑问的固定格式。从语法角度分析,当属句子谓语部分的浓缩倒装。在句子谓语部分的主谓短语中,“所”字结构作主语,“安”作谓语。等于说,“所……者(为)安。”如下例:信义安所见乎?(《苏武》)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安所……”格式,与“沛公安在”一类宾语前置句式不同。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否定句代词作宾语;(二)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三)用  相似文献   

20.
①鱼,我所欲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得兼,‖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转折复句,第三分句以下跟它前面可以有个转折连词。第一部分是并列复句,第二部分是条件复句。上古文言一般接近口语,因此关联词语用得很少甚至常常不用,本句是凭借逻辑关系的连缀,只有一个关联词语“亦”。 (2)“我所欲”意思等于“我欲者”,是偏正词组。结构形式上“所”在动词前面,“者”在动词后面,“所”字的作用在于使有关的动词成为名词性的词组,或者在于化主谓词组(我欲)为偏正词组(我所欲)。又,“所”字结构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跟“的”字结构对应,参看后面的译文。“二者”译成现代汉语是“两样东西”,“者”字代替物,又,“所欲”等于“欲者”,这是就“所”、“者”跟动词结合来说的,如果把动词换成数词就不是这样了,“二者”决不能说成“所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偏正词组作为一个名词谓语,“者”字代替事。 (3)“可”与“得”同义复用,修辞上起强调作用。但是,“可”与“得”用法又有区别:“可”表被动,如“孺子可教也”,是“孺子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