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信息化社会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每个人必须成为具有分析、批判、质疑、自觉定向能力的学习者.因此,终生学习力也就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能力之一.终身学习力是指信息社会的学习者为了应对变革而进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学习心理.信息社会的终身学习者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终身学习力,学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2.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一位终身学习者的必备素质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素养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该文分析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信息素养含义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掌握阶段、应用阶段和反思阶段,重点论述了反思阶段信息素养对目前英国高校整体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学习的内涵。阐述信息化学习的特征: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协同性。论述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学习应关注的问题:提高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素养;注重对学习者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指导;促进有效学习,要求教师与学习者转变传统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人是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变化速度更快,因此要将学习贯穿人生的全过程,即终身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学习,使已经失去正规教育机会的学习者方便地同其他学习者、相关专家交流,方便获取学习资源,实现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网络学习的研究重点逐渐倾向于学习效果和对学习者的评价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提取网络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相关信息,利用SPSS等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处理,对网络学习者目前的学习行为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希望能为未来网络学习资源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终身学习特征、内容和方式的转变对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供给侧综合改革理念,构建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须重塑供给主体的主要功能和激发需求主体的"学习能量"。从供给主体看,要不断强化政府的导向功能,着力终身学习政策供给;呼吁学校从封闭到开放,突出终身学习资源供给;逐步扩大社区的影响范围,保障终身学习场地供给。从需求主体看,要注重学习者的政策需求,实现终身学习法制化;注重学习者的资源需求,完善学习型组织和系统;保障学习者的空间需求,注重共享学习模式。在双主体完善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纵横沟通的有效终身学习体系组织架构才具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提升学习力的目的是发展学习者的学习心智,帮助学习者掌握有效的终身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对于学科教学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途径,可以为信息技术学习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并最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8.
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就社会个体而言,每一个学习者所具备的学习能力是整个终身学习体系结构中不可欠缺的基础条件;每个学习者的所学如何终身评价则是一个根本;终身学习成果与能力的评价是贯穿每个学习者整个人生的重要结构环节,也是衡量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能有效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协作意识等,为终身学习背景下成人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者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采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来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根据对外语学习的多年体验,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外语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并给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外语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从成人教育到全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再到全民终身学习;从学习化社会到学习型组织等。这些教育思想的提出及相应教育实践的开拓,不仅适应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教育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技术支持的自我调节学习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技术支持的自我调节学习是复杂的过程,众多因素导致成人信息技术使用情况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成人技术支持自我调节学习影响因素模型,选取参加公益课程的670名成人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结果表明,经验开放、风险倾向两个人格特征因素,以及技术支持可用性、外部设备可访问性两个外部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成人技术支持的自我调节学习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mes develop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s and publications prepared with IFIP TC3 Taskforce on Lifelong Learning developing the proposition that lifelong learning really matters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quest for a defini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hanging role of inform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roposing public policy considerations for those responsible for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further develop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远程开放教育平台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践应用,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能。上海终身学习网是应用Web2.0技术建设的网站。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进度和目标激励三个部分。典型学习模式包括基于学习主题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学习圈的协作学习模式、基于评比展示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终身学习平台如何构建是终身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受到众多因素限制,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区域终身学习平台架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本文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终身学习平台的架构方案。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具有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适切性,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重要教育场所,使得人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是沟通人才成长通道的重要桥梁,同时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也是现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但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存在现实困境,缺乏制度机制设计,职前与职后教育尚未实现一体化发展,难以吸纳整合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忽视学习者关键能力培养等。针对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困境,要以学分制为纽带,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衔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开放、融合、融通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体系,推进职前教育、职后教育的衔接与一体化发展,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有效沟通机制, 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成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本文针对我国不同教育形式并存的现象,主要探讨了自主学习在不同教育形式中的作用及英语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必然选择。目前,湖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湖南终身教育体系,应加强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并充分发挥其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学习的需求,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以充分发挥其终身教育主阵地作用,发展老年教育以完善终身教育的体系结构,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提升终身教育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龚福鹏 《成人教育》2021,41(3):86-93
为解决现有终身学习体系无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国民终身学习需求的问题,日本政府从2016年开始进行终身学习平台构建研究,期望搭建集学习机会提供、学习成果累积和认证以及学习成果运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支持服务平台。目前,我国各地方也在积极推进各类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于此,着眼于构建中的日本终身学习平台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方面的逻辑和细节,详细分析了平台的定位、功能需求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以期为我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思潮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传统观念。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有着相同的理念和目标,但在出发点和侧重点方面又有所不同。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不竭的内在发展动力,终身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长效的外在支撑体系,二者有机统一在学习型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