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品质。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他们总是紧跟历史潮流的推进,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等观点;列宁、毛泽东初步论证了科学技术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就这样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相似文献   

2.
朱秋 《培训与研究》2010,(9):110-112
生产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直接制约着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而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根本上是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无论是从生产关系的内部要素来讲,还是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以及对社会关系的制约来说,它对教育都有着根本的决定和促进作用。而教育则服务于生产力,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的生产劳动性质,充分肯定了它们在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工作承担着创造和发展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职能,科技劳动愈益成为价值的重要来源,经营管理是保证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对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特殊性,社会的本质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因而,研究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全面地界定,这样才能避免各种各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错误倾向。一、历史上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及浅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揭示过消灭剥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他们还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既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刻影响,又批判性地继承了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本质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异化使工人阶级沦为机器的附庸,科技生产导致的“异化消费”弱化了人的主体性,科技异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分工、蒸汽力和机器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杆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恩格斯也说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多年中,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即在质上和量上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对科技革命的积极回应○刘大椿[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正是马克思最早自觉地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考察,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已经并入了生产,它就由“一般的社会生产力”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列宁把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结合起来,制定了宏伟的全国电气化计划,并指出了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专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列宁、邓小平三位大师对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论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科技革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作者简介]刘大椿,1944年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邮政编码:100872。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相互关系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之始,让我们首先通过马克思、列宁、邓小平三位大师的论述来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特殊作用。现就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这个转化中人起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一、科学枝术要转化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论述。马克思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①恩格斯也指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②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辩证法思想。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当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设计和制造出先进机器设备,产生出先进的工艺方法,科学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它体现为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是生产力的现实要素。  相似文献   

11.
撇开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撇开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一些论者把科技伦理定义为全体科技当事人服务于全体人类。这种科技伦理“全员”论只不过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等于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把社会历史因素存入了“括号”之中,充其量只是谢林的“理智直观”或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的产物,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超现实、超历史、超阶级、超国家的科技伦理只是一种主观的虚妄;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下的科技活动及其异化、资本主义国家价值取向的“单向度”性,决定了科技伦理“全员”论不但是“认识论的贵族主义”,而且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唯物主义的科技伦理观的科学性就在于:从科技活动的现实出发、从现存的社会历史形态出发,去说明和解释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伦理蕴含。惟其如此,我们的科技伦理学才能立足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不但帮助人们“解释世界”,而且指导人们“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及其关系原理的科技新内容。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动力 ;揭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 ,展示了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 ;揭示了科技对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蕴含着新的社会结构观。高度评价了科技人员开拓新生产力的卓著功勋 ,强调科技活动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 ,开拓了群众科技史观的新视野。揭示了科技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丰富发展了社会文明进步观。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丰富与发展 ,形成了科技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科技教育在教学内容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课中的科技史内容 ,通过古代科技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近现代科技史教育 ,增强学生的危机感 ,提高他们学习科技的自觉性。并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利用第一课堂强化科技史教育 ;利用第二课堂 ,通过举办科技人物专题讲座 ,组织科技人物故事会等进行科技史教育。  相似文献   

14.
虽然科技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原动力的作用,但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却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痰。在资本主义社会,科技是资产阶级加重对无产阶级剥削的工具,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先进的科技又成为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新的工具;资本主义科技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更是加重了人类的灾难。这些都是异化于科学的本质的。只有“两个必然”的实现,才能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使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理论为依据对科学技术决定论、科技异化论进行分析批判,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科学的科技发展观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基地,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有所下降,逐渐趋于σ收敛;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建议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缩小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人类有史以来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成果及其影响的具体分析,阐明科技革命与时代进步的历史辩证法,论证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这对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的战略国策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代高校学生了解世界科技革命成果、追求科学真理、关注时代进步、确立科学发展观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管理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核心所在。深入研究邓小平科学技术管理思想及其指导价值,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讨论了科技发展对伦理的双重影响及如何构建新型的科技理论观,伦理对科技发展的反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充分考察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新态势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同时,在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下,他提出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并重、加强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具体方针。江泽民的这些科技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实现我国科技事业在21世纪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