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而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比较薄弱,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传统法律观念、现实社会因素、学校、大学生情感自控力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无疑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石,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国家、民族整体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该文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现状谈起,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的因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66):155-156
本文从现实出发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法律认知不足、法律情感单薄及法律信仰缺失等方面。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较多,具体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大学生法治主体意识;二是优化社会法制环境;三是强化家庭法律意识;四是改革高校法制教育;五是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整个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及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思想条件,只有人们又具有足够强的法律意识,国家法治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大学生作为一国家的一个重要的高素质集体,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校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责无旁贷,但是目前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法律意识培养的相关内容、意义及相应的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对如何具体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便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尚存在法律意识淡漠、法律信仰缺乏、法律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良好的法律意识的形成重在培养,高校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阵地。在当下高校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是核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关键;学会运用法律思维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多维度探索出我国高校法律意识教育的合理性改革,培养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参考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改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普法教育,培养法律意识.当前大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不强,各地频繁报道了侵犯大学生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的案例.因此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法律教育因素,提出了提高法律教学的实效性对策,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8.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看待大学生网络行为对法律意识培养的影响,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针对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学院到系部、教师到学生、网上到网下立体式的法律意识培养和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教育、预防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还可以对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并就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造化育人的高等院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担负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任。本文就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律课教学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证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法律素质整体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能力欠缺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家庭原因是外因,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内因。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自我意识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测量目前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本研究从影响中学生发展主动性与自觉性的主要因素出发,设计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设计,自我体验、自主意识和自省意识5项因素的量表,经性能检验,取得了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用此量表对1989名中学生进行测量,发现了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良好守法品质的养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新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配齐配足高素质师资队伍、突出实践性体验教学环节、始终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和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宁波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部分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不强,发生违法犯罪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从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三个维度出发,培养大学生信仰和尊重法律的情感和心态,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是立足于高等教育转型的宏观背景,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前提,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导向.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对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增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勤工助学的大学生遭受侵权的情况严峻:大部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时被拖欠;超时工作严重;扣押现金或证件;不良中介诈骗;工伤事故的风险.造成大学生屡遭侵权背后的无奈原因是:法律保障的空白;缺乏有效的监管、维权机制;勤工助学组织不完善;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学生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防止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遭侵权的对策是健全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勤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限制等合法权益;明确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和要求,创建畅通的维权渠道.(3)为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可制定减免雇用大学生的企业、个体户的相关所得税的规定,以鼓励商家聘请大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 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限制等合法权益;明确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和要求,创建畅通的维权渠道.(3)为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可制定减免雇用大学生的企业、个体户的相关所得税的规定,以鼓励商家聘请大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 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83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建立起将来生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高标体育应结合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明确人类社会是由健康人来掌管的。  相似文献   

19.
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聋人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当前聋人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并提出国家和社会更好地承担起责任,高校要为聋人大学生就业着想,聋人大学生要树立强烈的就业意识等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