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我们应该看到,语文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进行生命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去的。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一体,要想获得各自生命的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新的发展,必须依赖教育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理解和支持。而只有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教育观念需要澄清和创新。只重视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其教师主体,只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如同重视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强调发挥教师主体而忽视发展学生主体一样,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而且对主体教学实践也是不利的。主体教育应当是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胡弼成在《大学教育科研》2008年2期撰文指出,“教”和“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但不是两个过程。学生的”学“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之一面;教师是教育实践的实施者之一,其永远处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我们没必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否认教师足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行为者,二者共同构成主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教育过程的完整主体,既有教的一而,也有学的一面。“一面两体”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唯一主体。他们协同地认识和改造着满足其需要的客体。因而,需要提倡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教育主体两面之间的平等交往基础之上,把教育双方都看作是统一教育活动的两面。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和全体的教育 ,它主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主张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形成个性 ,它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依据 ,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而“应试教育”不把学生当成主体 ,而把学生当作应试的工具 ,扼杀了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能力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教育观念不适应今天社会的发展 ,但仍然在影响着学校教育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新的社会观念 ,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 ,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 ,才会产生出来 ,…  相似文献   

5.
一、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内涵、结构和原则1 内涵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 ,在老师的引导下 ,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为目标 ,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和学习 ,意味着对教育方法从“粉笔 讲解”向最大限度的学生参与转变 ,是鼓励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方法 ,而不是强调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2 结构 (课堂框架 )①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上预习 ,这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学生预…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既是客体,更是主体。主体性体现了自动学习行为、自觉学习行为和自主学习行为。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明确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主体性的条件有助于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产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行为,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确保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化认同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通过更新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成为主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从外部功能看,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科学而有效地组织、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音乐课程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刨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人人介入的活动条件,自觉探究的思维空间,而且也需要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参与,独立大胆的实践,因此,更需要按照主体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强调主体性的发挥。主体教育思想的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的参与而实现的。因此,“主体参与”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1.将学生视作发展性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和主体。以往的教育观将学生视作静态的、无思想的"物"体,将大量的间接知识灌输进学生脑中,造就了一大批无法适应社会的"机械"人。而如今,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下,这种塑造人的方式已不能造就社会所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主要载体,它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实现教育腾飞的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教师中心论”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主体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历来是以育人为己任,是主体人的再生产。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仅看作是受教育的对象,被动的接受知识,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根据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强调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材、教师、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是一个整体。教材是审美对象,教师是审美主导,而学生是审美主体。教师的主导艺术和学生的主体艺术完美的统一,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会林 《文教资料》2009,(5):106-108
主体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分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有明显的区别,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其外部特征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分数及升学率"是其评价指标:而主体教育思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人格和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它的评价指标应该是为社会培养了多少人才.我国的主体教育思想历史久远,但发展曲折缓慢,尚在发展初期.纵观世界各国的主体教育思想发展,不难看出有以下特点:凡民主意识强、国家安定、思想解放的国家主体教育思想发展快,反之则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越来越广泛,具备综合型专业知识而非书呆子类型也成为市场稀缺人才。小学教育越发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这门以思维为主的学科。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研究,是在以学生为本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探究的教育模式;它遵从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尊重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旨在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自身综合数学素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启发式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爽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2):114-116
现代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启发式教育作为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教育原则和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许多方面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不谋而合。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框架下开展启发式教育创新思考是一次新的尝试,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成就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在主体教育思想下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最终完善学生主体人格的教学活动程序。围绕这三个方面,对高师教育类课程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展开了系统探究,以期促进主体性教育思想在高师院校的实施,并进一步丰富高师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主要表现为个体生命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超越性。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创新性教育理念和超越性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品质能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仁平 《中国教师》2013,(Z2):85-85
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工作面临着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效果欠佳等许多难题,而借助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能够帮助政治教师找准定位,理清教学思路,转变不利的教学现状。本文进行了主体性教育思想解析,总结了主体教育思想中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一、主体性教育思想解析主体性教育思想是指现代教育理论下的全新教育思想的主体思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1)学生是学习生活的主体。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也是素质教育理论的关  相似文献   

20.
在"两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应该成为我们加强"两课"建设和教学改革、增强"两课"教学实效的一个指导思想.目前,高校"两课"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具性教育而不是主体性教育,这是高校"两课"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高校"两课"教育中实施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工具性教育为主体性教育,明确高校"两课"教育的真正目的;其次,还应该从"两课"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改革;再次,还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交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