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告状是儿童幼儿期的常见行为之一,影响着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本研究随机选取平潭H幼儿园31名大班幼儿(其中男孩16名,女孩15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告状行为开展为期1个月的观察,共收集116次有效目标行为。先阐述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概念及类型;再从幼儿性别、活动类型和行为类型对该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最后从幼儿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及幼儿园环境因素进行探讨,希望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麦克尔W.Mischel等所编的SPIES量表,共用14个强迫性问题,对宁波市区两所幼儿园大班和小班幼儿进行了控制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班儿童的控制点已有极其显著的人顷向,而小班儿童的探讨点没有明显的倾向。从整体看,学前儿童的控制点存在外控的特点,认为自己行为的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学龄前男女儿童 的控制不存在差异显著性,男女性别的差异并不影响儿童控制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重要标志,3~6岁的幼儿正是告状行为不断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告状行为也是幼儿向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及道德感发展水平已经显著提高,告状的动机也逐渐复杂。本文主要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观察,探索大班幼儿的各种告状动机,并根据动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失范行为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总体来看,幼儿面对教师专业伦理失范行为的反应主要为消极反应。其中,幼儿对教师不同类型专业伦理失范行为的反应差异极其显著,而训斥行为、讽刺行为最容易使幼儿产生消极反应,恐吓行为引起幼儿积极反应的情况相比其他类型较多;幼儿的反应与幼儿所处的情境差异极其显著,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较易产生消极反应,在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中较易产生积极反应;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反应差异极其显著,中班幼儿最容易产生消极反应,而大班幼儿较其他年龄班产生积极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5.
谢光姑 《教师》2020,(3):126-127
幼儿告状行为在很多幼儿园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幼儿的社会性培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解决幼儿告状行为的时候,并没有采取科学正确的态度。因此,文章结合在幼儿园中教学的实际状况,联系不同的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此来帮助幼儿教师更加正确和科学地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23):191-192
在幼儿园里,幼儿和老师的互动除了保育和教育工作外,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与教师互动最频繁的事,是幼儿向老师传达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这一行为和更有效科学地帮助教师处理幼儿的告状,研究者对3-6周岁的小中大班进行观察研究,记录告状行为的案例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不同年龄班级告状行为的原因、目的、告状时所用的方法、被告幼儿的反应及老师的应对方法的区别,通过对不同年龄班级幼儿的告状行为分析尝试提出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年龄班级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11):192-193
无论是在幼儿园里还是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向老师、家长及相关长者告状,幼儿爱告状这一行为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也是这一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然而大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知识层次等方面的不同,在告状方面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8.
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122名4~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岁幼儿告状行为没有性别差异,但会因活动类型的不同,告状类别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幼儿进入中、大班以后与同伴交往的意愿更强,但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通常会用"告状"的方式表达不满。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告状行为"不仅是表达"解决冲突"的需求,还蕴含着其他教育价值。文章梳理出游戏中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生活经验冲突、自身安全和利益受到侵犯、规则冲突、他人行为影响游戏进程等四大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告状行为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南京某幼儿园60名幼儿进行的访谈发现,教师的外部形象、教师对幼儿的亲密行为、教师对幼儿的生活照顾以及教师的教学管理成为幼儿喜欢教师的主要原因;同时喜欢的原因在小班和中大班幼儿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男女幼儿之间没有强烈对比。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告状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好儿童的告状行为对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以及为家长进行成功的家教提供帮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幼儿园发生的真实案例,尝试将各种较为常见的告状行为分为有意义告状和无意义告状,并从规则认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类型及原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前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对幼儿的人生发展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幼儿自我管理的现状,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沈阳军区司令部塔湾幼儿园的235-g幼儿进行了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结果发现: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中班幼儿行为控制能力以及坚持性能力较低;大班幼儿组织能力水平较低,适应协调维度的解决问题因子在男女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其余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武汉市8所不同性质幼儿园112名大班幼儿为被试,主要采用测试法对幼儿加减运算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班幼儿的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好,解答应用题和自编应用题的能力较差;幼儿对数的组成的掌握水平与幼儿加减运算能力显著相关;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存在个体和性别差异,其中男孩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优于女孩;不同性质幼儿园大班幼儿运算能力之间存在差异,省级示范园和市级示范园幼儿加减运算能力优于私立园。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异龄互动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户外混龄活动区,幼儿异龄互动行为发生的频率最高;材料结构高低水平对幼儿异龄互动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行为发起者更多是年龄较大的幼儿,以同性互动为主;异龄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亲社会行为;幼儿异龄互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大班幼儿以协同互动和主从互动为主,中班幼儿以协同互动为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户外条件开展混龄活动,创设符合中、大班幼儿互动水平的区域环境,投放多层次的材料,发挥年长幼儿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观察法对小、中、大班90名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合作行为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尤其是中班与大班幼儿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幼儿的合作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幼儿更倾向于与同伴合作,且倾向于选择同性伙伴;幼儿合作行为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合作能力显著提高;幼儿合作意识不强,整体合作水平较低,其合作多从自我需要出发,使用合作策略的能力还较弱。  相似文献   

16.
王静静 《考试周刊》2022,(7):159-162
告状行为在幼儿时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是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同时幼儿时期是幼儿能力发展最为重要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缺少正确的应对策略,不利于幼儿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幼儿告状行为,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等提供了参考,为教师有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给予一定的帮助;另一方...  相似文献   

17.
<正>“告状”行为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幼儿园中,中班幼儿告状现象比较突出。面对幼儿各种不同类型的告状,幼儿教师会出现应接不暇并且疲于应付的状态,面对这种状态怎样正确地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对中班幼儿不同种类的“告状”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幼儿园中班幼儿常见的“告状”行为及家中幼儿的“告状”行为向老师和家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极为常见,通过揭示幼儿告状意识的结构和告状行为体验的情境性内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育学反思。作为童年基本现象的幼儿告状行为,其背后充满着交织的矛盾:在遭遇困境的呼喊中,幼儿本身是“弱小”却又是“强大”的;在渴望被爱的表现中,师幼关系是“亲密”却又是“疏离”的;在守护内心的秩序中,告状行为既是对班级规则的“保存”却又是某种意义上的“瓦解”。以教育现象学理论来审视幼儿园告状行为的复杂性,有助于教师理解告状行为在幼儿自我建构中的成长性意义,最终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选取了某幼儿园小、中、大班各30名幼儿,将各年龄班的幼儿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三组进行游戏时玩具的数量不等,即分别为玩具数量多于、等于和少于小组人数。结果表明:小班、大班的幼儿都表现出当玩具数量少于人数时,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明显多于玩具数量等于和多于幼儿人数的情况。但中班幼儿面对不同数量玩具时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另外,当玩具数量等于人数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年级差异,大班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显著多于小班和中班幼儿。当玩具数量多于人数或少于人数时,不同年级幼儿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的结论是:玩具数量是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之一,随着玩具数量的减少,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增加。  相似文献   

20.
何彩云 《文教资料》2014,(15):124-125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遇到幼儿告状行为,面对幼儿一天出现无数次的告状行为,教师是否分析过告状原因?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