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舶来品属性、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社会使命感、古代书院教育留下的文化学财富,共同造就了中国大学独具不断追寻“大学精神”的本土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大学信仰危机、大学精神迷失和大学文化功利,是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具体表现。现代性社会问题造成人心灵秩序的失范,经济伦理异化造成人精神的沦落,大学发展理念的嬗变造成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的崛起造成新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些是形成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根源。中国大学只有坚持大学信仰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确立真理归真和价值回值,追寻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传承和创新人类先进文化为己任,才能获得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使许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精神,北京大学的“北大精神”就是中国大学精神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50多年里,中国大学的大学精神表现为既有传承,又有失落。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大学精神仍面临着矛盾冲突。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弘扬大学精神,促进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中国大学存在着盲目追随市场经济的大潮与盲目照搬西方大学模式的突出问题。中国大学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将现代化的追求植根于广阔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与现代大学十分相近。书院在办学精神、教学方法、教育目的等方面给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尤其是书院精神对当今中国大学品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奠定了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大学之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伴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矛盾冲突与融合中,我国古代“大学之道”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了大学教育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日益出现的以“崇尚物质,忽视人文”为基本特征的文化生态危机及其导致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不少有识之士呼吁高等教育回归“人”的主体地位,并期待重新确立“以人为本,实现和谐”的新时代大学所追求的崇高信仰。为此,当前我们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在继承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人类社会积淀和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近代以来西方大学理念创新的优秀元素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以“人文、理性、求实、创新、和谐”为核心价值信念创新当代中国“大学之道”,探索构建当代中国大学人的精神家园,以适应当今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强调大学担负“文化引领和创新责任”的今天,探讨大学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学精神是文化习染的结果,所以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就不能脱离对它的文化根源的追问。对中国大学精神的阐释自然也割不断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而今天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又不能不参照西方大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办学灵魂,只有精神富有的大学才能够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追寻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是在中华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100多年办学实践过程当中逐步积累和凝练的。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文化成”思想,又融通了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面结合天津大学办学118年所形成的大学精神,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大学文化是高校推动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需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大学文化观,并以此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在不断总结、探索、提炼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大学文化,并且不断创新,提升中国大学文化的整体水平,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稳定、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的守望与回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0 0多年的历史 ,大学经历了一个从教学型到研究型、再到现代大学的多功能型的发展历程。今天 ,高等教育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然而 ,大学作为精神文化的资源正随着大学围墙的被拆除而变得逐渐模糊 ,大学之道在轰轰烈烈兴建的一所所高校后面悄然失落。于是 ,守望大学精神 ,寻找失落的精神资源 ,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与再塑 ,已成为大学人最强烈的需要和呼唤。一、大学———精神文化的家园现代大学以传授知识、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得以生存发展。多年来的教育实践 ,使大学的“传授知识”功能得到…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大学承担着独特的文化责任,通过学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不懈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思想价值资源和理想图景,是现代大学的理想与使命所在。服务于中国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中国大学,应当在诠释当代中国实践、培育当代中国的文化精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引领中国的文化创新等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大学需要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术传统、建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治校理念、强化大学的文化育人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大学精神的出现使大学有了生命。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时代性与民族性分别是大学精神的三大要素。大学精神的先天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乱”的根源之一,因此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路在于:“执本”与“变通”,内外兼修以及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 ,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 ,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 ,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是大学的灵魂所在。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应更加凸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其关注的是人对人的价值、人对社会的价值、人对自然的价值 ,体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21世纪中国大学精神所应凸显的人文关怀 ,是大学和大学人关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 ,化解现实社会各种危机和矛盾冲突 ,培养“全人”的道德意志和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提倡公平竞争、理解、宽容 ,共同发展 ,…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式大学到中国大学模式,表达出百年来中国大学寻求自主发展道路的诉求,实现学术自主、文化自强,是中国大学和华人学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中国大学模式则是这一理想和目标的高度概括。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以政治权力和市场力量为代表的社会干预使中国大学面临组织趋同和精神失落的现实困境,立足中华文明根基之上的大学精神重构和文化自觉,由此形成的中国大学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哲学自觉是文化自觉的最高境界。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文化精英的聚合所,大学人努力提高哲学自觉,将有助于大学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促进大学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从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生命论哲学和文化论哲学探讨高等教育及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可以推断,当代大学之道应当倡导一种“兼和”的哲学观,努力做好文化的选择兼容和会通创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探寻出当代中国大学之道的真正内涵。基于此,试将当代中国大学之道表述为:大学之道,在明德新民,在以人为本,在和谐会通,在止于至善至真至美。  相似文献   

15.
何为中国大学精神之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大学精神源自西方中世纪大学理念之说不甚准确。关于大学精神源头的判断是一个事实、价值兼有的判断。北大、清华、南开、西南联大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大学精神的源头是以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士志于道”、“明道济世”为根本,吸纳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大学理念在内的人类多种文化的共同体。没有这种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体知,就谈不上当今中国大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鹏 《江苏高教》2021,(5):26-29
一、教师能力:大学能力建设的落脚点 我国正处于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真正的一流大学必然具备引领社会甚至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能力.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在取得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同时,中国的大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一方面是中国大学的科研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一方面是中国大学的各类排名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却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上看,中国大学能力与国家社会的期待不相适应.大学能力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竞争力,后者侧重于大学之间的比较排名,大学能力则侧重反映大学组织满足社会需要属性的强弱,它表征的是大学组织存在的社会价值,能力越强,价值越大.大学能力的大小以其在认识世界和引领社会中所取得的客观效果为衡量标准,最终要看大学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1].当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我国大学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文化在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社会众多组织机构中,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历史地位,总结交流开展“中国大学文化百年”课题研究的主要经验,展现“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第一批成果,由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逝去,但是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却延绵传承,推动中国大学不断创新发展。中国近代大学留给人们的文化集体记忆,得益于20世纪初的一批中西兼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大学人,中国近代大学呈现出的“士志于道”的文化精神、“器以载道”的以物化人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等方面的文化性格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创新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9.
校歌是高校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不同高校校歌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通过对我国一流大学校歌分析发现,大学校歌蕴含着大学精神,不同高校校歌在语言表现形式、学校风貌描写等方面独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鲜明的大学精神.在组织文化的视角下,大学校歌与高校精神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内涵,体现出对真理的求索、对道德的崇尚和对创新的追寻.高校校歌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启示作用,作为学术组织,一流大学应增强精神文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重塑大学精神”“回归大学之道,坚守大学本心”“回应社会需求,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文化机构,文化功能是大学的内生性功能,是大学独特价值的体现。在科学霸权与极端工具理性的影响下,当代社会正经历着价值的匮乏和精神的荒漠。因而重塑先进的社会道德、伦理与价值观标准,促成人的精神解放,就成为大学的当代使命。永恒主义所倡导的以名著阅读为标志的经典教育,对诊治社会精神与道德疾患有着重要价值,这为大学践行文化使命提供了启示。西南大学名著运动反映了大学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具有深刻的时代性、社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