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在写作教学中,却总是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习作内容偏离生活,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能够打动人的力量。叶圣陶特别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作即为"求诚"。所以写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诚恳严肃"的写作态度,更要养成"诚实"做人的品质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微型创意主题写作发源于最近比较流行的"微写作"。如今,我们已然身处于一个以微博、微信等作为传播媒介的代表、以短小精悍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中,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的写作样式——"微写作"应运而生。而微型创意主题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具有主题式、创意式的短篇幅"微写作",将作文能力训练化整为零,融写作教学于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使作文教学生活化、常态化,垒沙成塔,集腋成裘。  相似文献   

3.
吴秀廷 《考试周刊》2013,(52):44-44
生活与写作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反映。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学生闭门造车,写作动力不强,热情不高,写作内容匮乏,写作水平整体低下。要让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必须将写作与丰富的生活结合起来,用生活搭建起通往写作殿堂的桥梁,使学生主动写作、乐于写作、学会写作,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学科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写作是检验和提高语文的重要手段,不少写作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教学中的生活实际,在生活里面寻找语文教育,在语文写作里面教书育人。如今的短信、微信以及微博等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很多短小精悍的文章受到大家的喜爱,在教学中怎样通过较少的字数来写出一篇文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追求。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于写作课程都存在着排斥害怕心理,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在写作课程上,恐惧语文写作课堂。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利用"微写作",可以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写作"的教育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5.
创建"写作共同体"是对学生写作生活深切关注的一种尝试。通过创建写作共同体让学生在"伙伴文化"的熏陶下自主获得写作能力的发展;通过写作共同体的多维度建构,附以相应的、多样的写作训练,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体验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作文真正回归生活。文章试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力图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拓展学生的写作源泉,构建丰富的写作空间,让学生由"无东西可写"转变为"有内容可述",让写作的素材由"点滴的生活小事"转化为"内涵深厚的大事",由"课本的教学素材"转向"生活的真实体验",从写作源头上进行写作指导,丰富学生写作的生活素材,积淀学生的写作材料,并以此带动作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微写作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形式之一,开展微写作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语文写作热情,丰富学生语文写作内容。本文在阐述微写作基本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微写作"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始。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在作文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9.
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但是作文依然是许多学生心目中的"老大难",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就是平时学生不注意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导致写作的时候脑袋空空,不知道该怎么填充作文内容,对作文的写作结构更是一团乱麻。其次,很多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为了写作进行写作,却不注重写作过程中文章的反思与修改,需要教师从写、改并重角度出发调整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曾扬明 《江西教育》2012,(10):12-14
<正>近年来,写作教学格外受到关注,各级各类的展示课、观摩课、研讨课呼声再起。笔者参加过不少写作观摩研讨活动,发现有一种写作教学模式似乎有燎原之势,即在"舞台"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作、修改。有专家说,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作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愿写",二是"没的写",三是"不会写"。这些问题是由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与"这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写作教学要正视并解决学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其基本路径是:教学生分析写作任务情境,激发写作动机;帮学生填补生活经验缺失,生成写作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指出,只有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教育价值。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教的内容都是生活中非常实用的知识。高职应用文写作,需要将习作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鼓励学生加强习作实践,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写作技能。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践行"生活即教育",才能真正打造高质量的写作教学课堂。需要对高职写作教学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希冀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生活则是写作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写作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课间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创设生活情境,营造生动课堂;走进生活实际,积累写作素材等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唐成娟 《小学生》2013,(9):18-18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之源,单一的命题作文,造成学生奉命而作,枯燥无味;机械地模仿作文,造成学生照葫芦画瓢,墨守陈规;写远离的内容,造成学生闭门造车,无病呻吟。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关键要把学生的作文引向多彩的生活。这就需要为学生开辟丰富的"作文市场",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市  相似文献   

15.
潘海强 《时代教育》2010,(5):221-221
我国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曾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篇文章的产生要经过"生活感受--酝酿构思--倾吐表达"三个阶段.因此,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内容就越充实.首先,应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同时,在实践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素材的能力.其次,倡导不拘一格的写作形式,生活多样,写作形式也多样.鼓励学生真实写作并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各种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相似文献   

16.
曾扬明 《江西教育》2012,(29):12-14
近年来,写作教学格外受到关注,各级各类的展示课、观摩课、研讨课呼声再起。笔者参加过不少写作观摩研讨活动,发现有一种写作教学模式似乎有燎原之势,即在"舞台"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作、修改。有专家说,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写,  相似文献   

17.
汤广建 《考试周刊》2010,(17):62-63
一、学生作文现状及选题意义 当前一些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一个不良的倾向,那就是离开生活硬造。这不仅造成内容枯燥,而且使得形式呆板。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的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1.鼓励学生多写生活日记。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和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指导他们记下自己平时发现的、耳闻目睹的、用心感受的内容;动员学生结合特定的生活现象或主题写作,比如对动植物生长感兴趣的学生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袒露心迹,宣泄情感,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2.引导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随笔。随笔的命题力求"小"而"实",让它成为照亮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万新  陈安 《考试周刊》2013,(46):55-56
"写作卡"是将写作内容、写作方法或写作重难点以简洁、明了和新颖、活泼的卡片形式呈现出来,使用起来方便、灵活。"写作卡"的设计与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写作难度,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与实效。它就像一个扶梯,能促进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写作乐园。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学生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要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素材,把生活素材融入写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清新而密切联系实际。本文主要探究了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倾听生活等方式来获取写作素材,确保自己的写作朴实而新颖,使读者久久不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