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特有民族文化遗产是这些民族智慧、情感、个性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见证,它的保护不仅关系到这些民族的存亡与发展,也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维护,有助于增强这些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和文化同一化过程中的竞争力。近年来,甘肃特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保护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淡化甚至消亡的现状,应在国家相关立法不断完善中,进行相关地方立法,建立公法与私法保护并行的多元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淡化甚至消亡的现状,应在国家相关立法不断完善中,进行相关地方立法,建立公法与私法保护并行的多元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通过立法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立法确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完善数据库的建设,通过设立基金的形式以解决利益分配问题,而且对于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用知识产权模式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
海南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的地区,2011年中国在国家范围内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层面获得法律保障,但海南省目前具有可操作的地方立法仍然匮乏,立法机构应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在立法时使相关的地方立法与上位法原则保持一致、突出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并使地方立法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刻予一个民族的印记,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文化多样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文化生态环境遭受着巨大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行政法保护的立法缺乏规划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缺乏实施细则([1]),行政法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在规划立法、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完善行政法保护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此来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已出台的地方立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辨识,立法中也未有相应的设计。因而,需要明晰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甘肃是历史文化富集的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突出,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在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分析甘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以往保护的成就和不足,比照非物质文化保护理念,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表达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艺术是艺术地域珍贵的文化遗产.国际社会大都通过积极立法寻求其生态保护延续.我国地方民间文学艺术遗产丰富,但面临原生环境受到蚕食,传承人老化且急剧减少,地域外人随意滥用民间文学艺术的问题.在没有出台专门国家性立法的形势下,各文化遗产地方纷纷出台地方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办法.从现有的司法判例及学理研究的中,通过对黑龙江民间文学艺术的地方考察,公法保护文化传承模式是一种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