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法律意识生活化是改变目前高校法律意识培养效果不佳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法律意识培养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生活化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2.
构建生活化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法律意识生活化是改变目前高校法律意识培养效果不佳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法律意识培养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生活化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旭 《考试周刊》2007,(47):112-113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缺失是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大学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高校法制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如何对法律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进行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改革,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一步明确高校法律课教学的目标,同时通过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法律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浅议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法律意识是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尤为重要。近年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入手,提出了培育良好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多维度探索出我国高校法律意识教育的合理性改革,培养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参考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改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66):155-156
本文从现实出发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法律认知不足、法律情感单薄及法律信仰缺失等方面。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较多,具体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大学生法治主体意识;二是优化社会法制环境;三是强化家庭法律意识;四是改革高校法制教育;五是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整个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及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尚存在法律意识淡漠、法律信仰缺乏、法律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良好的法律意识的形成重在培养,高校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阵地。在当下高校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是核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关键;学会运用法律思维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传统法制文化、不良的法制环境的影响,也由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偏失。匡正法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从改革高校法制教育和优化高校法制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匡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路径出发,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应有的法治理念和应遵循的法律规范,提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核心是维护学生权益,并从树立学生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学校管理制度,疏通学生权利主张渠道,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实现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保障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在法治意识、权利意识、集体观念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高校应从法治教育、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的核心就是法律信仰、法律精神。对“法律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对在校生法律意识教育和培养的主要途径,法制德育课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取丰富的法律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律精神,坚定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大学生普遍认同法律的重要性,但对法律的认知能力不强;相当关心法制建设,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知行不统一,缺乏法律思维方式;具有维权意识,但法律的运用能力欠缺;对法律的价值评判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重要的不只是传授法律理论和法律知识,而是要增强法律的权威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曦  慎伟琴 《重庆师专学报》2009,(3):102-105,126
女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不丰富、法律素质较低,其原因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要全面提升女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既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觉汲取法律真知,提升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6.
对防范高校大学生管理法律风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依法治校作为法治的延伸和展开,成为高校依法对学生管理的背景和支撑。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强。高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学生的权益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作为高校,既不能借国家公权力侵害学生的正当权利,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诉求而放弃国家赋予的管理权力;作为学生,既要有保护个人正当权利不受侵害的"维权"意识和诉求,同时也负有履行学校依法管理职权的"护法"义务与责任。本文对加强高校大学生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主客二分”哲学为指导的传统法治教育模式主要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灌输性教学模式。传统法治教育范式使大学生法洽意识培养陷入困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培养法治意识的兴趣。以“主体间性”现代哲学为导向的“对话性”法治教育范式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再也不是被教育的对象,而是与老师共同探寻法治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高校虽然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但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法律知识匮乏、高校就业法律指导不到位,大学生就业前后发生争议、侵权甚至违法事件,高校构建就业法律指导服务体系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势在必行。高校的责任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不是无知的法盲,所以,高校理应担当起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的重任。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应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权威观念,强化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的程序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维权教育,通过开设劳动法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劳动权益的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同时,课程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与法律课程的特点,注重案例引入、理实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