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尝试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并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不断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说起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人们往往只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改革,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前参与及课后的迁移、延伸,这是人们对课堂意识认识不足的一种表现。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体现一种大教学观,把学生的课前参与、课后的迁移与延伸到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有具体实效的教学流程,这样,新的理念才能在课改中得以凸现。一、“课前参与”的提出让学生课前参与,首先解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当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学生读得不多,思考的时间也极少,…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以设计者的角色出现,尽量让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一、课前参与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利用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动手制作相应的学具,以备课上使用。如学习彝族歌曲《转圆圈》后,老师请学生们课后查找乐曲《阿细跳月》的有关资料,同时搜集彝族的其他音乐作品。课上,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在课前所做的各种准备:有的带来了有关《阿细跳月》…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教学法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主动创造的能力,对于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而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本文从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和目的出发,对参与式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互换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让学”的本意看,“让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是“诱导”“唤醒”自己学习。从“让学”的教育意义看,“让学”是教育发展的应然追求,是数学课程的自然需求,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让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操作策略: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后,让学生自主实践。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需要从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入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投入,增强学生学习上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需要学生生成学习动机,从而不断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实验结果;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时间,进行课外实验活动。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更注重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后的自主探究,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以实验为纽带,把疑难解决于课堂的实验合作中,把探究聚焦于课前自主性学习和课后反馈性拓展中。可以说,翻转课堂注入给学生的是学习动能,搭建给教师的是效能舞台。  相似文献   

7.
方晓兰 《考试周刊》2014,(47):73-73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小组合作学习做到课前有指导,课上有帮助,课后有反馈,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创设体验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体验,自我探索,自我发展。在体验中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三体验”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课前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很多知识在课内学起来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前创设恰当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通过收集、了解或动手制作等,从诸多方面取得相应数学…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探索以体验式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体验式教学分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即课前体验、课堂体验、课后体验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那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开展。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只注重在导入部分激发,而不是在整节课上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体现大教学观,要把课前参与、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课后的迁移、延伸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完全得到落实。一、课前参与乐学生趣课前参与,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课前学习准备,让学生课前…  相似文献   

11.
冯志新 《学周刊C版》2011,(5):197-197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它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创设新颖、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照顾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创设体验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体验,自我探索,自我发展.在体验中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三体验"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杨玲 《考试周刊》2010,(17):182-183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地理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的模式:课前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中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竞赛“兵教兵”来促进课堂教学的“节节清”.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  相似文献   

14.
闫利 《化学教与学》2011,(9):44+47-44,47
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实践活动这些环节中促成学生参与的动机,形成参与的路径,锻炼参与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深度参与、教师科学引导,以最终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该模式应用于“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前线上自主理解学习、实验课堂实现知识内化、课后拓展学习三个教学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迁移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葛姗姗 《考试周刊》2011,(21):51-53
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数学教学应该有效开展分层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作者紧扣教学实践,从课前、课中、课后和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具体探讨了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的方法,从而实现有效分层合作学习,激活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用"导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问题驱动、多元互动的高效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实现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自主归纳,教师通过"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8.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情境教学作为提高兴趣的催化剂,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获得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思维、行为、情感上真正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挑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每节课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展现自我。  相似文献   

19.
在“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追求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达到学习资源共享.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学校“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我采用了课前参与、课上研讨与课后延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创建高效物理课堂.让学生走向自主探究.减负、高效的学习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教师尝试开放式教学,但更多的是从课堂教学来构建,没有将课前学习和课后拓展纳入开放式教学体系中。其实,开放式教学是课前学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三部分有机整合的一个整体,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课前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