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从模因论角度对汉语公示语英译周期和过程进行分析,基于文化共性和差异,探讨公示语英译的相关策略.对一些常见汉语公示语可采取借用策略,直接引入目的语模因;对某些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公示语,则宜使用音译、仿译和创译,打造强势模因,或适度采用零翻译,以促进汉语公示语传播,并对目的语受众产生同等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汉语公示语的翻译可以将汉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英译和模因相结合,以模因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在模因论与汉语公示语英译教学中,应重视模因理论的传授,透彻理解模因传播周期;遵循翻译技能的发展规律,培养翻译能力;强化翻译策略传授,提高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公示语的语言及社会语用特征的前提下,以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为基础,探讨汉语公示语模因在翻译中的传播路径构建以及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文明。公示语成为传播中国文明的途径之一。然而公示语翻译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此现象人们却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对外传播。本文通过分析公示语翻译与中国文明传播的关系以及公示语翻译不当对中国文明传播的影响来呼吁译者能够更加重视公示语翻译,让中国文明更好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5.
薛雨  张建芳 《文教资料》2014,(16):48-50
公示语翻译是景区的“脸孔”,是传播景区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区为例,总结其公示语翻译的现状。提出目的语读者接受性原则、避免中式英语及提高译者专业素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示语的定义及英汉公示语的特点入手,探讨公示语的翻译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常见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以及对译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公示语汉英翻译时译者必须要有跨文化意识,才能使译文为目的语受众所接受,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公示语语言特点及公示语翻译中的文化失误表现的基础上,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公示语英译是为来华的外国友人提供帮助,其准确性和功能性不容忽视。然而目前我国随处可见的公示语英译错误为我国高职院校的翻译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课题。在对英语公示语的类型和功能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运用模因理论,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直接引入目的语模因、化用目的语模因、复制源语模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量收集的旅游景区公示语为基础,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园林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得出以下结论:在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文本的目的,使译文能够向游客提供必要信息。由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按照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要求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等方法,探索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译者对译文目的的适应、选择为视角,对汉语公示语及其翻译进行分析论证,指出公示语的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适应,是译者为符合目的语环境对公示语翻译策略进行选择的适应;选择,则是译者为适应公示语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策略进行的选择。公示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应视翻译目的与目的语读者做出不同程度的顺应,译文的选择也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双方交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应用翻译理论,对于功能性强、目的性突出的公示语翻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以实现其在目标语中的应用功能为目的,译者需熟知目的公示语的语言特征,尊重目的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确保译文满足目标语受众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有效实现公示语的语言功能和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公示语是常见于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特殊文体。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是让受众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目前,我国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译者在翻译公示语时,应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遵循交际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公示语的读者是对其不需要任何职业或专业训练就能理解的普通人。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示语译文要求言简意赅,其阅读又具有临时性的特性。因此公示语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译者能否抓住公示语原文的最佳关联和目标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得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试图从译者的层面探讨译者实现与读者的最佳关联的翻译过程,并指出关联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汉英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语用翻译理论中的语用等效的角度指出译者可采取套用习惯译法、语体转换和不译等翻译策略,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语言等效以及社交语用等效,体现公示语的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的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外籍人员对公示语翻译的满意度和需求,以外籍人员对公示语样本的评价作为依据,分析了公示语样本错误的分布情况、错误类别以及造成错误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公示语翻译中的难点,也是造成公示语翻译错误的主要原因,公示语的翻译必须考虑这种文化差异,译者必须从译入语的思维和文化角度考虑,为外籍人员提供精确、完善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适应选择转换,至少是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才能产出恰当的译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入手,以部分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认为在语言维转换上译文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应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应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是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其研究注意两方面的内容,即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公示语具有显示、提示、指示、警告等功能,被誉为“城市的名片”。本文以西安市公示语翻译资料为研究素材,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如何指导公示语英译,译者在转换过程中如何在考虑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下采用有效的翻译手段做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公示语译文。  相似文献   

18.
拼写错误、语用失误等翻译错误严重影响到双语公示语指示、提示、限制等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切斯特曼创立的翻译模因论是公示语翻译规范的理论工具。本文立足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克隆、改良和重组模因等三种公示语英译策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用顺应论指导公示语翻译的思想。文章认为公示语的翻译就是译者不断地对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等进行各种选择以顺应公示语的语言文化知识、预设信息、语言特点等语境相关要素的一个过程或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公示语"是翻译界首先使用的术语, 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警示性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其最佳英文对等语是"signs".公示语翻译的基本研究模式不是译学研究模式的特例,而是与译学研究基本模式相一致的.与比较模式和因果模式相比较,目前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过程模式成果最少,这跟过程模式研究中牵扯因素多,难以探清译者"黑匣"之谜有极大的关季.深入探讨公示语翻译理论,除了探究新问题和转换研究模式之外,还需要"立足译学本位,参照其他学科"对公示语翻译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